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8篇
  免费   723篇
  国内免费   1223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211篇
地球物理   432篇
地质学   4145篇
海洋学   37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59篇
自然地理   414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312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5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袁家湾滑坡受人类活动控制和影响非常典型,在新构造活动以及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较强烈的影响下,发育于结构松散破碎、表层风化严重的砂砾岩夹泥岩的顺倾岩层中,本文以滑坡的工程地质分析为主,结合FLAC3D数值模拟,分析了边坡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下和人类活动改造过程中的重复性、继承性、相似性和增大性的滑动特征,以及在人类改造形式下的独立性和多样性的破坏形式,揭示该滑坡伴随着人类的切坡开挖破坏逐渐加深加大,逐步向自然状态协调发展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92.
2009年6月5日下午15时许,重庆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山体发生了大规模的崩滑,约500万m3被结构面切割成积木块状的灰岩山体,沿缓倾页岩软弱夹层发生整体滑动。高速运动的滑体物质在堵塞前部宽约200m,深约50m的铁匠沟沟谷后,形成平均厚约30m,纵向长度约2200m的堆积区,掩埋了12户民房和正在开采铁矿的矿井入口,造成10人死亡,64人失踪,8人受伤,成为近年来少有的一次崩滑灾难性事件。本文在对灾害现场进行大量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遥感、三维激光扫描等综合手段,对鸡尾山崩滑体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对灾害发生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鸡尾山山体垮塌是在不利的地质结构条件下,并受到长期重力、岩溶等作用和采矿活动的影响,因前部起阻挡作用的关键块体被剪断突破而导致的一起大型山体崩滑事件。深入研究鸡尾山崩滑体的形成条件和成灾机理,对我国西南地区存在与鸡尾山崩滑体类似地质条件的灾害隐患点的减灾防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3.
煤岩构造变形与动力变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岩是一种对温度、压力等地质环境因素十分敏感的有机岩,地质演化过程中的各种构造-热事件必然导致煤岩发生一系列物理与化学结构的变化,并形成不同类型的构造煤。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煤岩不仅发生脆性和韧性变形,而且还产生不同程度的动力变质作用。因而,关于煤岩构造变形与动力变质作用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在煤层气资源评价以及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文中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对构造煤系列Ro,max、XRD和NMR(CP/MAS+TOSS)等测试和实验方法的对比研究,深入分析了煤岩不同构造变形和动力变质特征,进一步探讨了构造应力下煤岩动力变质作用的机理。研究成果表明,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煤岩脆性变形主要是通过破裂面上快速机械摩擦转化为热能而引起煤岩化学结构与其成分的改变;而韧性变形煤主要是通过局部区域应变能的积累而引起煤岩化学结构的破坏,从而发生不同机制的动力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受“5.12”地震影响.茂县成为地震次生重灾区之一。茂县维城乡前山危岩体地震过程中发生了较大规模的崩塌,震后崩塌不断,严重地威胁着维城乡政府所在地数百人的生命安全。本文通过大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分析危岩体结构、变形与河谷演化耦合关系后认为:前山危岩体变形是在软硬相间的层状反倾坡在河谷下切过程炭质千枚岩发生塑性变形导致上覆变质砂岩发生倾倒变形,在地震力作用下发生松动,形成平行临空面的长大拉裂缝,加之岩体破碎,震后危岩体逐渐崩塌解体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此外,论文对危岩体稳定性现状进行了评价,认为其处于欠稳定状态,应及时治理。  相似文献   
995.
软土地基上填筑高路堤常常面临地基承载力不足、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过大等问题。桩承式加筋路堤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难题。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路堤填土-加筋材料-桩体-桩间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讨论了路堤填土中的土拱效率、桩体效率、路堤底面差异沉降和筋材拉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填土中的土拱效应和筋材张力膜效应能够有效地提高桩体效率,防止软土屈服;筋材内部拉力呈非线性分布,桩顶边缘处筋材拉力最大。  相似文献   
996.
在人类工程活动诱发下,老泥石流堆积体上的地质灾害尚未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以川藏线二郎山隧道西引道公路别托段穿越的老泥石流堆积体为例,介绍其形成演化过程和物质结构特征,分析沿线各地质灾害点的成因,总结在这类流堆积体上进行人类工程活动时地质灾害的成灾机理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97.
2008年12月7日,由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主持,联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重庆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等单位共同承担,科研经费达3300万元,研究团队包括3名院士、2名长江学者、48名博士,研究期为5年的国家973项目“能源储备地下库群灾变机理与防护理论研究”启动大会在武汉岩土所召开。  相似文献   
998.
边水气藏水平井见水后产量下降,准确预测见水时间有利于选择合理的开发及配产方式、提高边水气藏采收率.考虑水侵速度、储层倾角及气相非达西效应等因素,建立边水气藏水平井见水时间预测模型;计算P边水气藏W井的见水时间,与未考虑水侵速度等因素的见水时间对比,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水侵过程中,水质点向井底移动的速度...  相似文献   
999.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是白洋淀水陆交错带区域典型的湿地植物,其具有庞大的地下根状茎,面积约6000 hm2.2011年11月,在白洋淀马堡村苇地采集了土壤和芦苇根状茎样品;依据等级结构等指标,将芦苇根状茎分为3个年龄组;对不同年龄组芦苇根状茎中氮和磷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分别计算了氮磷比率和生物富集系数.结果表明,0~1 a年龄组的芦苇根状茎中氮和磷含量分别为0.700%~1.297%和0.054%~0.122%; 2~3 a年龄组的芦苇根状茎中氮和磷含量分别为0.718%~0.911%和0.063%~0.084%; >3 a年龄组的芦苇根状茎中氮和磷含量分别为0.460%~0.663%和0.025%~0.069%.对比年龄为0~1 a、2~3 a和>3a的白洋淀马堡村芦苇根状茎氮和磷含量发现,总体上,随着芦苇根状茎年龄的增加,其氮和磷含量在减少.在0~100 cm土壤深度中,各年龄组的芦苇根状茎氮含量与磷含量显著相关(p<0.05).与磷元素相比,氮元素是白洋淀马堡村芦苇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白洋淀马堡村芦苇根状茎中的氮和磷元素的富集系数大体上随着根状茎年龄的增加而减小,这可能与不同年龄芦苇根状茎的代谢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rain enrichment on soil respiration rate of a Nitraria sphaerocarpa community, we measured soil respiration rate in bare and vegetated areas in a hyperarid area (Dunhuang)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Results show that rain enrichment can increase bare and vegetated soil respiration rates. The more rainfall enrichment, the greater the increment and the longer duration time effect for soil respiration rate. 200% (16 mm) and 300% (24 mm) of rain enrichment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bare soil respiration rates by 90% and 106% (P〈0.01), respectively. By contrast, areas with 100% (8 mm), 200% (16 mm) and 300% (24 mm) of rain enrichment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shrub area respiration rates by 68%, 157% and 205% (P〈0.01), respectively. The response time of bare and vegetated soil respiration to rainfall enrichment is asynchronous. Response variable of soil respiration in vegetated soil is higher (118%) than in bare soil. There wa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respiration rate and soil water content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P〈0.01). For every 1 mm increment of precipitation, soil respiration rate increased by 0.01 and 0.04 pmol/(m2.s), respectively in vegetated and bare soi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