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李莹莹  吴昊  常学立  王永刚  俞雷 《测绘科学》2016,41(11):137-141
针对如何最大可能地联合现有的海量主被动遥感数据进行复合式立体定位处理、摆脱传统同源光学立体数据源限制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异源多视遥感影像的立体定位方法,将任意数目比例的、具有共同重叠区域的多幅CCD和SAR影像纳入到统一的立体构像体系中。通过一系列算法设计包括统一有理函数模型(RFM)构建、基于RFM的像方立体平差、立体空间前方交会等,以及同源两视和异源多视两种观测组合下的立体试验,证明本方法摈弃了传统同源立体对数据源的苛刻限制,充分发挥了CCD和SAR载荷的互补优势,同时确保了最终立体定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92.
为了减弱射流式液动锤活塞回程撞击缸体的应力波对射流元件的破坏,延长射流元件的寿命,提出在缸体中设置碟簧缓冲结构来吸收冲锤回程的冲击能,并应用LS-DYNA显示动力学分析手段,对活塞回程进行仿真分析,探究碟簧缓冲对射流元件受力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碟簧缓冲结构,射流元件的最大应力可降低40%~57%,有效改善了射流元件的应力状态,在液动锤实际工作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3.
采用多触点预压式元件的钻孔变形法地应力测量,能够测得孔壁上较多点的折算位移值,因而能够用平差术减少偶然误差,得出地应力大小和方向的最佳值。本文讨论了这种元件在绝对应力测量和相对应力测量过程中的力学作用,导出了孔壁接触点折算位移向量与元件输出向量之间的基本关系式,以及它们增量之间的关系式。本文是文献[2]工作的推广。当接触点相互之间的距离变大、接触压力的相互影响减弱时,从本文基本关系式得出的极限情形与文献[2]的一致。本文比文献[2]进一步明确了目前实际工作中所用公式的简化前提。文末指出了用多触点元件精确测定地应力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4.
本文考虑了元件预加接触压力、套芯应力解除和元件率定等手续,对采用接触预压式元件的钻孔变形法地应力测量的全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得出了孔壁折算位移的精确公式,从而揭示了初始接触压力、套芯解除半径和率定实验的试件大小等因素对折算位移的影响。文中对围压率定法优于哈斯特率定法的原因作了进一步解释;还讨论了围压法率定中围压室隔层对围压传递的影响。文末提出了恰当使用这种地应力测量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5.
根据气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将气体传感器分为电学类、光学类、电化学类及其它等四大类,总结了这些气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检洲范围和使用特点。在开发新型气体敏感材料、研制新式气体传感器、研究气体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机理中,论文还分析了气体传感器向多元件、多功能化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也探讨了气体检测仪器在检测对象、检洲范围和检测方式上向小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和通用化等方面不断向前发展的方向,对我国气体检测技术的研究和气体检测仪器的研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6.
强电場探空仪尖端感应元件的实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是根据相似理论来安排、设计的,消除了电极对电晕电流的影响,从而得到与場强方向平行放置的、长为L的尖端导线在无限大均勻外場E中电晕电流i的表达式: i=2.4×10-5LE(E-Ek),Ek=50/L。式中i以微安计;L以米计;E和Ek以伏/厘米计。还对尖端形状、导线倾角、气流、湿度、云滴等因子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该感应元件用于测量雷雨云电場时的总誤差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7.
最近在英国怀特岛的崖石上发现了1.1亿年以前的菊石软体动物化石。这种类似蜗牛的软体动物化石长4、6英尺,重达651磅。这种动物比软体动物具有更多的壳,能漂浮在海上,利用气体充实其腔室,以调节其在球中的深度。它们大部分在大约2.25亿年以前灭绝,但也有少数以别的形式存活下来,直到6500万年以前恐龙灭绝时才最后消失。  相似文献   
98.
针对惯导系统横向坐标法,推导了惯导横向坐标系下的系统误差方程,通过求解静基座下的系统误差方程,研究了系统初始误差和惯性测量元件误差对基于横向坐标法的惯导系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系统误差仿真,并与地理经纬坐标解算方法进行比较。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横向速度误差、水平姿态误差为周期震荡型误差,位置误差和航向误差为随时间增长的积累型误差;横向坐标系法可以有效解决惯导地理经纬坐标解算方法的计算奇异和系统误差过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
基于强震下摩擦耗能钢框架的能量转化机制,发展了一种结构基于性能刚塑性抗震设计方法。将预设的耗能部位(梁柱塑性铰及摩擦耗能元件)假定为理想刚塑性,其它部位为刚性,采用刚塑性模型来预测结构地震反应。以预控的塑性机构及位移限值作为性能目标,考虑结构的P-Δ效应,根据能量相等原则,将结构等效为刚塑性单自由度体系,运用刚塑性位移反应谱完成结构内力计算,最后通过9层的摩擦耗能钢框架进行设计,并运用pushover分析和非线性动力分析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满意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00.
孙凯  陈正林  陈剑  徐学燕 《岩土力学》2015,36(Z1):142-146
冻土在高应力水平下通常会表现出加速蠕变特性。经典西原(Nishihara)模型可以反映衰减蠕变和稳态蠕变,但不适用于描述加速蠕变。通过对Nishihara模型中黏性元件进行修正,将黏弹性元件中的定常的黏滞系数修正为时间的函数,并在黏塑性元件中采用非定常、非牛顿黏性元件,得到的蠕变柔量可以考虑应力水平和时间的影响,使其能够反映其加速蠕变的过程。用提出的模型分别对一维和三维应力、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冻土蠕变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拟合结果能够反映冻土从衰减蠕变和稳定蠕变状态进入加速蠕变的过程,说明了该模型对于描述冻土在不同应力下不同蠕变状态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