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6篇
  免费   1265篇
  国内免费   1558篇
测绘学   151篇
大气科学   312篇
地球物理   996篇
地质学   3365篇
海洋学   913篇
天文学   68篇
综合类   216篇
自然地理   448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54年   5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东营凹陷高青-平南断裂带为幔源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该幔源流体主要为岩浆(岩)和CO2气体。高青-平南断裂带幔源流体活动方式和活动强度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该断裂带在古近纪-新近纪至少经历了四期富CO2幔源流体活动。高青-平南断裂带富CO2幔源流体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直接形成无机CO2气藏;②通过能量——热的作用和物质,即CO2的加入,影响水-岩相互作用的强度和方向,从而改善油气储集层的物性;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源岩的排烃效率,增加油气的运移速率。  相似文献   
952.
Based on the data and method offered by Liu et al. (2009), the direct wind and Stokes drift-induced energy inputs into the Ekman layer within the 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 (ACC) area are reestimated since the results of the former have been proved to be underestimated.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total rate of energy input into the Ekman-Stokes layer within the ACC area is 852.41 GW, including 649.75 GW of direct wind energy input (76%) and 202.66 GW of Stoke drift-induced energy input (24%). Total increased energy input, due to wave-induced Coriolis-Stokes forcing added to the classical Ekman model, is 52.05 GW, accounting for 6.5% of the wind energy input into the classical Ekman layer. The long-term variability of direct wind and Stokes drift-induced energy inputs into the Ekman layer within the ACC is also investigated,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Stokes drift hinders the decadal increasing trend of direct wind energy input. Meanwhile, there is a period of 4-5 a in the energy spectrums, as same as the Antarctic circumpolar wave.  相似文献   
953.
为揭示多级压气机中上下游叶轮对中间叶片叠加气动影响特性,阐述不同叠加干涉情况下下游叶轮进气角度变化,采用数值方法模拟了一级轴流和一级离心组成的组合压气机非定常流场。详细讨论了上游动叶尾迹和下游动叶势流对中间导流叶栅段气流非定常流动的异频和同频叠加干涉特性,依据计算结果,直观地展示了静叶通道中两种干涉间相互激励和抑制作用的位置和时间,与数学公式的推导结果相互印证。研究结果表明:当上下游动叶对中间静叶段异频干涉时,干涉的激励、抑制区域的轴向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当上下游动叶对中间静叶干涉频率相同时,干涉的相互激励、抑制区域的轴向位置不随时间发生变化,但干涉的激励、抑制区域的轴向位置受时序位置影响。另外,上游动叶尾迹与下游离心叶轮势流的不同叠加情况,决定着下游离心叶轮进口相对气流角的大小及波动幅值。   相似文献   
954.
利用1958年1月~2007年12月的SODA资料,系统地研究了500m以浅索马里流系的结构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夏季风期间索马里流系主要表现为向北的沿岸流和准静止的双涡旋系统,垂向则以沿岸上升流为主,最强上升流位于8°N~11°N;冬季风期间则为向南的沿岸流和越赤道向北的潜流,且沿岸以下沉运动为主导。索马里流系具有较复杂的分层结构,这种复杂性尤其表现为1~3月赤道附近和6~10月3°N附近分别出现的"南-北-南"和"北-南-北"经向流三层结构。此外,沿岸流量具有明显的半年周期和年周期。究其原因,海面风应力是索马里流系结构季节变化的1个驱动因子,沿岸流向的季节性变化、大涡旋及上升流的形成都与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5.
利用Argo 浮标资料研究西北太平洋三维声速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北太平洋海区2002~2009年的Argo浮标剖面温度、盐度资料构建成0.5°×0.5°水平分辨率的三维声速网格化资料,并据此分析该海区声速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该海区10 m层等声速线分布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春、冬季的等声速线几乎与纬线平行,黑潮流经区域等声速线呈现一定的弯曲。100 m层等声速线分布的季节变化较小:北赤道流区,等声速线从外海向近岸延伸;吕宋岛东南部沿海,等声速线向南弯曲;吕宋岛、台湾岛东部等声速线呈现偏北方向的弯曲;琉球群岛附近,等声速线朝北偏东方向弯曲。此外,研究海区存在深海声道,声道轴最深的区域主要在吕宋海峡和日本东南部海区,其中吕宋海峡处的声道轴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可见,利用Argo浮标资料可以初步得到西北太平洋声速的空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随着Argo剖面资料的增多,对该海区的声速场认识将会愈加清晰。  相似文献   
956.
