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85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517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为了定量研究泥化夹层的空间分布和几何形态,以云南省玉溪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高边坡局部开挖剖面为对象,利用徕卡ScanStation C10三维激光扫描仪和瑞典ROMER RA-7520-2六轴关节臂三维测量仪进行扫描,得到了开挖剖面和泥化夹层的原始点云数据;然后采用Cyclone和Geomagic Wrap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一系列处理,分析了泥化夹层的三维空间分布、层面产状、间距、层面粗糙度和几何形态。结果表明:大部分泥化夹层横向分布于整个扫描剖面,少数呈局部分布;泥化夹层的平均倾向为196.41°±5.51°,平均倾角为22.27°±2.23°,间距在3.7~49.1 cm之间,平均值为(20.4±12.0)cm;不同层位及同一层位不同横向位置的泥化夹层厚度都不等,最厚约20 mm,最薄小于1 mm;泥化夹层顶面局部典型区域的平面拟合偏差在-22.4~32.5 mm之间,沿夹层倾向的粗糙度系数在5.67~16.77之间,平均值为10.11±3.25;泥化夹层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在5.14~5.86 cm-1之间。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研究泥化夹层的空间分布和几何形态是可行的。玉溪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高边坡的泥化夹层具有宏观整体上相对平直、相互近似平行、非等距分布、间距小、层数多、厚度薄,细观上顶面粗糙底面相对光滑、三维形态复杂的特点。  相似文献   
32.
长江三峡库区位于我国地形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质环境复杂,斜倾顺层基岩滑坡较为发育。本文以重庆石柱龙井滑坡为例,详细分析了大型斜倾顺层基岩滑坡的变形特征、成因机理和破坏模式、并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了滑坡在四种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龙井滑坡位于扬子准地台石柱向斜北西翼,体积约1.42×106 m3,主滑方向162°,前缘发育两个次级滑坡;(2)受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地下水和降雨等因素影响,滑坡目前处于蠕滑变形阶段,变形方式主要为拉张裂缝、剪切裂缝和局部鼓胀变形;(3)滑坡同时处于暴雨和前缘次级滑坡滑动条件下,稳定性为1.03,处于欠稳定状态,滑坡易沿软弱夹层发生整体滑动破坏。  相似文献   
33.
雅砻江谷底卸荷松弛现象与深厚覆盖层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雅砻江河床覆盖层厚度多在30m以上,最厚可达51.6m。覆盖层横向上厚度变化较大,纵向上可明显分为3层,上、下部以正常河流相为主,厚度较薄;中部以洪积、崩积、坡积、湖泊沉积堆积与冲积混合堆积为主的加积序列,厚度相对较大。在谷底基岩面以下,岩体通常存在20m厚左右的卸荷松弛带,弱风化,具有透水性好,岩体完整性较差,工程力学性状差等特征,其潜在的工程效应是坝基渗漏。覆盖层深厚是第二层加积序列所致,谷底形成时间长,以致谷底有足够的时间卸荷松弛和风化。  相似文献   
34.
青藏高原南缘某拟建机场场区发育第四系深厚覆盖层,对该工程建设具有较大的制约作用.钻孔资料显示,该深厚覆盖层普遍分布于整个场区,厚度均在30 m以上,最大孔深105 m仍未揭穿.纵向上深厚覆盖层由上而下可划分为4层:全新世泥石流堆积层(Qsef4)、全新世冲洪积堆积层(Qal+pl4)、全新世湖相堆积层(Ql4)和晚更新...  相似文献   
35.
36.
Yang  B 束龙仓 《世界地质》1991,10(1):160-161
岩溶覆盖层坍塌是天然力或人类活动引起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灾难性坍塌通常是人类活动引起的,例如:矿山排水,挖掘坑道,过量开采岩溶水引起水位大幅度下降或急剧上升,频繁而剧烈的振动等,都能引起大规模的坍塌。岩溶覆盖层的坍塌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覆盖层之下的是基岩有岩溶发育,岩溶形成的溶蚀洞厅系统上都是开启的;其次,覆盖层是松散沉积物或象土壤、砂或砾石的堆积物;第三,地下水位频繁变化且发生在基岩和覆盖层界面附近。当岩溶区的岩石、土壤、水和空气的天然平衡遭到破坏时,就很可能发生坍塌,就  相似文献   
37.
用石灰桩加固软弱地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汪稔  陈善雄 《岩土力学》1994,15(3):19-25
石灰桩作为一种技术可靠、经济快速的软弱地基加固方法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近一年来利用石灰桩处理软弱地基的成功经验。现场检测表明,对于单层和多层工业与民用建筑而言,采用石灰桩可以使软弱地基获得良好加固且满足设计要求。文中还对石灰桩的加固机理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8.
浅埋软弱地层隧道旋喷预衬砌支护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浅埋软弱地层隧道旋喷预衬砌支护的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室内试验、旋喷器具、施工工艺及应用情况,并与其它施工方法进行了对比,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9.
南山坪古油藏的形成及其破坏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元芳  丰勇 《矿产与地质》2005,19(3):296-298
南山坪古油藏以南山坪背斜(圈闭)为依托,油藏的形成、破坏与背斜(圈闭)的形成及演化息息相关。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的构造运动形成了南山坪背斜的雏形,与之对应的是最初的油藏形成;南山坪背斜在印支运动得到加强,形成构造圈闭,与之对应的是原油藏裂解生气及烃源岩进入生气阶段,形成气藏及部分沥青。之后的燕山运动Ⅱ幕使得南山坪背斜(圈闭)被褶皱和断层复杂化,形成由东南向北西的逆冲断裂,其上覆盖层抬升、剥蚀,原油藏彻底破坏,成为古油藏。分析认为,南山坪古油藏的破坏因素主要是印支期的热裂解和燕山运动Ⅱ幕的构造抬升、剥蚀,且后者更为主导因素。比较南山坪古油藏、余杭泰山古油藏及威远气藏,力图寻找其共性及差异性,从而为中国南方的油气勘探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0.
唐欣然 《矿产与地质》2007,21(5):580-584
以桂林某工地为例阐述了深层搅拌桩在深厚软弱地基中的设计、施工方法以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