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1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30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宁远-道县地区玄武岩中二辉橄榄岩包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远—道县地区玄武岩中的二橄榄岩包体属弱亏损型地幔包体;其温压平衡估算结果为980~1110℃、10.2~22.8kpa,包体来源深度为60~75km。在到达地表以前,经历过较强的伸展剪切作用。  相似文献   
92.
铜陵鸡冠山岩体中的堆晶淬冷包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徽省铜陵市鸡冠山岩体中发现一种新型的岩石包体──堆晶淬冷包体。这是一种石堆晶岩,中粒,含石80%,磷灰石8%,磁铁矿4%,基质8%。基质只存在于部分石粒间,以斜长石为主,细粒结构,向包体边缘变为微粒结构的淬火边。这是石等矿物堆积后,粒间熔体尚未固结时,被对流岩浆冲碎带向浅部骤冷形成的。包体与寄主岩石具有一致的石成分和Nd、Sr同位素初始比值,表明包体属同源包体。  相似文献   
93.
辉碲铋矿单矿物的主次痕量元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夏月莲  温宏利 《岩矿测试》1995,14(4):245-249
建立了一个单矿物分析流程,制备试样溶液后,采用ICP-AES法、AAS法、分光光度法、容量法和催化极谱法,完成了碲铋矿单矿物主、次和痕量元素Bi和Te在测定中的相互干扰情况;对主元素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精密度试验,对于含Te36.30%的试样测定6次,其RSD为0.66%,对于含Bi58.45%的试样平行测定9次,其RSD为0.072%。为碲多金属矿床碲铋矿研究提供了块状、稠密浸染状和浸染状矿石中  相似文献   
94.
黄陵断隆北部太古界花岗岩-绿岩地体的发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属于扬子地台基底的黄陵断隆北部太古界混合奥长花岗岩及其残留围岩——王家湾群所组成的地体,是一个遭受了斜长角闪岩相变质的花岗岩-绿岩地体。本区上太古界酸性侵入岩体是白岗岩-奥长花岗岩套(AT岩套)。绿岩带中的超镁铁质岩是含SiO_2稍高的岩质科马提岩。  相似文献   
95.
本文对中国东部一些新生代玄武岩中二橄榄岩团块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划分出了粗粒、残碎斑状和粒状变晶等三种主要结构类型,并对不同结构类型团块的组构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确定出粗粒—残斑—粒状变晶之过渡系列。认为上地幔普遍存在有塑性流动,初步探讨中国东部新生代时期的不同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96.
本文描述了华北地区六个产地的超镁铁质捕掳体,它们均产于新第三纪、第四纪碱性玄武岩中,分布于华北东部郯庐断裂带及其两侧和华北西部近南北向的重力梯级带中。据新变晶大小所估算的应力值,在华北断块西部为250—300巴,华北断块东部为300—600巴。由捕掳体共生矿物组合得出岩石的平衡P-T条件为950°—1160℃及15—25千巴(50—80公里),所代表的古地温曲线具有海洋型地温,并有靠近大陆裂谷区地温曲线的倾向  相似文献   
97.
莒南、日照地区的深源榴辉岩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供了有关莒南、日照地区榴岩类的地质产状、岩石矿物特征以及岩石和矿物的化学分析结果。根据所得资料将榴岩分成两类并估计了它们的形成条件和来源  相似文献   
98.
OH气辉对重力波响应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力波是中间层大气的重要能量来源,气观测为研究中间层重力波特性提供了极好的方法。本文利用最新的 OH 气激发机制,建立了一个较完整的光化、动力模式来分析重力波传播对 OH 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反应速率系数不定性对 Krassovsky 比振幅的影响较小,但淬灭过程的影响必须考虑。Krassovsky 比的振幅和相位均依赖于波周期,其振幅在2.1和10.3之间变化;这表明 OH 气亮度的相对变化大于温度的相对变化。一般情况下,重力波引起的温度扰动超前于气亮度的变化。与实测资料比较发现,两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短周期波时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9.
中缅边界那邦变质基性岩的两期变质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季建清  钟大赉 《岩石学报》1998,14(2):163-175
中缅边界首次发现的麻粒岩相变质基性岩经历了两期变质作用的改造,依据共生矿物组合和矿物电子探针分析判定早期的变质作用的压力下限是0.8~1.0GPa,温度是750℃~860℃,为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后期变质作用的温压是0.59~0.80GPa、650℃~720℃,为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变质作用PT演化轨迹呈现降温减压的特点,指示俯冲作用和碰撞造山作用的大地构造背景。区域地质背景显示变质基性岩的早期变质作用与密支那古洋壳俯冲作用有关。构造分析得出后期的变质变形作用与研究区约23.08~0.63Ma前后的右行逆冲走滑剪切作用有关,是俯冲带上驮板片前缘强烈抬升的记录。那邦麻粒岩相变质岩的发现对滇西腾冲地块大地构造属性的研究、与密支那缝合带相关的板片俯冲、俯冲板片的裂离、俯冲带上驮板片前缘的抬升和变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利用流变学、构造岩组构学和岩石物理学综合方法,研究了女山地区尖晶石-石榴石二橄榄岩幔源包体.根据Bertrand和Mercier温度计和Nickel和Green压力计方法,利用TEMPEST程序分别计算了包体平衡温度和压力为1100℃,1.9GPa(63km).根据温度和压力对地震纵波(Vp)的影响系数,计算了原地(insitu)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Vp速度为7.93km·s-1,这个数值与东澳大利亚地热区的相应包体的Vp值(8.0km·s-1)相近.这些初步成果为郯庐断裂南段岩石圈结构分层和岩石物理特征提供了新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