盐度对近江牡蛎耗氧率、排氨率、O:N 和吸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半现场流水槽法研究了不同盐度(5、10、15、20、25、30、35)对近江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耗氧率、排氨率、O:N、吸收率的影响,并测定了盐度为20条件下牡蛎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周日变化.结果表明,近江牡蛎耗氧率、排氨率、O:N先随着盐度的升高而下降,在20左右降到最低,随着盐度继续上升,又升高;而近江牡蛎的吸收率先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升高,在20左右达到最高,然后随盐度升高而下降.根据数据得出耗氧率与盐度的拟合方程: y=0.0033x2-0.1161x+1.5523, R2=0.9018;排氨率与盐度:y=0.0001x2-0.0041x+0.0871, R2=0.9889;O:N与盐度:y=0.0016x3-0.0782x2+0.9051x+10.818, R2=0.955;吸收率与盐度: y=-0.0011x2+0.0399x+0.4393.R2=0.9453.一日内,8时、14时、19时、22时4个时间点,近江牡蛎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较大,在14时最大,表明该时点其代谢活动最强.  相似文献   
957.
利用2000~2008年的卫星高度计资料和QuikSCAT风场资料,反演了全球的海表的地转流和Ekman流,将两者合成后生成了0.5°×0.5°的逐周全球表层流产品。在计算Ekman流的时候,引入了权重函数,改进了Lagerloef方法中Ekman流在25°S和25°N上的不连续问题。分析表明:卫星资料反演的流产品能够反映出海表流场的特征,将其分别于TAO观测和SGUD流产品进行定量化的比较显示,所得流产品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和可信度,说明改进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58.
将改进的干湿网格技术引入到POM模型中,通过坐标变换,合理安排计算区域,对流沙湾海域的三维潮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模拟结果表明:流沙湾海域属正规日潮,潮流运动是带有旋转流的往复流运动;涨潮历时大于落潮历时;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余流较强,基本指向外港.采用垂向平均的水平二维对流扩散方程来模拟流沙湾污染物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在Ⅱ类国家海水水质标准的要求下,流沙湾COD的环境容量约为906吨/年,交换率为78%;无机氮约为105吨/年,交换率为97%;活性磷酸盐约为11吨/年,交换率为97%.整个流沙湾海域水环境质量很好,海水自净能力强,对各种污染物的交换能力强.结合水质、水动力和容量计算结果,可以认为流沙湾海域水质属较贫营养类型,虽然较大的剩余环境容量是我们所希望的,然而结合具体养殖对象看,流沙湾海域低含量的氮、磷营养盐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流沙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环境管理不仅要考虑环境容量,还应结合具体海域使用特点进行合理规划,以促进海域生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59.
本文首先采用GK-dV方程,在考虑背景流和未考虑背景流2种情况下,对南海东北部向西传播的大振幅内孤立波进行了模拟。通过对比两组结果,发现背景流的引入,会使内孤立波的传播速度变快、波形变窄、振幅变大,以及波致流变强。然后,采用Morison’s公式计算了内孤立波对小直径桩柱的作用力和力矩,通过对比,发现在引入背景流后,作用力和力矩均变大,作用力增大9.0%,力矩增大32.5%,因此背景流在内孤立波对小直径桩柱的作用力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0.
非结构化网格下大范围波生流模拟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张宁川 《海洋工程》2013,31(5):45-54
波浪破碎引起的沿岸流是近岸海域的关键水动力因素。利用基于缓坡方程得到的光程函数方程和波作用守恒方程建立了考虑绕射效应的大范围波浪传播模型,模型可以考虑流场的影响;将波浪模型计算得到的辐射应力、波浪紊动系数等参数添加到三维水动力模型中,得到大范围近岸波生流的计算模型。模型中流场和波浪可以共用计算网格,且可同步耦合计算;模型基于非结构化网格,可以拟合复杂岸线的变化。模型对波生沿岸流、环流和逆流进行了验证,同时对实际海域的波生流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对近岸波浪破碎引起的波生流具有很好的精度和适用性,可用于实际工程的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