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0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478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97篇
地质学   1494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综合宽角反射、近垂直反射的探测结果和有关地质资料,对大别造山带地壳结构和超高压变质带研究显示:大别造山带地壳具有层块结构特征。沿安义-庄墓剖面,上地壳有7个弹性块体,中地壳有5个,下地壳有4个。扬子与华北地块的主缝合带是超高压变质带,扬子地块与大别造山带的现今分界线是与郯庐断裂相交的太湖-马庙断裂,磨子潭-晓天断裂是大别造山带的北界,北淮阳构造带呈楔状向下插入,它与华北地块的分界是肥中断裂。郯庐断裂在中、上地壳近于直立,下地壳向西倾斜。超高压变质带的厚度为5-7km,产状向北插入到北大别块体之下,折返过程是构造就位,不是大别山的均匀抬升,折返的主运动面是水吼-五河高温剪切带。  相似文献   
22.
23.
锆石的成因和U—Pb同位素定年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锆石是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和月岩中最重要的副矿物,本文分别从锆石的形态,以及影响锆石形态的因素,锆石的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氧同位素特征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同时,论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锆石U-Pb法定年的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方法的局限性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24.
标定大陆科学钻探孔区地震反射体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 (江苏省东海县南部 )进行了系统的地球物理调查 ,包括二维地震测网和专门的地震剖面 ,大地电磁法和位场方法等 .地震调查表明 ,在超高压变质岩出露区上地壳充满了反射体 ,包括倾斜反射体与上拱的反射弧 .本文介绍大陆科学钻探先行研究中地震调查的成果 .根据大陆科学钻探预先导孔的岩芯和测井资料、井旁VSP和数值模拟结果证实 ,高波速的榴辉岩体、破碎断裂带和大型韧性剪切带都可引起倾斜的地震反射 ,而上拱的弧形反射体则是由近似直立的榴辉岩体和其中的破碎带的综合反映 .由于地壳深部广泛分布着经受变质的岩石 ,上述研究结果对标定地壳中的反射地震信号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5.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江苏省东海县南部)进行了系统的地球物理调查,包括二维地震测网和专门的地震剖面,大地电磁法和位场方法等,地震调查表明,在超高压变质岩出露区上地壳充满了反射体,包括倾斜反射体与上拱的反射弧,本文介绍了大陆科学钻探先行研究中地震调查的成果,根据在陆科学钻探预先导孔的岩芯和测井资料,井旁VSP和数值模拟结果证实,高波速的榴辉岩体,破碎断裂带和大型韧性剪切带都可引起倾斜的地震反射,而上拱的弧形反射体则是由近似直立的榴辉岩体和其中的破碎带的综合反映,由于地壳深部广泛分布着经受变质的岩石,上述研究结果对标定地壳中的反射地震信号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6.
庐山星子群变质岩的变质作用P-T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布于扬子块体南缘古元古代星子群变质宏的变质作用研究表明,它们普遍经历了角闪岩相的变质,其变质温度为480℃-580℃,压力在300MPa-500MPa之间。这与扬子块体南缘其他元古代地层仅经历了轻微变质的事实截然不同,表明星子群变质岩具有独特的构造演化历史。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星子群变质岩是由地壳伸展作用引发的、来源于下地壳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它并不是来源于华夏块体的“飞来峰”。  相似文献   
27.
川西攀枝花—西昌地区结晶基底的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由于同位素年龄依据不足和没有正确区分晚二叠世热接触变质岩、喜马拉雅期动力变质岩与前震旦纪区域变质岩,攀西地区结晶基底的划分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依据1:50000区域地质调查结果,将原仁和群(Pt1R)修改为晚二叠世岩浆岩和喜马拉雅期动力变质岩,将五马箐(岩)组(Pt1w)和顶针杂岩(Pt1D)修改为晚二叠世热接触变质岩和喜马拉雅期动力变质岩,将安宁村组(Ptlα)和纸房沟组(Pt1z)修改为震旦系地层,并依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将结晶基底划分为变质侵入体、变质表壳岩和TTG套岩,论述了结晶基底的成因和演化。  相似文献   
28.
王清晨 《地质科学》2003,38(1):73-73,84,96
“超高压变质作用国际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2年 9月 2 0至 2 1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举行。讨论会由国际岩石圈计划第Ⅲ 8任务组主持 ,由国际岩石圈计划委员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协和国土资源部联合资助。国际岩石圈计划第Ⅲ 8任务组主席从柏林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副主任柴育成博士、国际岩石圈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长王清晨博士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词 ,向来自 9个国家和地区的 75名科学家表示欢迎 ,并祝学术讨论会圆满成功。讨论会围绕“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地球物理调查”、“超高压…  相似文献   
29.
以超高压矿物组合的各种后成合晶及冠状体等卸载不平衡结构为参考标志,将含柯石英的超高压榴辉岩的交形序列分成两个部分。后成合晶及冠状体发育之前的变形为早期变形,是在大陆深俯冲和碰撞条件下发育的超高压变质变形组构。后成合晶及冠状体发育之后的变形为晚期变形,是在超高压岩石折返剥露过程中,主要是在角闪岩相甚至绿片岩相条件下发育的。构造上江苏省北部东海县碱场合柯石英榴辉岩体,分为块状榴辉岩和面理化榴辉岩两种类型,分别代表超高压变质岩早期变形的两个构造阶段或世代(D1、D2)。详细描述了它们的矿物组合、中小尺度及显微尺度下的组构特征,讨论了两者的几何关系和区域构造意义,强调指出,只有含柯石英榴辉岩的早期变形组构,才能记录和反映斜向大陆深俯冲及碰撞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30.
东南极格罗夫山主要由麻粒岩相高级变质岩和花岗岩类组成,其中变质岩以浅色和暗色含斜方辉石长英质片麻岩占主导地位,夹有少量镁铁质麻粒岩、变沉积岩和含方柱石钙硅酸盐岩。这些岩石一般都展示了平衡的矿物共生结构,但在镁铁质麻粒岩的单斜辉石中普遍发育斜方辉石(易变辉石)的出溶片晶。根据出溶辉石的重组分析获得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峰期温度约为850℃,而浅色片麻岩中的石榴子石—斜方辉石—斜长石—石英组合给出的变质压力为0.61~0.67GPa。镁铁质麻粒岩中火成亚钙质普通辉石斑晶的保存表明格罗夫山地区可能只发育单一的泛非期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事件,岩石在高温变质之后经历了缓慢冷却过程,这主要归因于花岗质岩浆的板底垫托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