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9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261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91篇
地质学   1347篇
海洋学   203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27篇
自然地理   25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东营凹陷已有28年勘探、开发历史,是探井密度为0.32口/kmk^2搞成熟度探区。为解决探区的资源潜力和勘探方向,笔者根据大量的实际资料和勘探成果,对探区中可供再勘探的资源潜力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供讨论的意见。根据凹陷内油气分布、运移和聚集的规律性,进行了分析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还有相当多的地区可供再勘探,有的地区具有寻找大、中型油气藏的条件,但数量最多的还是小型油气藏。最后还探讨了深层油气藏以及与高压油气藏有关油气藏的勘探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113.
地质时期的岩岸研究与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戎嘉余 《地层学杂志》1989,13(4):255-268
<正> 今日之地球,拥有长约100万km的海岸线。若从岸质硬度考虑,海岸可分成硬岸与软岸两大类。岩岸,又称岩质海岸或基岩海岸 Rocky shore(孙湘平1985),在辽东半岛南端、山海关至葫芦岛一带、山东半岛以及杭州湾以南的浙、闽、台和两广沿海广泛分布,常与陆上山脉或丘陵毗连,属于硬岸类。它由各种岩石所组成,与冰川、现代珊瑚礁等其它类型的硬岸易于区分,更与淤泥、沙滩等多种类型的软岸明显不同。岩岸是海岸的主要组成部分,全世界的岩岸长度超过海岸线总长的1/3(Johnson 1988)。  相似文献   
114.
阿拉善台隆同位素年龄数据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善台隆是连接塔里木地台与华北地台的咽喉构造带,属华北地台的次级构造单元,它的南、北两侧毗邻古生代地槽活动带,直接影响阿拉善台隆的构造发展并使其复杂化。据187个变质岩和侵入岩同位素年龄数据及有关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说明:阿拉善地台基底形成是华北地台最晚的地区之一,完成于中条旋回(17亿年左右)并伴生同构造旋回的花岗岩和花岗伟晶岩侵入。中晚元古代为地台发展阶段,蓟县墩子系沟群以角度不整合覆于基底变质岩系之上,其与震旦系韩母山群为平行不整合关系,武陵旋回及晋宁期基性、超基性岩、花岗伟晶岩脉沿断裂侵入基底变质岩系中。阿拉善台隆脱离海浸最早,早元古代为陆隆区分割塔里木地台及华北地台两大海域。古生代及中、新生代为阿拉善地台的“活化”阶段,块断作用和各类岩浆侵入活动异常发育,以晚古生代最为强烈,形成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北部较南部裂陷深,是构造岩浆活动的鼎盛对期。阿拉善台隆南缘主要发育加里东旋回、华力西旋回早、中期的岩浆侵入及局部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北部主要为华力西晚期和印支旋回、燕山旋回的侵入活动及局部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侵入岩包括超基性、基性、中酸性、酸性及碱性岩,以花岗岩为主,占岩体出露总面积90%以上。多旋回的构造岩浆作用,导致具多旋回的成矿特点。  相似文献   
115.
116.
匡立春 Park.  A 《世界地质》1993,12(2):92-105
在多孔介质中,由于流体密度取决于甲烷的浓度,所以来自成熟干酪根的甲烷能产生千米范围的流动。在溶解状态中,由于流体密度随甲烷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致使水体失稳,并开始对流性倒转。有利于这些浮力驱动的流动条件包括狭义的生成甲烷的热浮度窗口和丰富的初始有机质含量。通过反应—运移方程式的数值模拟来探索由甲烷形成而引起的流动的自组织过程。蜂窝状对流已得到征实,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流动速度随时间振荡。对于初始随机干酪根分布体系来说,对流圈组织成一组离散的有序对流圈模型,尽管最初是无序的。初始非均质孔隙度渗透率的模拟显示出不同的对流体大小及其型式,同时反应了内在形成自组织的能力与水力学性质的不均匀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7.
本文以Pcl并不同深度岩心和地表土壤作为分析样品,通过三维全扫描荧光光谱等分析。揭示了该区油气垂向运移规律和地下油气的某些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芳烃三维荧光光谱方法是研究芳烃组成变化最理想的手段之一,可以有效地解决油气运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8.
119.
在对两个褐煤样品进行同时考虑生烃和排烃模拟实验的基础上,本文对其甾、萜标记物的组成、分布和演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生源意义、成熟演化及与自然演化的异同和甾、萜参数作为运移指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0.
一、应充分重视对油气运移的研究 油气运移要研究的问题是:油气怎样从源岩中排出;什么时候排出;排出多少;运移到什么地方;可能在哪儿聚集以及可能聚集多少等问题。显然这些问题也正是油气勘探和评价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油气运移研究 的问题实际上反映了一个自然连续的过程。例如源岩的性质决定了生烃强度,同时也就决定了排烃相态、排烃饱和度、排烃时期和排烃量的多少。在砂泥岩层系中大量排烃的时期与二次运移的时期基本上又一致,若此时存在圈闭就可能形成油气藏,若有沉积间断或不整合存在就必须弄清楚大量排烃是在这之前还是之后发生才能判断圈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