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0篇
  免费   1214篇
  国内免费   1380篇
测绘学   1276篇
大气科学   706篇
地球物理   788篇
地质学   3826篇
海洋学   682篇
天文学   117篇
综合类   788篇
自然地理   1181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28篇
  2022年   288篇
  2021年   398篇
  2020年   250篇
  2019年   300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555篇
  2013年   500篇
  2012年   648篇
  2011年   568篇
  2010年   472篇
  2009年   517篇
  2008年   490篇
  2007年   436篇
  2006年   417篇
  2005年   511篇
  2004年   388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某岩质路基边坡被1 ̄2m厚的砂粘土层覆盖,变形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边坡地下水水位的大幅度抬升是促进其显著变形的关键因素;变形的非均匀性是由地下水动态对降雨过程的迟钝的反应所决定的;地下水动态对降雨过程的敏感程度受控于土层的初始渗透性、降雨方式和降雨量;能够对地下水动态产生明显影响的降雨过程一般应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a.雨前经历过较长时间的炎热天气,土层蒸发强烈、初始渗透性良好;b.降水过程以中到  相似文献   
992.
湖北省鹤峰磷矿走马矿区岩湾矿段风化磷矿是湖北境内首次探明的一中型风化磷矿。矿床成因类型有风化残余型、风化淋滤型、洪积型砂磷矿等三类。在时间上 ,风化淋积型矿体位于风化残余型矿体之下 ,是风化残余型的继承发展。在雨水和洪水冲刷下 ,风化残余磷矿在适当的低洼地带堆积成洪积型砂磷矿。对这种风化矿的勘探应因地制宜 ,灵活运用。对岩湾矿段风化磷矿的成因探讨和勘探研究为东山峰寻找和勘探类似风化磷矿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993.
北淮阳构造带与大别造山带的差异性隆升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采用同位素定年、角闪石压力计法 ,裂变径迹法 ,结合微裂隙内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值分析 ,得出北淮阳构造带和大别造山带中加里东期、海西期、燕山期一些岩体的形成年龄和结晶深度 ,从而得出自晚古生代以来北淮阳构造带和大别造山带隆升时间和隆升幅度的差异 :北淮阳构造带经历三个阶段性隆升 (C1~C2 ,T~J2 ,J3 ~K1) ,总隆升幅度约 10km ;大别造山带仅经历二个阶段性隆升 (T~J2 ,J3 ~K1) ,最大隆升幅度大于 15km .前者主体隆升发生在中侏罗世末 (约 150Ma)之前 ,后者主体隆升发生在中侏罗世末 (约 150Ma)之后 .  相似文献   
994.
华北地台前寒武花岗岩类、陆壳演化与克拉通形成   总被引:30,自引:12,他引:18  
《岩石学报》1999,15(2):1
通过华北前寒武纪花岗岩类的研究,提出英云闪长岩和奥长花岗岩(T1T2)代表不成熟陆壳组成,T1T2G1G2代表半成熟陆壳组成,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G1G2)代表成熟陆壳组成。讨论了大陆根的形成与性质。识别出华北地台内10个太古陆核。讨论了中太古代初始陆核、新太古代陆核;新太古代末两个微大陆尺度的陆核的形成;早元古代两个成熟陆核的构造拼合并形成华北克拉通  相似文献   
995.
塞拉利昂近海两种经济鱼类数量与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塞拉利昂近海16条生产船一年的生产日志资料(1995.7-1996.6),分析了两种经济鱼类[洛戈舌鳎(CynoglossusCanariensis)拟牙(Pseudotolithus)]的产量分布,指出洛戈舌鳎跟主要分布于以3区,44区,97区为中心的三个渔场,但产量较低,仅作为兼捕对象。拟牙线主要分布于44区,84区,97区,主要渔汛时间为9~11月。同时,还对二种鱼类的月平均单船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96.
南海及其邻近海域SST系统的点概率密度谱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相空间点概率密度谱分析方法对南海及其邻近海域NCEPreanalysisSST候平均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南海与其邻近海域的SST系统的结构均具有混沌特征,南海与孟加拉湾SST系统的耦合谱分布几乎一致;年变化最显著,年际变化次之,季节内变化相对较弱。邻近西太平洋SST系统中的准3a耦合振荡相当显著。对于季节内振荡,西太平洋SST系统强于孟加拉湾和南海的SST系统。结果还表明季节内振荡(30~60d)是一种耦合振荡。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张仲景所述灸法、温针、烧针、熏法、熨法五种火疗法进行分析,探讨火疗法的运用。火疗法具有温热性质,宜用于阴证与寒证。其禁忌有三,一为太阳表证慎用火疗法,以防邪气郁闭不得出;二为阳明热证不可用火疗法,以防“两阳相劫”加重热证或伤津出现变证;三为阴虚不足不可用火疗法,以防火热之性灼伤津液,迫津外泄,阴损及阳。若误用火疗法则会出现烦躁、谵语等变证。了解其运用和禁忌,可指导临床合理地、正确地使用火疗法。  相似文献   
998.
旋转导向系统可有效提高钻井速度、安全性和井眼轨迹控制精度,是油气行业尤其是复杂环境下油气勘探开发的核心设备之一.非接触电能和信号传输单元是旋转导向系统中将电能和信号从旋转主轴传输至非旋转外套的重要单元.为了保证高温下大负载时电压输出的稳定性以及信号同步传输的可靠性,本文提出一种载波调制式电能与信号一体化的传输方法,在信号并联注入并联拾取的同步传输拓扑结构基础上,增加隔离电感与谐振电容,对新的拓扑结构进行数学建模,对电压增益、电流增益以及效率进行仿真,并通过仿真结果选择最优电路参数.实验验证该电路拓扑和传输方法在175℃环境温度下带载可到150 W,在150 W动态带载下输出电压的变化幅值小于输入电压的8%、传输速率115200 bps(bit per second,比特率)且误码率低于百万分之一.  相似文献   
999.
苏拉威西岛位于苏拉威西海、班达海之间,是研究海陆耦合、俯冲后撤等地球动力学问题的重要地区.本文利用这一地区24台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地震面波和背景噪声数据中提取出的面波频散数据和来自卫星的重力异常数据,开展了地震面波与重力联合层析成像反演,获得了苏拉威西周缘地区深至240 km深度的三维VS速度模型.基于三维波速模型,本文利用热-流变学方法,计算了该区岩石圈底界的热流变学边界层厚度、黏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苏拉威西岛岩石圈流变边界层东南厚、西北薄,这可能导致新生代苏拉威西岛在陆壳碎块位移与重组过程中,岛东支的东部北向速率最大,岛北支西部北向速率次之;(2)北苏拉威西海沟俯冲后撤板片上覆地壳对应S波波速低值异常区,可能代表了富含流体的软弱板片,推测苏拉威西俯冲带是一个慢速俯冲带,且后撤过程不连续.  相似文献   
1000.
陈雯 《湖泊科学》2012,24(1):1-8
流域空间开发和土地利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了剧烈影响,迫切需要在流域综合管理中充实完善土地利用分区与管制等研究内容,因而成为推动湖泊-流域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本文在回顾相关土地利用分区与管制研究基础上,从流域自然地理单元特殊性和管理目标复杂性出发,探讨了流域水陆系统相互作用机制,分析了流域土地利用分区与空间管制的研究重点与基本思路,提出了流域土地利用分区的技术路线及关键方法,并以太湖流域为例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探索,提出严格保护区、适度发展区、开发利用区和保留发展区四种类型区及其空间管制要求,符合流域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为流域可持续开发和保护提供指导.最后,讨论了未来流域土地利用分区空间管制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与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