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0篇
  免费   463篇
  国内免费   380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270篇
地质学   1530篇
海洋学   12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38篇
自然地理   9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991.
针对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物源、砂体构型及储层物性认识存在争议的问题,笔者等基于岩芯、录井、钻井等方面的资料,结合前人在准噶尔盆地周缘磷灰石及锆石年龄数据,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沉积盆地分析及储层沉积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三工河组二段物源方向、远近和类型、沉积体系展布、砂体构型及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在敞流盆地快速抬升/缓慢沉降的构造背景下形成辫状河三角洲退积式沉积序列,在五级层序地层格架中,河道强冲刷叠置砂体见于第1、2砂组,三角洲退积,分支河道强烈冲刷,导致河道砂体叠置,微相类型单一,单砂体厚度向上变薄,砂体全区稳定分布,储集性较好。河道弱冲刷叠置砂体见于第3、5砂组,三角洲退积,分支河道冲刷不明显,形成河道“二元结构”,单砂体厚度向上变薄,粒度变细,储集性好;河口坝组合砂体见于第4砂组,在三角洲退积过程中,水下分流河道末端形成河口坝,总体岩性向上变细,砂体不连续,储集性好,远砂坝席状砂组合砂体见于第6、7砂组,砂体零星分布,储集性很差。在浅水、低可容纳空间、快速抬升/缓慢幕式沉降构造背景之下,浅水三角洲的物源的方向、远近及类型是影响沉积微相展布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砂体构型及其储层物性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92.
993.
张家界市继去年成功拍卖慈利县大浒镍钼矿王家山矿段一、二、三矿区采矿权之后.现再次成功挂牌出让慈利县镍钼矿王家山矿段四矿区、永定区后坪镍钼矿庙岗上矿段、永定区大坪镍钼矿大坪矿段三个矿区采矿权。  相似文献   
994.
冰后期长江河口段古河谷地层层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末次盛冰期,由于基面大幅度下降,长江河口段形成了深切古河谷。河流携带的部分粗砂砾在河床上形成滞留沉积。冰后期海平面上升引发的海侵造成了长江古河谷的充填和河床相、河漫滩河口湾相和部分河口湾浅海相的形成。尔后的进积产生了部分河口湾浅海相及三角洲相。根据钻孔资料绘制的古河谷地质剖面图显示,冰后期海侵旋回出现在三角洲顶点到现在河口口门地区,溯河而上受海洋影响的程度逐渐减弱。古河谷的中部,靠近主泓线附近,沉积层序完整。古河谷的边缘地带,往往缺失底部的河床相砂砾层。底部的厚层河床相砂砾层是由河床滞留沉积和溯源加积堆积形成的,在古河谷沉积层序中存在着多种沉积间断。  相似文献   
995.
控制网起始数据点稳定性的检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所介绍的控制网起始数据点稳定性的检验方法,类似于变形观测,只起算点是否可靠进行检验,只需平差一次即可对每一个起算点进行稳定鉴别。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在吉南浑江地区开展的白山市等三幅1:5万区调工作,尝试性地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初步总结了不同特征的不整合理及凝缩段的识别标志;分析了地层序中矿产分布特征;探讨了层序分析中以剖面岩石、相转换界面的基础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97.
文章主要涉及青藏高原干旱荒漠、半干旱草原、高寒草甸等三个景观区。风力搬运的影响遍及整个干旱荒漠和半干旱草原景观区,使其疏松覆盖层中的本域地球化学模式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和变型。干旱荒漠区中水系沉积物的地球化学性质受到风成沙和黄土的双重稀释。高寒草甸区,化学风化作用加强,基本上无外域物质干扰。 考虑技术可能和经济合理两个因素,提出现有交通状况下的区域地球化学勘查对策。  相似文献   
998.
山东昌邑东部地区铁矿分布在莱州-安丘磁异常铁成矿带内,该区发育着古元古代粉子山群小宋组及荆山群野头组祥山段含铁岩系,磁铁黑云变粒岩、磁铁石英岩、磁铁大理岩、磁铁蛇纹石化大理岩等含铁岩层发育在这2套含铁岩系中。目前,已发现有毛家寨、南任、常家屯及东辛庄-莲花山等矿床。铁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矿体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矿体长多为200~700m,厚多为2~15m,延深多为60~300m。矿石品位多为27%~33%,属酸性矿石。该矿床属于受含铁沉积建造及变质作用控制的变质沉积型矿床。  相似文献   
999.
1000.
祁连山西段诸盆地水文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举  刘兴春 《甘肃地质》1997,6(1):80-84
祁连山西段诸盆地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不仅取决于第四系厚度、孔隙、冻土等条件,更重要的还取决于山前平原与基岩的接触关系及其地质结构。盆地内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不仅使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具明显的水平分带性,而且也影响着主干河流流量的大小。在海拔3800m以上多年冻土区,地下水以冻结层上水和冻结层下水形式存在;在海拔3800m以下非多年冻土区,地下水主要以潜水形式存在,富水性中等或强。诸盆地地下水主要以HCO3-Ca-Mg型水为主,水质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