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PHC管桩)受制作工艺复杂、桩身结构独特、沉桩阻力较大等因素的影响, 其桩身受力特性的测试存在诸多难点。目前PHC管桩桩身受力测试技术可分为4类:点法监测、线法监测、全分布式光纤监测、准分布式光纤光栅监测。本文对PHC管桩测试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应用现状、相关传感器的安装方法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 探讨了现用于PHC管桩测试技术及安装方法存在的问题。分析表明:基于布里渊散射原理的全分布式光纤监测与光纤布拉格光栅准分布式监测拥有更高的测试精度、更广的监测范围、更好的监测效果。光纤与桩身的变形协调、埋设光纤存活率、安装对桩身性状的影响等问题是未来PHC管桩桩身受力测试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2.
李楚 《岩土力学》1984,5(2):63-66
在岩土力学动态及静态力学参数测量中,位移参数的测量是基本内容之一,有了位移传感元件及电子测量仪器,改变传感元件的机械结构,适合于某一参数的力学测量要求,可用来测量速度、加速度、压力及应力等。  相似文献   
53.
54.
55.
为提高机械零件尺寸检测的精度,针对Tsai两步标定法中初始参数不精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直线投影约束的三步标定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直线投影约束条件求解出图像中心点和畸变参数的初始值,然后结合径向排列约束条件求解超定方程组得出全部外部参数和余下内部参数值,最后对全局参数进行非线性优化.为验证提出方法的效果,通过建立基于图像模板的世界坐标系实现,即首先利用图像像素坐标求取摄像机坐标,再将摄像机坐标进行归一化,利用外参数矩阵就可以求解出图像点的世界坐标.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摄像机标定的精度,像素误差可达0.126 5像素点,单目视觉尺寸检测中任意两点距离误差小于0.41%.  相似文献   
56.
湛江黏土的蠕变模型与变参数塑性元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令伟  何利军  张先伟 《岩土力学》2012,33(8):2241-2246
湛江黏土的蠕变变形在低偏应力下较小,其蠕变等时曲线没有明显的屈服特征而近似为直线,表现为线性蠕变性状;当偏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后,在短时间内发展到加速蠕变阶段并发生破坏。从湛江黏土蠕变各阶段的变形机制出发,通过引入服从Mohr-Coulomb塑性流动规律的变参数塑性元件,将该塑性元件与广义Kelvin模型串联,提出描述蠕变全过程的黏弹塑性模型。同时将该模型在FLAC3D中进行二次开发,与FLAC3D中自带的Cvisc模型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变参数塑性元件的黏弹塑性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湛江黏土各个蠕变阶段的变形性状。  相似文献   
57.
对C-ATS地电仪系统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了介绍,结合维护检修经验对C-ATS地电仪常见故障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故障的排除方法进行阐述,检查维护仪器的方法经验,对其它地电台站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8.
本文简要介绍中国压磁应力计的电磁学和力学原理,地壳岩石中水压重复观测实验结果,以及使用它进行地应力测量的地质力学前提条件。在压磁应力计测量地应力相对变化结果中阐述了:悬空元件与受力元件测值对比;地应力变化与断层微量位移同步波动;压磁应力计与振弦应变计,体积式应变仪测量结果比较;相距十至数百公里的几个台,同期测得相似、相关的地应力变化;少震区地应力测量十分平稳,具有稳定的观测中误差;在多次地应力异常成功预测地震中发现并证实——异常主应力方向指向或转向震中区、异常主应力值较大的台站往往离震中较近,地应力趋势异常时间长短与震级大小呈线性关系。压扭性断裂力学模型解释了地应力异常主应力方向指向震中区,近震中地应力异常值大、远震中地应力异常值小等现象。由此可以证实:我们在数十米至百米钻孔中使用压磁应力计的确可测到震源应力场的变化过程,从而进行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测。  相似文献   
59.
60.
711数字化天气雷达在人工影响天气,跟踪监视对流云变化、防雹作业指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区自1994年引进该雷达后,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随着人影工作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区711数字化雷达已发展到近20部,但是在近几年的使用中发现了该型雷达在设计方面存在部分缺陷,如不克服这些缺陷将会给雹云监测、作业指挥带来不便,影响人影工作的正常开展。1 711雷达收发分机在设计方面存在的主要缺陷该雷达收发系统与WRDPS数据处理系统和操作控制部分相互独立,彼此分开放置,通过电缆进行联接。当收发分机出现问题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