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71篇
  免费   1663篇
  国内免费   3362篇
测绘学   1915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1556篇
地质学   7923篇
海洋学   2770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654篇
自然地理   499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389篇
  2022年   412篇
  2021年   427篇
  2020年   345篇
  2019年   518篇
  2018年   424篇
  2017年   425篇
  2016年   474篇
  2015年   451篇
  2014年   714篇
  2013年   510篇
  2012年   661篇
  2011年   627篇
  2010年   532篇
  2009年   661篇
  2008年   673篇
  2007年   552篇
  2006年   601篇
  2005年   463篇
  2004年   489篇
  2003年   499篇
  2002年   473篇
  2001年   448篇
  2000年   381篇
  1999年   347篇
  1998年   324篇
  1997年   357篇
  1996年   321篇
  1995年   296篇
  1994年   267篇
  1993年   230篇
  1992年   252篇
  1991年   222篇
  1990年   209篇
  1989年   156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3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本文通过对采煤后地表移动和破坏的破坏条件、形式、特性,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对山西省部分矿区的地表变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982.
对数比统计分析及粒度数据中沉积水动力环境信息的萃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蒂 《沉积学报》1996,14(A00):149-157
沉积物粒度研究是沉积水动力环境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闭合效应的影响,经典统计方法难以揭示粒度数据的真实特征。对数比统计分析是克服闭合效应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波罗的海西部和南海北部的两个研究实例,在原始数据的经典统计分析不能揭示样品的自然分类的情况下,以粒度数据的对数比变换为基础的RQ型主分量分析揭示出各沉积物类型之间的明显差异,而根据这种沉积物分类进行的沉积分区清晰地反映了沉积水动力环境的空间  相似文献   
983.
胡联浩  邓聪 《广东地质》1996,11(3):46-50
通过孢粉分析,粒度分析,矿物成分和石英砂微观形貌分析,对史前石器发掘地黑沙遗址的沉积物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沉积物分选较差,矿物成熟度一般,自下而上颗粒变粗,分选性和磨圆度变好,孢粉以淡水河口成分为主,揭示黑沙遗址沉积物总体属河流搬运作用为主同时受低能潮直带波浪作用的近岸环境下的沉积,沉积物的物质来源于花岗岩,泥岩和粉砂岩,经河流中近距离搬运。  相似文献   
984.
扬子地台北缘前陆逆冲带及其内煤田构造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85.
贵州红枫湖纹理沉积物中近代气温记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丰昌  万国江 《地理科学》1996,16(4):345-350
本通过红枫湖纹理沉积物柱芯碳酸盐特征剖面与流域气温资料对比、沉积纹理年代校正以及早期成岩化学过程对碳酸盐沉积记录的改造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表明湖泊碳酸盐沉积记录基本不受早期成岩作用的影响,碳酸钙含量和CaO/MgO·Al2O3比值可作为湖泊沉物中具高分辨率、短时间尺度的气温变化的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986.
本文针对大地网三类设计的质量标准问题,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应变分析法。它可以根据区域性的尺度、旋转、变形三个应变参数的变化,来发现网的局部区域性系统差或粗差;并能较明晰地反映出新增观测值对原网的局部改进或细节改进。  相似文献   
987.
门源、江口地震的断层形变前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巩守文 《地震》1992,(1):34-40
在跨断层流动测量的资料处理方面,遇到的一个难题是资料不连续,即观测不是等间隔进行的。因此,现有的数据处理方法无法使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处理这种不连续资料的简明方法;用该法处理了位于祁连山断裂带上的部分跨断层测量资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根据处理结果分析了1986年在青海省门源县发生的6.4级地震的断层形变前兆。  相似文献   
988.
变形极坐标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文瑞 《测量员》1992,(4):10-13
  相似文献   
989.
冯锦江  李建国 《地震地质》1992,14(4):376-380
通过研究高温高压条件下蒙脱石的变形特征和机制,着重阐述了蒙脱石的显微变形特征与温度压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应力-应变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围压为200M Pa条件下,温度升高将导致蒙脱石的变形增大。对相同应变量所需的差异应力则随温度上升而下降。但是,当温度>500℃时,相同应变量所需差异应力较300℃时显著增大,其屈服强度和变形模量在T≥500℃,σ≥300MPa时均因脱水明显增大。蒙脱石在高温高压下均为渐进失稳  相似文献   
990.
王庆良 《内陆地震》1992,6(1):46-53
近20年来河西-祁连山东部地区三条规模较大的北东向构造带在区域垂直形变图上反映明显。因受区域应力场强度的控制,其垂直形变表现出随时间波浪状演化式。区域垂直形变图像与莫霍面等深线相似,说明这几条北东向构造带的深部成因机制。它们对区内的中强地震起着很强的控制作用,与北西西及北北西向断裂构造共同构成了本区的控震构造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