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75篇
  免费   1663篇
  国内免费   3362篇
测绘学   1915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1560篇
地质学   7923篇
海洋学   2770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654篇
自然地理   499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389篇
  2022年   416篇
  2021年   427篇
  2020年   345篇
  2019年   518篇
  2018年   424篇
  2017年   425篇
  2016年   474篇
  2015年   451篇
  2014年   714篇
  2013年   510篇
  2012年   661篇
  2011年   627篇
  2010年   532篇
  2009年   661篇
  2008年   673篇
  2007年   552篇
  2006年   601篇
  2005年   463篇
  2004年   489篇
  2003年   499篇
  2002年   473篇
  2001年   448篇
  2000年   381篇
  1999年   347篇
  1998年   324篇
  1997年   357篇
  1996年   321篇
  1995年   296篇
  1994年   267篇
  1993年   230篇
  1992年   252篇
  1991年   222篇
  1990年   209篇
  1989年   156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3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二辉橄榄岩包体的研究认为,上地幔岩石变形结构和组构类型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中的分布是不同的,据此,可划分为华北—东北上地幔弱变形域和东南沿海上地幔强变形域。与变形特征对应的东南沿海地区包体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为LREE富集型,华北—东北地区包体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则为平坦型和轻微LREE富集型,这表明上地幔流变剪切作用强度与稀土元素富集作用呈正相关,同时反映出上地幔流变状态的差异。根据包体变形特征,我们提出华北—东北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中新生代具有截然不同的大地构造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应用有限单元法对抚顺西露天矿北帮边坡及地表变形进行分析.确定了在地下开采当时、露天开采当时及不同充填类型地下采场当构造地应力降低时边坡及地表的变形特征.给出了不同情况下的位移场、应力场及塑性区的分布.并对不同情况下的变形、应力分布及塑性区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993.
概述在古地磁和岩石磁学研究中,海陆第四纪沉积物磁性是一个独具魅力的研究领域。它不仅为研究地磁场的时、空特性提供关键数据,而且为几百万年来的地质演化提供重要信息。例如,第四纪沉积物记录了发生于大约0.73MaB.P.布容/松山极性时地磁转换时地磁场的特性。目前,从南、北两半球获得的古地磁转换数据可以用来验证地磁场的倒转  相似文献   
994.
黄山第四纪泥砾沉积物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周秉根  李刚 《冰川冻土》1992,14(4):360-365
  相似文献   
995.
本文分析了中国首次南大洋考察 (1 984/1 985 )现场及后续工作资料 ,并与其它纬度有关海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在研究海湾充氧的底层水及弱氧化性的表层沉积物环境 (锰氧化物为优势氧化剂 )中 ,底栖生物较为丰富 ;而在垂直深度 5 - 1 0 cm以下 ,硫酸盐还原反应遏制了底内多毛类动物等的向下繁衍。测区主要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点是在特定条件下演化的结果 ,南大洋气候寒冷 ,碳酸盐溶解度较高 ,但其沉积物上覆水和间隙水中钙离子却并不高于其它纬度海区 ,因此钙离子的不足可能限制了需要钙质碳酸盐形成外壳的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的繁衍而造成其在研究区域壳薄且所占比例较少的分布特征。上覆水温与底栖多毛类的生长有一定的关系 ,这可能表明南大洋测区该类生物尚未完全适应极区的寒冷气候。沉积物中微生物的数量主要受活性有机质量的制约。  相似文献   
996.
<正> 粤西大降坪硫铁矿床的含矿岩系为形成于晚元古宙裂谷区内的火山喷发岩建造和类复理式建造,赋存在炭质千枚岩,变质粉砂岩、沉积凝类岩等互层之中的矿体呈层状、透镜状、倒马鞍状,均与围岩整合产出分布于长排岭—水源坑顶向斜核部及其西翼的次级“Z”形褶皱部位,且都限制在F_1、F_4两断  相似文献   
997.
老王寨金矿区韧性变质带变形特征和岩石组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文信 《云南地质》1992,11(2):153-161
老王寨金矿区在构造上是哀牢山韧性剪切带的一部分,为以韧性剪切变质岩加坚硬原岩块体组成的变形-变质地质体,发育有各种韧性变形特征和以糜棱岩、千糜岩为主的岩石组合。金矿化在空间上和形成机制上明显受控于韧性剪切带,老王寨金矿床属含金剪切带类型。  相似文献   
998.
华北板块边缘深地壳构造岩的基本特征和变形环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马宝林  刘若新 《岩石学报》1992,8(1):18-26,T001
  相似文献   
999.
四川省青川断裂的特征及形成的物理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地讨论了四川省青川断裂的断裂特征及形成的物理条件。对断裂构造岩的微构造和宏观构造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分析,将断裂岩分为四个带。结合区域资料,讨论了断裂的形成时代及与邻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