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0篇
  免费   1574篇
  国内免费   1407篇
测绘学   1365篇
大气科学   765篇
地球物理   738篇
地质学   6506篇
海洋学   113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176篇
自然地理   1921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362篇
  2022年   422篇
  2021年   505篇
  2020年   360篇
  2019年   438篇
  2018年   300篇
  2017年   320篇
  2016年   351篇
  2015年   417篇
  2014年   814篇
  2013年   564篇
  2012年   696篇
  2011年   712篇
  2010年   703篇
  2009年   617篇
  2008年   702篇
  2007年   591篇
  2006年   583篇
  2005年   467篇
  2004年   440篇
  2003年   375篇
  2002年   358篇
  2001年   356篇
  2000年   326篇
  1999年   237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190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海洋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探讨海洋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科学、系统、可操作的海洋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咨询法筛选指标,对广东省的海洋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指出广东省海洋资源的承载力在逐年下降,广东各地的海洋资源承载力各不相同,应依据海洋资源承载力对海洋经济政策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992.
鉴于红树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台风事件有高度敏感性,应用1980—2018年的海洋大气观测资料和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海口东寨港地区的海平面、温度和台风最大风速的变化特征,并基于IPCC气候变化综合风险的理论框架,构建了"暴露度-敏感性-适应性"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估算方法,评估了海平面上升和台风事件背景下东寨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主要特征。结果显示:①东寨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致灾影响因子主要为该地区沿海海平面的快速上升,其上升速率可达4. 6 mm/a,远高于全球和中国沿海平均值;其次为1993年之前和2006年之后,在海口地区250 km范围内出现的热带气旋或台风事件;②东寨港红树林脆弱性指数的平均值为0. 31,属于中度脆弱等级,其中三江片区的红树林脆弱性相对最高,演丰片区最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可较好地反映出海平面快速上升和热带气旋或台风影响下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特征。  相似文献   
993.
区域城镇发展用地评价是区域经济开发的先行步骤。作者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建立地形评价模型、基础设施辐射范围扩散模型、分区多幅图覆盖分析模型等一整套模型,使评价工作较以往更为科学、系统,且省时省力。本文研究了海南省城镇发展用地条件。  相似文献   
994.
本文运用指数法对奎屯市工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了部门和分区综合评价,为今后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995.
在明确泥质体积分数、粒度为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低孔低渗砂砾岩储层质量主控因素基础上,结合储层—测井资料,构建储层评价因子CZ,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判别砂砾岩储层质量(储集空间、渗流能力);根据储层—测井—地震资料,在波阻抗反演基础上,利用储层评价因子CZ进行地质统计学模拟储层反演,预测百口泉组优质储层的平面展布范围.结果表明,Ⅰ类储层CZ8,储层质量最优,主要分布于玛132-玛13井一线,平面上叠置连片;Ⅱ类储层8CZ5,储层质量较优,多围绕I类储层边缘展布,主要分布于玛15、玛16、玛133井一带;Ⅲ类储层5CZ2,储层质量较差,主要分布于玛154、玛17井一带.该预测结果在油田现场井位部署中应用效果良好,部署8口井,Ⅰ类、Ⅱ类储层符合率分别为82%、85%.该方法为无核磁共振等特殊测井地区的低孔低渗砂砾岩储层分类评价及预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6.
医疗设施布局的GIS优化评价——以翔安区医疗设施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现有医疗设施布局的分析与评价,对解决公众医疗需求与医疗服务供给的矛盾,以及政府部门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厦门市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试点的背景下,以翔安区医疗设施为研究对象,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卫生等专业部门的统计数据,从医疗设施的现状、服务水平和空间布局优化3个角度,构建了医疗设施布局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医疗卫生角度分析医疗资源现状特征;基于GIS网络分析开展医疗设施服务水平的分析与评价;利用GIS"位置分配模型"对医疗设施空间布局进行优化。最后,本文对医疗设施布局提出改善建议和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翔安区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2)城乡医疗设施差异明显,医疗服务水平不高;(3)翔安区需新增4家医院,5家卫生院才能满足居民就医需求。本研究可以为今后翔安区医疗设施布局决策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医疗设施布局评价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7.
本文针对海域管理中难以量化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问题,提出人海关系空间量化模型,通过完善概念模型、构建指标体系、确定权重及标准,最终利用作用强度和位置关系量化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数值在0—1之间,等分为四个影响程度,由弱到强依次为微弱、中等、强烈和极强,并将该模型和量化方法应用于莱州湾海域。研究结果表明:整个莱州湾受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均值为0.425,处于中等影响程度;其中污水排放、围填海工程及港口航运是对莱州湾生态系统影响比较强烈的人类活动;研究海域中40%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44%为中等影响,16%为微弱影响。空间量化分析显示,人类活动对莱州湾近岸海域的综合影响比邻近外海强烈,其中影响较强烈的区域出现在西南近岸海区,而影响较微弱的海区则为莱州湾北部外海。该方法空间量化结果与莱州湾实际情况相符,说明人海关系空间量化模型适合定量化评估人类活动对该海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域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8.
