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2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259篇
测绘学   117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931篇
海洋学   108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2篇
  1946年   2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报道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体表溃烂组织分离的一种纤毛虫,通过活体观察、扫描电镜、蛋白银染色法、银浸法,对其形态学及纤毛图式做了研究。经鉴定,该纤毛虫为指状拟舟虫(Paralembus digitiformis Kahl,1933),隶属于寡膜纲、盾纤目、嗜污科、拟舟虫属。这是指状拟舟虫在牙鲆上兼性寄生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92.
通过脊尾白虾蚤状幼体饵料种类、饵料组合和食物密度的比较试验 ,研究了脊尾白虾育苗的适宜开口饵料和育苗期饵料组合 ,测定了不同时期蚤状幼体的捕食率及其日粮。结果表明 :饵料种类对脊尾白虾蚤状幼体 期 (Z1)至 期 (Z2 )的变态率和变态所需时间没有明显影响 ,Z1可以不投饵 ,但适量投喂单胞藻或轮虫 ,能明显提高 Z2 活力和 Z2 至 Z3 的变态率。人工培育脊尾白虾蚤状幼体的适宜饵料是卤虫无节幼体 ,在幼体培育前期 (Z1)投喂单胞藻、轮虫 ,后期 (Z3 以后 )添加鱼糜效果也很好。蚤状幼体对卤虫无节幼体的捕食率和日粮随幼体发育而明显增加 ,同一发育时期则随饵料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但达到一定密度后 ,捕食率增幅明显下降。根据幼体日粮难以确定育苗期间卤虫无节幼体的最佳投喂方案  相似文献   
993.
西南"三江"复合造山成矿带中段的兰坪盆地东、西缘均出露大片火山岩,但仅在西缘发育脉状铜矿床,并构成一条近南北向长约150 km的铜矿带。大多数矿床产于火山岩内及其与紧邻地层接触部位的断层裂隙带中。目前尚未确定赋矿围岩的年代,制约了对成矿过程的认识。在对位于该矿带中北段的大宗脉状铜矿区的详细路线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分别对代表安山质火山喷发-沉积旋回第1、2韵律层的2件玻屑晶屑凝灰岩和含火山角砾凝灰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定年,以期揭示赋矿围岩的时代。结果表明,容矿火山岩出露厚度约1 904 m,可划分为3个喷发-沉积韵律;第1韵律层凝灰岩的岩浆锆石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为247.2±4.4 Ma(n=21,MSWD=2.7),第2韵律层凝灰岩的岩浆锆石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为243.8±6.4 Ma(n=9,MSWD=1.5),指示火山活动时代为244~247 Ma,属早中三叠世;区内强劈理化的砂泥岩夹灰岩位于火山岩之下,应属于晚二叠世地层。结合前人资料分析,认为大宗铜矿区容矿沉积-火山岩组合形成于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是古特提斯阶段造山运动的产物。从容矿围岩看,大宗矿区内早中三叠世火山岩容矿脉状铜矿床只是兰坪盆地西缘铜矿带诸多脉状铜矿床的一种类型,没有明显的地层或岩性专属性,应属强构造变形带控矿的后生充填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94.
黔东松桃地区桃子坪锰矿逆冲叠瓦状构造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黔东松桃地区位于慈利—保靖断裂与鹤峰—龙山断裂的夹持区域内。区内褶皱与断裂十分发育,主要发育有NNE-SSW向断裂、线状褶皱,NE-SW向断裂、褶皱以及NW-SE向小型断裂、短轴褶皱。区内桃子坪锰矿床发育了逆冲叠瓦状构造,本文对其特征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推测其发育于燕山期,并简要讨论了其对于锰矿体的影响作用,有利的一面如断层上盘变浅,意味着含锰岩系(锰矿体)的深度变浅,钻探深度也会变浅;不利的一面如含锰岩系(锰矿体)连续性被破坏。  相似文献   
995.
陈芳  陆红锋  刘坚  庄畅  吴聪  曹珺  周洋  刘广虎 《地球科学》2016,41(10):1619-1629
南海地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丰富,针对其分解方式的研究有助于资源的开采.对南海东北部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区GMGS08站位岩心沉积物开展沉积学、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站位自上而下分布11层含自生碳酸盐岩和双壳碎屑层(其中6层呈粥状沉积)以及2层自生碳酸盐岩灰岩层;各层自生碳酸盐岩除一个样品δ13C值稍高(-38.85×10-3)外,其他的δ13C值介于-41.36×10-3~-56.74×10-3,均低于-40.00×10-3,δ18O值介于2.94×10-3~5.37×10-3,明显偏重,表明其为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产物,形成于微生物对甲烷的缺氧氧化作用,甲烷主要源自生物成因;各层自生碳酸盐岩层中的有机质碳同位素负偏明显,最低达-82.44×10-3,可能与微生物活动有关;根据自生碳酸盐岩的分布推断该站位至少发生过6次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每期次自生碳酸盐岩的差异说明其甲烷通量强弱不同.   相似文献   
996.
与变质岩微观的眼球状构造相对应,在花岗岩发育区,由于强烈的张剪切作用,形成一种类似于眼球状构造的大型药岗岩眼状构造,它是卫星照片或航空照片上经常出现的构造形式,这种宏观甚至超宏观的眼状构造是地壳上一种普遍的构造类型,由于它受到张剪性应变的严格控制,形成特定的眼角区、眼睑和眼圈、矿体的形成、定位和分布常常受到眼状构造的控制,因此,可将它列为一种控矿构造类型。  相似文献   
997.
河北平泉下营坊不对称褶曲的厘定及控岩控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世和  李运怀 《现代地质》1995,9(4):459-466
着重介绍了河北平泉下营坊一带主干构造格架──NE向S状不对称褶曲的几何特征、形成机制、变形环境及控岩控矿作用。区域应力场分析及岩组分析揭示了该区在NE向左行斜冲剪切机制下,夹持在块状太古代变质基底及侏罗系火山岩间的元古界层状岩层,因上、下界面的滑脱剪切所造成的变形效应以及所处的中温、低压变形环境。不对称褶曲翼部地层的顺层滑脱和转折端部位的虚脱为本区中酸性岩浆活动提供了侵位通道和空间。向SWW倾伏的不对称褶曲的背斜转折端与EW向及NNE向断裂的复合构造是控制下营坊南梁斑岩体及斑岩型铜矿的构造。  相似文献   
998.
本文根据断裂构造控矿原理和大中型脉状金矿床的特点,引入断裂面波的形函数概念,借助计算机技术,研究断裂面形控矿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波的叠加和分解原理,模拟断裂面波形函数,进行断裂面波形预测和成矿预测,从而为大中型脉状金矿床深部矿体一位预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9.
湖北张福山矿浆-热液过渡型矽卡岩铁矿蚀变矿化分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张福山铁矿属矿浆-热液过渡型矽卡岩矿床。蚀变矿化具有立体分带性(分五个带)。从矿浆贯入到热浪交代带是连续过渡的,成矿温度由高到低,矿石TFe/FeO的比值逐渐升高,CaO的含量由低变高,品位由高变低,蚀变强度逐渐增强,矿体与围岩由截然接触渐变为过渡关系。最后本文对矿床的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