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179篇
大气科学   202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236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张剑波  刘明焱  李永昌  李靖 《测绘科学》2021,46(11):166-172
针对空间联机分析处理对于连续型时空数据缺乏从概念模型到代数理论形式化定义的一体化模型表达和计算范式的研究现状,以联机分析处理、时空地图代数和时空数据挖掘理论为基础,构建时空维分离的六元组立方体数据模型,定义时空维层次上度量集合的聚集计算,设计时间维空间聚集和非空间聚集两类函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多维空间联机分析的基础操作原语.并以"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时空变化特征"的探索性分析场景为例,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2.
2010年7月27日凌晨4时许,四川省汉源县万工乡二蛮山发生大规模滑坡,约48×104m3的强风化玄武岩体,在前期降雨的影响下高位高速滑出,随即解体转化为碎屑流,沿沟谷高速运动,沿途不断携卷和铲刮堆积于沟床及两侧斜坡的表层松散物质,使滑体的体积和含水量不断增大。当运动到沟谷中段时,因沟道在此向右偏转,在强大的惯性力作用下,部分碎屑流体冲向左岸斜坡,将居住于此的双合村一组5户村民房屋掩埋,造成20人失踪;另一部分碎屑流体继续沿沟谷高速运动近1.4km才最终停止。约30m in后,堆积于沟谷中段深切沟道内的滑坡堆积物,在重力作用下再次启动,形成二次滑坡。二次滑坡缓慢蠕滑流动数小时,最终到达万工新集镇,将部分房屋推倒掩埋,造成92户房屋受损、1500人被迫紧急转移。本文在对灾害现场进行详细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测绘、颗分试验、航拍等手段,对二蛮山滑坡体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对滑坡发生及成灾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滑源区相对突出的地形条件、风化破碎的玄武岩体和有利的结构面组合是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前期降雨期间爆发的泥石流对滑源区坡脚的掏蚀、强降雨的饱水加载作用以及雨水沿陡倾张裂结构面的下渗软化作用,是诱发滑坡发生的直接原因。二蛮山沟谷原为一高频泥石流沟,滑坡发生前并无明显的滑坡迹象,滑坡的发生表现出极强的隐蔽性和突发性以及高位高速远程运动和危害巨大的特点,同时,主滑坡发生后在短时间内滑坡区再次启动发生二次滑坡,这些现象和特点具有特殊性,也具有典型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3.
《岩矿测试》2010,(4):418
《岩矿测试》来稿全部通过远程稿件采编系统(http:∥www.ykcs.ac.cn)投稿,率先实施作者网上投稿/查稿、专家网上审稿的办刊模式,主要特色是动态、实时、互动,具备读者和审稿专家信息检索、查询等众多功能,有助于提高论文引用率和显示度。采编系统月平均访问量约3万次。当前,在采编系统“文献浏览”中可以免费下载2009年第3期以来的全文文献。2011年将实现免费下载1982年创刊以来的全文文献,在行业内初步实现科技期刊从纸质版向纯网络化期刊出版的过渡。《岩矿测试》远程稿件采编系统http:∥www.ykcs.ac.cn  相似文献   
74.
《探矿工程》2010,(7):80-80
中国国土资源报消息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实施已一年。7月15日,国土资源部专门召开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进展情况汇报会。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负小苏在会上讲话,部总工程师张洪涛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75.
黄雷 《地理教学》2014,(2):63-64
正一、幸福课堂应该秉持"快乐大本营"的快乐理念和生活理念人不能没有灵魂,教学不能没有理念。教学改革不是某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辞旧迎新,而是在新的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支持下的教学变革。地理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任务为驱动,以活动为载体,满足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兴趣,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牢固树立快乐观、幸福观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教学才是学生需要的,才是我们构建的幸福课堂。"黄河的治理"一课,我们是这样设计的,其核  相似文献   
76.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触控操作方式,运行于移动计算设备上的大气科学数据可视化软件系统MeteoExplorer Touch,它是世界上首款提供触控操作方式体验,运行于Windows8和Windows RT操作系统上的大气科学数据可视化软件.该软件系统的技术特色有:1)针对Windows 8和Windows RT操作系统所带来的崭新特性进行设计,实现了诸如使用手指滑动、捏掐伸展完成底图的缩放和漫游,在操作系统从低功耗运行状态下再次激活后恢复用户会话状态等功能,从而为广大气象科研和业务人员在平板电脑上分析、处理气象数据提供了全新的体验;2)MeteoExplorer Touch不仅仅是一个图片查看器,它还实现了主流桌面版专业气象软件所提供的大部分功能,包括数据资料解析、观测场客观分析、物理量计算、图形产品生成、地理信息和图层管理等;3)MeteoExplorer Touch注重程序性能和用户体验.为实现这一目标,软件采用C++语言开发功能,使用XAML标记语言设计用户界面,使用DirectX 11硬件加速渲染技术进行图形显示,因此,它具有原生程序所特有的性能高、速度快、系统资源需求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77.
边坡稳定性监测是有效预警滑坡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不同的技术手段、不同的使用范围分析了边坡稳定性监测方法的利弊及其适用性,监测技术实现了从点到面、从坡体表面到坡体内部、从人工测量到自动化和智能化监测、从近距离监测到远程监控等方向的转变和发展。针对边坡稳定性监测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空-天-地-内一体化监测,实施多源监测数据融合,以及稳定性动态评价和远程监测一体化交互的观点,以提高边坡稳定性预警的可靠性和远程监测的时效性,为降低矿山的生产成本,保障矿山的安全实施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本刊通知     
正《贵州地质》远程稿件采编系统正式开通了。从2015年起,我们将正式使用本系统进行网上收稿、审稿及编辑工作。我们的网站地址:http://gzdz.cnjournals.org/ch/index.aspx《贵州地质》远程稿件采编系统欢迎您的光临、指导!欢迎您网络投稿!  相似文献   
79.
CMACast系统是中国气象局国内和国际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原PCVSAT、DVB-S、FENGYUNCast3套卫星广播系统的整合,新一代卫星数据广播系统(CMACast)主要实现中国气象局到省地县级的所有下行资料的广播及分发.随着各地市气象局新一代卫星数据广播系统CMAcast即将投入业务应用,全省各县局也已启动CMAcast的安装和调试.详细介绍了地市和县局卫星接收天线选址、安装、数据推送、数据共享、数据处理等各环节得注意点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同时也列举通过远程系统维护实现系统的备份和恢复方法.  相似文献   
80.
利用HJ-1B星数据,采用C#、ENVI/IDL与ArcEngine混合编程技术,在研究HJ-1B星数据特点、空间数据管理及遥感模型与水热模型集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ArcSDE的空间数据库,开发了基于HJ-1B星的地表蒸散发遥感估算系统,解决了系统设计中多平台、多模型的集成问题,研发了简洁规范的流程图式模型参数操作界面。以淮河流域内3 000 km2的实验区为例,实现了从数据的获取、管理到日蒸散发计算的一整套系统化、业务化流程。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交互性好,运行稳定,操作简便,实现了对地表蒸散发遥感估算的流程化控制和对空间数据的统一管理,可为区域水循环与能量平衡的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