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5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732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906篇
地球物理   231篇
地质学   323篇
海洋学   616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22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夏季东海西部表层海水中的pCO2及海-气界面通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2001年夏季长江口及东海西部海域表层海水pCO  相似文献   
12.
对氯甲烷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进展进行述评。介绍了氯甲烷在海洋环境中的来源、分布、去除、海-气通量、大气氯甲烷的源、汇估算及海水中氯甲烷的分析方法等方面,并提出在国内海域进行氯甲烷研究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3.
赤道西太平洋的边界层特性和通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西太平洋暖池区海—气通量计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J.Launiaimen和T.Vihma提出的近地面层湍流通量计算方法,对我国在1992年11月至1993年2月TOGA—COARE—IOP实验中所获资料计算处理。得出所在站位的海一气间显效、潜热及动量通量。指出西大平洋暖池海区游热通量与显效通量之比为10.14:1;风速大于8m/s后各通量随风速的变化率明显增加;动量与热量的块体通量系数Cd和Ce,h随风速变化有相似的规律;Monin—Obukhov大气稳定度参数Z/L与△T/U_(10)之间有较好的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1年7月对南黄海的大面积调查,研究了南黄海夏季pCO2的分布机制,着重讨论下层海水涌升和长江冲淡水对海-气界面CO2通量的贡献,并给出了南黄海海-气界面CO2通量。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南黄海总体上是CO2的1个弱源,大约向大气中释放45.05×104t C。夏季南黄海表层海水pCO2分布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均性,其汇区主要由长江冲淡水造成,影响区域占汇区吸收CO2的99.9%;而在源区,下层海水涌升虽然面积较小却占源区释放CO2的35.2%。可见陆架边缘海区源/汇格局的地域差异非常之特别。  相似文献   
16.
17.
根据1963-1992年嵊山海洋站2月海气感热输送和22a太阳磁周期与降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长江中下游6月降水的综合预报指标,用此指标,对1993年6月长江中下游降水进行回报,结果与实况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主要根据台湾海峡的实测海流资料,以夏、冬为代表季节,分析了台湾海峡2—3个纬向断面的海流结构,计算出各断面的海水通量。结果表明:夏季,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各层的海流一般偏N向流动,N向的海水净通量为3.32×106m3·s-1;冬季,高温高盐的黑潮水和南海水由南向北经南部断面进入台湾海峡,其海水通量分别为1.69×106m3·s-1和0.59×106m3·s-1;而东海水由北向南通过北部断面进入台湾海峡,其海水通量为1.02×106m3·s-1,其中,有0.40×106m3·s-1的海水沿着福建和广东近岸流进南海,其余0.62×106m3·s-1的海水在台湾海峡北部混合后随同黑潮水和南海水流入东海。总之,流经台湾海峡的N向海水净通量为1.74×106m3·s-1。  相似文献   
19.
研究海洋中的CO具有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意义,因为它在控制大气中羟基自由基的浓度、参与全球碳循环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过去几十年来海洋中CO的研究进展进行评述。详细介绍了海洋环境中CO浓度的分布特征、通量、来源及去除途径。指出在这一研究领域我国和国际的差距以及一些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太平洋海域海气热通量地理分布和时间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美国宇航局Goddard地球观测系统四维资料同化系统计算和分析了太平洋海域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地理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太平洋西北部海域热通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余海域这种现象不明显.在太平洋海域总是存在潜热通量最高值区域,而感热通量除冬季20°N以北海域数值稍高外,其余海域数值都很小,没有出现最高值区域.纬度不同热通量随经度的变化规律不同,经度不同,热通量随纬度的分布规律也不同,同时各断面热通量随纬度的分布趋势随季节而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