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261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285篇
地质学   848篇
海洋学   99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1年   2篇
  1933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印支运动对济阳坳陷构造形态形成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叠纪中期至侏罗纪早期的印支运动动力来源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聚敛,聚敛作用形成巨大的NE-SW向挤压力首先导致济阳坳陷北西向压性构造的形成,产生了一系列NW向褶皱隆起带及其伴生的宽缓向斜,其次在对济阳盆地产生多处NW向挤压逆冲构造,伴之以褶皱构造。印支运动还造成本区地势起伏不平,剥蚀程度差异还导致相对隆起区与相对低洼区相间排列,上古生界保留较完整。  相似文献   
62.
河南鲁山县高家庄铝土矿区位于三门峡—鲁山逆冲断裂带的南部,区内构造复杂,自西向东展布有两个大的逆冲断层,飞来峰较多,岩浆活动不太频繁.矿床从沉积相上来看,属于河南成矿区最南端的汝州—宝丰—鲁山矿带,含矿地层为中石炭统本溪组.通过本次地质勘查工作,全区发现并控制铝土矿矿体4条,铝土矿矿体的分布受寒武系张夏组灰岩古地形风化...  相似文献   
63.
根据近年来磷矿深部勘探资料,对贵州息烽温泉的构造地质条件及地热特征开展研究,获得了有关温泉地质成因的新认识。(1)由洋水背斜、安清断层(F1)和温泉断层(F2)组成的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体系,构成了息烽温泉地热水系统的主体及边界,该控热构造体系内地表构造与地腹构造并不统一,老地层盖在新地层上,构成顶、底两层叠置的多个热储单元,这些热储单元是地热水形成和运移的良好场所。(2)安清断层(F1)使多个热储单元直接接触,从而具有密切的水力联系,为导水、导热的良好通道;温泉断层(F2)构成了息烽温泉区地热水系统的边界。(3)大气降水沿断裂通道下渗至深部的碳酸盐岩热储层中,吸收热量形成地热水,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向洋水背斜核部进行迁移,受上覆寒武系碎屑岩盖层的保护和温泉断层的限制,形成洋水背斜西翼和北端的地热资源有利富集区,最后受分支断层阻挡而自然岀露。  相似文献   
64.
在通常的四分块矩阵求广义逆矩阵和凯利逆矩阵公式基础上,分析左上角子矩阵为秩亏、右下角子矩阵为零的特殊四分块矩阵的凯利逆矩阵存在条件,应用广义逆矩阵法和矩阵变换法推导该类特殊四分块矩阵的凯利逆矩阵显性表达公式,并用于解算约束秩亏间接平差模型的参数估计.实验数据表明,当满足存在性条件时,应用分块矩阵求逆公式解算约束秩亏间接...  相似文献   
65.
测量和预测目标点的空间变形是掌握变形体稳定性的重要手段,本文论证了逆多元统计预测模型用于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利用变形点的空间三维移动量模拟时间的变化特征,与正常的时间序列进行对比,检验变形体的稳定性。并结合实例说明了在滑坡变形分析中逆多元统计模型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6.
在中场区通过对相位弯曲补偿进行微波成像,能大大降低对测试距离的要求,本文依据干涉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InSAR)原理,提出中场区滤波-逆投影三维成像算法,在获得目标散射点二维分布和强度信息的同时,还能得到其高度信息,实现中场区目标的三维成像。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7.
经过对"探宝号"调查船在2001年8月在南海东北部陆坡及台湾南部恒春海脊海域采集的多道地震剖面资料进行的地震反射波数据分析、研究和解释,结果表明:(1)南海东北部陆坡段区域和台湾南部恒春海脊海域地震剖面上均显示有被作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标志的BSR,但两区域构造成因、形式和相关地质环境的不同造成了此两处的天然气水合物成因及过程的不同.(2)南海东北部陆坡区域的水合物形成与该区广泛发育的断裂带、滑塌构造体及其所形成的压力场屏蔽环境有关,而台湾南部恒春海脊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则与马尼拉海沟俯冲带相关的逆冲推覆构造、增生楔等及其所对应的海底流体疏导体系有关.(3)南海陆缘区域广泛发育有各种断裂带、滑塌构造体、泥底辟、俯冲带、增生楔等,且温压环境合适,是天然气水合物矿藏极有可能广泛分布的区域.  相似文献   
68.
The offshore jacket platform is a complex and time-varying nonlinear system,which can be excited of harmful vibration by external loads.It is difficult to obtain an ideal control performance for passive control methods or traditional active control methods based on accurate mathematic model.In this paper,an adaptive inverse control method i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novel rough neural networks (RNN) to control the harmful vibration of the offshore jacket platform,and the offshore jacket platform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dynamic stiffness matrix (DSM) method.Benefited from the nonlinear processing ability of the neural networks and data interpretation ability of the rough set theory,RNN is utilized to identify the predictive inverse model of the offshore jacket platform system.Then the identified model is used as the adaptive predictive inverse controller to control the harmful vibration caused by wave and wind loads,and to deal with the delay problem caused by signal transmission in the control process.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structed novel RNN has advantages such as clear structure,fast training speed and strong error-tolerance ability,and the proposed method based on RNN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harmfid vibration of the offshore jacket platform.  相似文献   
69.
研究由一振动体的部分边界测量数据再构振动体内部场的逆问题。提出基于偏微分方程控制方法的一种算法 ,并证明原用于处理散射问题的 Null- field method可用来求解优化问题的随伴问题。  相似文献   
70.
1998年夏季季风爆发前后南海上层环流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SCSMEX,South China Sea Monsoon Experiment)期间2个强化观测航次(4-5月及6-7)所获温盐深(CTD)资料,利用一个改进逆模式研究了夏季季风爆发前后南海环流的演变特征。诊断计算表明,在此期间南海环流主要表现为两脊两槽型,即越南以东和菲律宾以西呈反气旋式环流,南海北部和南海中部呈气旋式环流。但对局部区域而言,可以发现在季风爆发前后其环流结构有明显的差异。上述计算结果亦与等压面上海水密度分布的定性分析结果及同期观测的ADCP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式计算所得到的南海上层环流主要特征与定性分析结果及实测资料大体一致,诊断结果可作为南海上层季风环流演变机制研究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