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418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804篇
地质学   252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颅脑外伤分类的CT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对多种颅脑损伤的认识水平。所用材料和方法为本组135例,男98例,女37例,年龄4_77岁,平均年龄24.83岁。车祸伤93例,跌伤28例,击伤14伤,101例有昏迷史,全部病例均作头颅CT轴位平扫。从相互伴发的多种颅脑损伤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它们的CT表现。结果得到了135例中,有多种类型颅脑损伤133例,单纯脑挫裂伤2例;硬膜外血肿104例,合并同一部位骨折75例,占72.15%,合并脑挫裂伤占70.37%;硬膜下血肿20例,位于外力对冲部位15例.占75%,合并脑挫伤裂伤12例,其中11例邻近硬膜下血肿;外伤后2小时内CT检查,并于外伤后4小时至5天内CT复查47例,发现病变进展38例,占80.95%。结论为硬膜外血肿多伴同部位骨折;在硬膜外血肿中,伴发的脑挫裂伤多位于对冲部位;硬膜下血肿多发生于对冲部位;颅脑损伤后,短期内病变可能会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72.
利用南平台DD-1地震仪所记录到的地核界面反射波PcP、地核界面反射转换波ScP、PcS测定震源深度。结果表明,用这些震相测定地震震源深度,提高了台站测定远震震源参数的精度。  相似文献   
73.
1994年在国际镍公司(INCO)的三个矿区进行了射频层析成像(RFT)探测,试验这种技术圈定萨德伯里镍硫化矿床的能力。用一台中国生产的JW-4电偶极系数采集跨孔数据,扫描频率为0.5-5.0MHz。在相距100m的两个钻孔之间成功地描绘了Mc Connell矿就的一个高导电性板状硫化镍矿体。在5MHz的层析图像上,这个矿体表现为一个连续的强吸收带。信号振幅的数据模拟表明当发射器和接收器在矿床的两  相似文献   
74.
75.
龙门山及其邻区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龙门山及其周边地区(26°~35°N,98°~109°E)的132个台站的宽频带远震记录,使用H-k叠加方法计算地壳厚度和波速比.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地壳厚度总体变化是:从东向西增加,东部的最小厚度为37.8km,西部的最大厚度是68.1 km,其中横跨龙门山断裂带的地壳厚度变化最大,从东南的41.5km增加到西北的52.5km.根据Airy均衡理论,用台站的高程和观测地壳厚度数据求得最小二乘意义下的壳幔密度差为0.649g/cm3,平均地壳厚度为37.9km.龙门山及其邻近地区基本上处于均衡状态.松潘-甘孜地体北部和西秦岭造山带具有低泊松比(v<0.26),扬子地台的西南部具有低一中泊松比(v<0.27),松潘-甘孜地体南部、三江褶皱带和四川盆地具有中一高泊松比(0.26≤P≤0.29).该地区的泊松比空间分布不支持青藏高原东部广泛分布的下地壳流的假说.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及其附近地区的高泊松比(v≥0.30)可以看成是地壳具有较高的铁镁质组分和/或存在部分熔融.该地区下地壳可能是处于富含流体和温度较高的部分熔融状态.松潘-甘孜块体南部的上地壳物质向东运动,受刚性强度较大的扬子地台的阻挡,导致沿龙门山断裂带产生应变积累.当断层被地壳流体弱化,积累的应变能量快速释放,产生汶川Ms8.0地震.  相似文献   
76.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approach for assessing the precision of the wet refractivity field using BDS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simulations only,GPS,and BDS+GPS for the Shenzhen and Hongkong GNSS network.The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by adding artificial noise to a real observation dataset.Instead of using the δ and σ parameters computed from slant wet delay,as in previous studies,we employ the Bias and RMS parameters,computed from the tomography results of total voxels,in order to obtain a more direct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precision of the refractivity field determin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1) the precision of tropospheric wet refractivity estimated using BDS alone (only 9 satellites used) is basically comparable to that of GPS; (2) BDS+GPS (as of current operation) may not be able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data's spatial density for the application of refractivity tomography; and (3) any slight increase in the precision of refractivity tomography,particularly in the lower atmosphere,bear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any applications dependent on the Chinese operational meteorological service.  相似文献   
77.
地震纵横波层析成像速度与岩土弹性力学参数有关,多道面波分析(MASW)采用类似二维反射地震处理,得到共中点互相关道集(CMPCC)提取面波频散曲线,由面波频散曲线反演二维速度结构,在岩土结构分层等方面有良好的效果。通过同一剖面的折射地震波层析成像得到纵波速度结构,对岩土层的动弹模量和泊松比等力学参数进行分析,为下一步地质工程设计及岩土力学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深部矿井开采极易诱发矿柱型岩爆,矿柱型岩爆严重威胁着矿山的安全高效开采,为探究矿柱型岩爆破坏机制和前兆信息,选用自贡红砂岩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并采用主动超声和被动声发射对破裂过程进行监测,联合主动超声与被动声发射监测数据对波速进行层析成像反演,分析试样破裂过程中波速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砂岩试样在加载过程中速度模型呈现高度非均质性,在加载过程中会出现低速区,且声发射事件集中出现在低速区内部;P波速度离散度可反映全局波速变化特征,在峰值附近变化剧烈,随荷载增加P波速度离散度持续增大;声发射事件在峰前、峰后定位结果相差较大,峰前阶段声发射事件随机分布,峰后阶段声发射事件定位结果集中。此外,研究发现选用均质速度模型进行声发射事件定位会增大定位误差,试样最终失稳前b值的降低表明试样大尺度裂纹活动加剧,导致岩石非均质性增大,也间接证明了采用非均质速度模型进行声发射震源定位的必要性。该研究结果可用于现场矿柱稳定性监测,定期反演获得矿柱波速变化为矿柱型岩爆提供先兆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79.
孙茂锐 《地质与勘探》2023,59(5):1043-1053
近地表隐伏断层直接影响工程安全施工。通过构建浅覆盖层下方陡立界面断层数值模型,分析近地表隐伏断层地震波场的传播与转换规律。通过工程实测数据验证了数值模拟波场响应特征的可靠性,并利用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技术对地下介质波速进行成像。研究结果表明:(1)初至波转换形成的断点绕射波具有1频率升高、速度突变的特点,可清晰指示测区内断裂带的存在,可作为现场数据采集时断层的直观反映;(2)工程实测中通过原始波形到时、频率信息可初步判断断层的存在,基于射线追踪的初至波层析成像结果与后期钻孔揭露情况基本吻合,说明初至波层析成像在浅层地震勘探中的实用性;(3)接收测线排列内布设震源的方式,两侧震源延拓距离短,无需额外为震源激发提供场地,在工程施工中具有经济、快速、高效的特点,可作为野外复杂地表条件地下浅层结构探测的有效观测系统使用。  相似文献   
80.
2022年1月8日1时45分青海省门源县发生MS6.9地震.本文基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水平分辨率为0.3°的地震层析成像结果,获取了震源周边区域的地壳浅部构造信息,包括波速、泊松比以及估计的裂隙密度和饱和率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此次门源MS6.9地震发生在P波和S波波速剧烈变化的区域,靠近高速体的边缘.泊松比和饱和率同样都显示,门源MS6.9地震发生在高低值变化的过渡区.地震活动参数分析显示,震前冷龙岭断裂带的震源周边区域显示出了低b值、较低的a值和高a/b值的特征,与龙门山—岷山构造带强震之前的情况类似.裂隙密度在冷龙岭断裂两侧呈现出显著差异,北侧高于南侧,这可能是震后现场科考发现的断裂带地表破裂北侧高于南侧的构造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