全球三大洋海山钴结壳资源量估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钴结壳具有Co、Ni、Cu和Mn及其他金属的潜在矿产资源和储存在结壳层中古环境信息的双重意义。与深海多金属结核和热液硫化物矿床相比,具有较高Co、Ni和Pt含量的海山钴结壳有可能成为商业勘探的潜在目标。为合理地估算出全球三大洋海山钴结壳资源量,基于我国西太平洋海山钴结壳拖网采样调查资料和对太平洋海山钴结壳资源分布规律和钴结壳矿区圈定参数指标的深入研究,按海山不同高度、不同洋壳年龄赋予不同结壳厚度,进而计算出全球三大洋海山钴结壳分布面积为3 039 452.14km2和干结壳资源量为(1 081.166 1~2 162.332 2)×108 t。太平洋海山钴结壳分布面积为2 123 087.12km2和干结壳资源量为(513.244~1 026.488)×108 t,大西洋海山钴结壳分布面积为512 509.74km2和干结壳资源量为(116.503 2~233.006 4)×108 t,印度洋海山钴结壳分布面积为403 855.28km2和干结壳资源量为(81.484 9~162.969 8)×108 t。三大洋海山钴结壳的Mn、Co、Ni和Cu金属量分别为(138.848 0~277.696 0)×108 t,(3.967 6~7.935 2)×108 t、(2.793 6~5.587 2)×108 t和(0.825 1~1.650 2)×108 t。根据钴结壳的Co含量、Co通量和厚度相关分析,所赋予的钴结壳厚度占理论推测厚度的6.10%~12.20%,这与Ku等得出"钴结壳生长时间约占其整个生命史4%"的认识非常相近。三大洋海山钴结壳实测厚度与赋值厚度对比分析表明,太平洋海山钴结壳赋值厚度平均值为1.87cm,实测厚度平均值为1.77cm,相对误差为5.35%,大西洋和印度洋相对误差分别为18.18%和23.23%。研究数据表明按海山高度和洋壳年龄所赋的钴结壳厚度基本合理,估算出的钴结壳资源量基本可靠。本文首次估算出三大洋海山钴结壳资源量,为整个海盆和三大洋海山钴结壳资源量估算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9.
刘佰琼  徐敏  刘晴 《海洋科学》2015,39(6):81-87
针对港口及临港工业围填海的特点,运用多目标决策理论与方法,构建了港口及临港工业围填海规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现状评定和综合影响两类评价因子,包含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资源环境影响、效益评估四类评价要素,共计15个评价指标。并根据成本型、效益型和固定型指标的特点提出了各自的标准化方法,采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和法计算港口及临港工业围填海规模方案的综合得分,以此为依据确定围填海规模的适宜程度和适宜等级。以江苏辐射沙洲半岛式浅滩腰沙为例,运用港口及临港工业围填海规模综合评价方法,确定腰沙海域最佳的港口及临港工业围填海规模为理论基面+3.0 m。提出的研究方法能够为沿海省市港口及临港工业围填海规模评价提供参考和方法借鉴,对于围填海规模决策和围填海总量控制指标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陈玮彤  张东  韩飞  刘鑫 《海洋通报》2015,34(4):443-449
在考虑岸滩的冲淤变化特性、不同岸段冲淤速率差异以及岸外滩涂资源存量差异的基础上,扩展定义了适用于淤泥质海岸的围填海强度与潜力定量评价模型,并以2007-2013年江苏南通海岸老坝港-东灶港淤积岸段、东灶港-蒿枝港侵蚀岸段和蒿枝港-连兴港稳定岸段的围填海造地工程为对象,进行了围填海开发状况定量评价分析及开发潜力预测。结果表明:在以5级为上限的强度评价体系下,2013年老坝港-东灶港、蒿枝港-连兴港岸段的围填海开发强度为3级,围填海压力中等,对岸段的后续开发有一定影响;东灶港-蒿枝港岸段的围填海强度等级为4级,围填海压力较强,应注重围填海域集约利用。由于岸外资源存量的差异以及围填海开发速率的差异,三段海岸未来的可供开发年数预测分别为8年、1年和11年。该评价方法可为定量评估淤泥质海岸围填海开发强度、实现围填海开发潜力科学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