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3篇
  免费   2322篇
  国内免费   1776篇
测绘学   357篇
大气科学   151篇
地球物理   861篇
地质学   6840篇
海洋学   529篇
天文学   92篇
综合类   403篇
自然地理   208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326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214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64篇
  2014年   441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468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346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237篇
  1998年   294篇
  1997年   279篇
  1996年   289篇
  1995年   249篇
  1994年   233篇
  1993年   275篇
  1992年   213篇
  1991年   208篇
  1990年   168篇
  1989年   147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简要介绍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的组织管理机构及管理方式,重点介绍了其中的钻探与测井课题的组织实施方式。本课题在龙门山断裂带上实施了5口钻孔,历时6年。钻探施工经历了从承包制到日费制的变化,后来在日费制中引入了激励机制。总结了现场管理的有效做法,探讨了适合于复杂地层科学钻探的管理模式,其经验和体会对类似项目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张伟  胡时友  贾军  樊腊生  郑薇 《探矿工程》2014,41(9):94-101
介绍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的钻探工程实施情况,包括完成的钻孔情况、钻探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以及为解决这些难题开展的钻探技术研发和钻探工程的组织管理等。  相似文献   
993.
红柳沟北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位于柴达木陆块北部的欧龙布鲁克微陆块东北缘,呈岩墙状,出露面积约0.1km~2,由方辉橄榄岩、橄榄二辉岩、含长单辉橄榄岩、橄榄辉长苏长岩、暗色橄榄辉长岩、苏长岩、辉长岩等组成,各岩相带在空间上呈渐变过渡关系。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岩体的主要造岩矿物为贵橄榄石、古铜辉石、普通辉石和斜长石,并且各矿物的结晶温度为1 307~1 122℃。岩体钛铁矿化明显,主要金属矿物为钛铁矿、钛磁铁矿和磁铁矿。利用橄榄石Fo最高值反演出原生岩浆MgO含量为8.49%,FeO含量为10.03%,TiO_2含量为1.63%,为普通玄武质岩浆。通过综合研究各矿物形成的温度和氧逸度条件,认为岩浆从橄榄石结晶到普通辉石结晶,其氧逸度是缓慢升高的,并且氧逸度是控制红柳沟北岩体Ti-Fe氧化物结晶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4.
滇东北下田坝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东北下田坝花岗岩的SiO2质量分数在71.1%~78.15%之间,Al2O3值在11.55%~14.90%之间,A/CNK=0.94~1.25,属于弱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REE)为259.71×10-6~804.60×10-6,∑LREE/∑HREE为4.12~10.28,说明轻稀土较重稀土富集。岩石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04~0.07),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Pb、U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Zr、Ti等明显亏损,这些特征说明下田坝花岗岩是由壳源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对下田坝花岗岩进行的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了206Pb/238 U加权年龄年龄769±4.4Ma(MSWD=0.45),可代表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下田坝花岗岩并非原来认为的早古生代花岗岩。结合对区域地质资料的分析认为,下田坝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与扬子地块西部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时间上一致,该花岗岩是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中由地幔柱活动引起的大陆裂谷环境中形成的,这也证实了扬子地块西南缘新元古代的裂谷环境已影响到滇东北的东川地区。  相似文献   
995.
陕西略阳煎茶岭镍矿床酸性侵入岩形成时代及成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煎茶岭镍矿是一个与镁质超基性岩和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镍矿床。矿床地质研究发现,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北侧超基性岩体内,矿石中交代状、浸染状、网脉状结构发育,显示热液改造成因矿床的典型结构、构造特征。岩、矿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分析表明,煎茶岭镍矿床与典型的镁铁质岩浆硫化物矿床不同,镍矿床在成矿过程中虽继承了超基性岩中的成矿物质,但受到花岗斑岩强烈改造有关,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改造型。花岗斑岩和钠长斑岩中锆石U-Pb测年表明,花岗斑岩U-Pb年龄为859±26 Ma,钠长斑岩U-Pb年龄为844±26 Ma,认为煎茶岭镍矿成岩成矿时代为新元古代晋宁期,非前人所认为的海西期或印支期,是全球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扬子板块西北缘的重要响应。  相似文献   
996.
在“鞍本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控矿条件及找矿模型研究”工作中,尝试在GIS平台上对鞍本地区进行区域地质、航磁、重力、化探、地热泉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该区存在一条近EW向展布的航磁和重力水平一阶导数负值异常带,该带南北两侧的地磁场、重力场和地球化学场具有明显的差异.研究成果显示,这条EW向断裂带具有控岩、控矿作用.该断裂自新太古代以来一直有活动迹象,新太古代时,可能是火山喷发的重要通道,已知大型或特大型沉积变质型(鞍山式)铁矿床均分布在断裂北侧长约90 km、宽约20 km的带状区域内;元古宙—古生代时,断裂带对沉积环境具有明显的制约,断裂带两侧的沉积环境不尽相同;中生代时,一系列中酸性侵入岩沿该断裂侵入(局部为隐伏岩体);新生代沿该断裂出露有一系列平行带状展布的地热泉.  相似文献   
997.
雪峰山中段基性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结果表明雪峰山地区存在多期基性岩。在黔阳(安江)地区发现了的晚三叠世和新元古代的基性岩。在所测的三个不同地区的样品中,发现了一些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以及中生代(印支运动)构造热事件信息,但缺少典型Rodinia超大陆聚合信息。早期的基性岩中锆石成分比较复杂,有很多来自基底的捕获锆石,随着时代的变新,来自基底的信息逐渐减少甚至没有。黔阳地区的基性岩及其时代研究表明:(1)桃江-安化-黔阳-溆浦-靖州断裂是雪峰山的中央断裂,它有多期活动历史,并控制了不同阶段的基性-超基性岩的产出;(2)晚三叠世的基性岩在雪峰山中央断裂左行走滑拉分区域形成,不代表裂谷或碰撞后伸展环境;(3)扬子板块东南缘存在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基底。  相似文献   
998.
正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成都地质调查所始建于1958年,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现已成为集矿产地质勘查开发、地质咨询服务、测试分析、钻探施工、测绘工程、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地质灾害评估-勘査-设计-施工、地基处理及道桥等基础工程施工于一体的综合地勘单位。我所共有在职职工284人,其巾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5人(高级职称27人、中级职称54人),技师、高中级技术工人74人。全所总资产10250万元,拥有各类勘査施工设备526台套。通过了ISO 9001:2 008质量体系认证、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999.
随着人类探索、开发和利用海洋逐渐走向深海,近海底探测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海洋深拖地震技术的应用便是其中之一。通过分析海水声速剖面、传播损失、环境噪声和海洋混响等海洋声学环境因素对声信号的影响,阐述了近海底观测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对深拖地震技术在提高地震资料质量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深拖地震技术有利于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1000.
冀东地区已蛇纹石化及未蚀变的超基性岩绝大多数在新太古代变质深成岩中呈包体存在,不少专家把这些超基性岩归属太古宙。笔者认为该区未变质及已蛇纹石化超基性岩应是显生宙的产物,而不是太古宙变质深成岩的"捕掳体"。同时对遵化—迁西地区蛇纹岩生成时代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