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24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用SG-C053超导重力仪长时间观测数据潮汐分析结果中的M2潮波振幅因子,对同址观测的28台gPhone重力仪标定因子进行了精密测定,结果表明,28台仪器标定因子的变化范围为0.999 9~1.019 6,反应出仪器的标定因子在出厂前已经过测定,但在新的观测位置产生了微小的变化。对经过改正后的观测数据重新进行分析,得到的M2潮波振幅因子精度均优于0.8‰,去除漂移后的残差时间序列中重力非潮汐变化为(4~10)×10-8 ms-2,周日波振幅小于0.1×10-8 ms-2,半日波振幅小于0.3×10-8 ms-2,较之测定前有明显的改善。因此利用精确的M2潮波振幅因子测定仪器的标定因子,能够保证所有gPhone弹簧重力仪在统一的潮汐基准下观测。  相似文献   
102.
武汉台重力潮汐长期观测结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武汉台超导重力仪(SG C032)14年多的长期连续观测资料,研究了固体地球对二阶和三阶引潮力的响应特征,精密测定了重力潮汐参数,系统研究了最新的固体潮模型和海潮模型在中国大陆的有效性.采用最新的8个全球海潮模型计算了海潮负荷效应,从武汉台SG C032的观测中成功分离出63个2阶潮汐波群和15个3阶潮汐波群信号,3阶潮波涵盖了周日、半日和1/3日三个频段.重力潮汐观测的精度非常高,标准偏差达到1.116 nm·s-2,系统反映了非流体静力平衡、非弹性地球对2阶和3阶引潮力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现有的武汉国际重力潮汐基准在半日频段非常精确,但在周日频段存在比较明显的偏差,需要进一步精化.对于中国大陆的大地测量观测,固体潮可以采用Dehant等考虑地球内部介质非弹性和非流体静力平衡建立的固体潮理论模型或Xu 等基于全球SG观测建立的重力潮汐全球实验模型作为参考和改正模型,海潮负荷效应应该采用Nao99作为改正模型.  相似文献   
103.
许闯  钟波  罗志才  李琼 《地球物理学报》2014,57(10):3103-3116
准确估计低频自由振荡及谱线分裂是约束地球内部结构和改进地球模型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四个不同台站的超导重力观测数据系统研究了日本Mw9.0大地震激发的低于1.5 mHz自由振荡及谱线分裂.研究结果表明:(1)选取适当的数据长度,超导重力观测数据可以检测出低于1.5 mHz除1S1以外的所有自由振荡;(2)除0S20S30S02S13S11S20T2外,重点探测出3S20S41S4谱线分裂的所有谱峰;(3)与PREM模型理论频率相比,0S0观测频率平均向右偏移0.354×10-3mHz,说明PREM理论模型中地幔底部参数与真实地球可能存在微小偏差;(4)3S2的谱线分裂率r为1.485267,比PREM理论谱线分裂宽度约宽50%,表明PREM中地球内核中部介质参数可能存在一定误差,需要进一步改善.另外,quasi-0T2的r为1.254206,比PREM理论谱线分裂宽度约宽25%.  相似文献   
104.
旋转椭球型地球的固体地幔与液态地核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逆向本征模通常称之为地球自由核章动,自由核章动的品质因子(Q值)能有效反映核幔边界层能量耗散特征,与核幔边界的黏滞度密切相关.本文首次利用全球地球动力学计划网络23个台站27组高密度采样的高精度超导重力仪器观测数据,采用迭积技术,确定了自由核章动参数Q值,进而计算了核幔边界的黏滞系数.数值结果说明获得的核幔边界动力学黏滞系数达到103 Pa·s量级,与加拿大科学家Smylie等利用VLBI观测资料获得的最新结果一致,这说明重力技术是有效应用于研究地球深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5.
单向聚束质子激发X射线研究超导材料合成中的重力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质子激发X射线(PIXE)分析技术,以能量为2.0MeV的质子束为激发源,利用单元四极磁透镜对带电粒子束的单向聚束本领,对超导材料样品CaSr2Bi2Cu2O8进行了扫描PIXE分析,获得了其中元素X射线强度的垂向分布数据。在没有质子数数据参数的情况下,针对这种样品组成已知的特殊性,采用了内标迭代定量分析方法,获得了各元素的垂向浓度分布结果。强度和浓度数据均表明,元素Ca主要分布在样品的顶部表层,证明人们关于超导材料合成过程中存在重力效应影响的推断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6.
针对当前重力观测数据处理中大气负荷效应改正的不确定性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分时段改正方法。通过采用不同时段观测数据,基于回归分析方法系统讨论时段选取对大气负荷重力效应改正的影响。利用高精度Wettzell台站超导重力观测数据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时段观测数据,大气导纳值差异最大值约为-0.1μGal/hPa;采用不同时段的观测数据进行大气效应改正,其最大差异整体上可以达到2μGal。本文的研究可为精确计算大气负荷重力效应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7.
为满足超导直线加速器中物理对准直的时间和精度要求,分别设计了其准直控制网、准直安装工艺、准直监测方法和准直工作规划。设计了三级四维控制网;改进当前加速器准直中普遍存在的开环缺陷;结合国内外现状提出常温、低温下静态和动态监测方法,依据物理计划规划了准直安装中关键环节的工作计划;最后在统计待准直元件的基础上预估了准直所需时间和准直安装的精度,得出准直时间和精度均能满足物理需求。提出了狭义和广义的闭环准直工艺,可有效提高加速器准直测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8.
利用SG-CO53超导重力仪的观测资料,研究了2010年2月27日智利Ms8.8地震引发的球形自由振荡0S0-0S48的所有基频振型,检测结果与PREM模型的理论值相比,二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09.
选用拉萨台超导重力仪、昆明和恩施台gPhone重力仪以及各台站同址观测的STS-1和STS-2.5地震仪观测数据,计算所有仪器在地震频段(0.1~100 mHz)的噪声水平,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 mHz以上时,拉萨台超导重力仪噪声水平略高于同址观测的地震仪结果,而1 mHz以下则相反;0.5 mHz以上时,恩施和昆明台gPhone重力仪的噪声水平高于地震仪结果,0.1~0.5 mHz时则与地震仪结果接近。用带通滤波处理和未滤波处理2种方法计算地震噪声等级(seismic noise magnitude, SNM),结果表明,采用带通滤波方法计算得到的SNM值更小,且随月份的变化更加平缓。  相似文献   
110.
许闯  罗志才  周波阳  林旭 《测绘学报》2013,(4):501-507,515
利用Canberra、Matsushiro、Membach和Metsahovi 4个台站2008年5月的超导重力数据对汶川8.0级大地震激发的球型地球自由振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S0~0S48全部基频振型以及1S4、2S4和3S13个谐频振型与PREM模型的误差在0.02‰~1.93‰,且所有振型的信噪比均大于阈值3,表明本文的计算方法是有效的,计算结果是可信的;0S2、0S3和0S4存在谱线分裂现象,其谱线分裂率R为1.093 40、0.674 30和1.071 00,验证了地球自转和椭率是引起0S2、0S3和0S4谱线分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