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2篇
  免费   779篇
  国内免费   981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239篇
地球物理   672篇
地质学   3494篇
海洋学   359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31篇
自然地理   549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274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河北省太行山区是北方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重要发生区,该区地质构造强烈,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沟谷狭窄,沟床比降大,每年7-8月份强降雨期间,沟谷源头侧壁岩土体崩塌与滑移在洪水作用下,极易演化形成泥石流。本文认真分析了该区泥石流发生的历史分布概况,研究了泥石流灾变的崩滑演化机理和运移特征。  相似文献   
62.
毛景文  宋世伟  刘敏  孟健寅 《地质学报》2022,96(11):3675-3697
本文介绍了全球稀土资源供需历史、现状和对未来的展望。从矿床成因视角切入,将稀土矿床分为内生和外生两大类型,其中内生稀土矿床包括碳酸岩型、碱性岩型、碱性岩型- 碳酸岩型、氧化铁铜金型、热液脉型,外生稀土矿床包括风化壳离子吸附型、沉积岩型、沉积矿产(煤矿、铝土矿和沉积磷矿)伴生型、砂矿和现代海洋底部含稀土的锰结核、结壳和软泥型。归纳总结了主要类型矿床的基本特点和时空分布;认为内生稀土矿床产出于四类构造环境,包括裂谷环境、碰撞后伸展环境、大陆碰撞环境和后俯冲伸展环境;从构造演化入手,探讨了在外生与内生地质过程中稀土元素的迁移和富集规律,建立了涵盖主要矿床类型的构造- 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63.
为了定量计算陵区近海核电站排水管线泄漏情景下核素通过地下水途径向海洋环境的释放通量,以某近海核电站为例进行研究。首先,应用GOCAD软件建立三维地形地质模型,刻画地层的分布、剥蚀以及倾向等特点;然后,运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FEFLOW精细刻画丘陵区地下水系统的补给、径流和排泄特征;最后,以不被吸附滞留的核素3H和被吸附滞留的核素90Sr、137Cs为对象,通过实验测定了90Sr、137Cs在不同岩土介质中的分配系数,模拟计算了排水管线连续渗漏60 a后3H、90Sr、137Cs在地下水中的放射性分布及释放。结果表明:3H迁移速度基本与地下水流速一致,地下水中的最大放射性浓度为0.285 0 Bq/L,第20 000天时向收纳水域的释放通量达到最大值,约526 Bq/d;90Sr吸附性能相对较弱,最大迁移距离约80 m,地下水中的最大放射性浓度为0.032 1 Bq/L;137Cs吸附能力较强,相当长的时间内被滞留在管线附近,地下水中最大放射性浓度分别为6.840×10-3 Bq/L,释放通量为0 Bq/d。由弥散度的不确定分析可知,弥散度越大,地下水中3H的最大放射性浓度越小,向海洋环境的释放通量越多。  相似文献   
64.
洛安江水库灌溉工程是贵州黔北万亩以上骨干工程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成。1991年"7.5F"洪灾,连续大暴雨,河水暴涨,倒灌暗河,产生高静、动水压力作用。岸坡岩体受不利结构面组合,发生顺层岩质滑坡,破坏干渠,严重影响灌溉。本文根据滑坡破坏情况,对滑坡产生的地质环境、滑坡特征、滑坡形成机理(滑坡形式和破坏机理,各种稳定性分析与评价),以及产生滑坡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5.
在隐性与显性旅游资源二元应用性分类框架的设想下,《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机理的现象学解读》一文通过演绎推理、实证研究等方法,第一次运用现象学(解释学)的本质直觉学说、非实显性变样理论、“交流理性”理论等对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机理进行了全新解读。它提出了洞悉隐性旅游资源本质的一条基本原则——身临其境的切身体验;认为隐性旅游资源是人的体验流中的一种相对性存在形态,是旅游吸引物的非实显性组成部分;为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构建出价值观动力、形象思维动力和平民化意识动力;最后通过对游客体验“真实性”问题的现象学阐述,为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即具有吸引力,寻找到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66.
李钢 《福建地理》2006,21(1):55-57
本文以高三地理教学为例,着重阐释了用新课程的视角重新审视地理双基的基本观点,阐述了分析筛选地理主干知识的具体方法,以及地理学科读图的规范和技巧,并从完善认知层次、分析主导因素、注重知识内化、形成迁移能力、培养辩证思维、讲究科学表述等方面论述了高三地理的复习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7.
杨占峰 《化工矿产地质》2006,28(1):57-60,64
皂土是用于葡萄酒行业的一种膨润土,其主要成分蒙脱石具有的晶格置换性能、负电性、离子交换性、水体系特性(膨胀性、悬浮性)等,使其成为葡萄酒澄清剂优质原料。通过在涿州皂土应用实践中对其性能的进一步认识,认为它仍有进一步扩展的应用及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68.
在矿山开发、水电建设过程中倾倒变形问题日渐突出。倾倒变形边坡一般具有反倾边坡结构,变形的过程和机理比较复杂、涉及的变形岩体范围较大、危害严重。论文以抚顺西露天矿边坡为例,通过岩体位移监测资料的跟踪分析、底面摩擦模拟试验,以岩体力学、松散介质力学原理为理论基础,探讨了采矿影响下边坡倾倒滑移体的变形机理,分析认为采矿引起的倾倒滑移变形问题是在特定的地质构造和采矿工程条件下产生的,并提出了岩体变形安全性分析方法。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了变形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69.
西藏昌都地区夏通街滑坡是在古滑坡体上复活的新滑坡。自2001年以来滑坡变形破坏迹象日趋严重,引起了各方的关注。通过对滑坡的现场调查,了解其形成的地质背景。并对变形情况进行长期监测。在分析其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古滑坡体的复活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夏通街新滑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如河流冲刷、人类工程活动、降雨、地质条件等。其中起控制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特别是修建214国道对坡脚的开挖,使其抗滑段遭到破坏,抗滑力减小。另一控制因素则是连续3a的强降雨,使坡体岩土体力学性质降低,最终导致古滑坡体复活。根据对滑坡变形破坏情况的研究,提出相应的主动防治与被动防治相结合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0.
深穿透地球化学迁移模型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王学求 《地质通报》2005,24(10):892-896
深穿透地球化学是针对寻找隐伏矿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地球化学分支学科,其理论基础由连续的几个要素构成:元素向地表的迁移机理一迁移到地表以后的赋存介质和赋存形式一形成异常模式的特征。本文针对元素从深部隐伏矿体向地表的迁移机理,总结了传统的具有代表性的3种迁移模型,包括离子扩散迁移模型、地下水溶解迁移模型和电化学迁移模型,并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地气流迁移模型和多营力迁移模型。这些模型的系统总结和提出对深穿透地球化学理论基础的建立和研究隐伏矿体元素的三维分散模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