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202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432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61.
在阿尔金走滑断裂与祁连山北缘逆冲断裂带交汇的酒西盆地出露年龄约为85Ma的富锆安山岩脉,切割年龄大约为105Ma的基性熔岩(粗面玄武岩和玄武安粗岩)。这条安山岩脉具有十分特殊的地球化学特征,具体表现为 (1)强烈过碱性,Na2O K2O达11.8%,A/CNK比值为0.5540;(2)强烈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如Zr(1421μg/g),Hf (26.4μg/g),Y(48.2μg/g),Nb(104.0μg/g),Ta(8.5μg/g)等;(3)明显的Ce正异常;(4)近平直的MREE和HREE稀土配分模式;(5)与基性熔岩相似的初始Sr但明显较低的Nd同位素比值(大于28εNd单位)。这些差异性不仅反映了它们各自源区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性,而且反映了部分熔融和岩浆后期演化过程中主要矿物和副矿物溶解或结晶行为的差异性。分析表明,钙长石的结晶分离作用和部分熔融过程中锆石溶解程度的升高是导致该岩脉异常地球化学特征的主控因素。该岩脉所揭示的地球化学过程有助于解译青藏高原内部中生代以来的相似中酸性碱性火山岩的成因。  相似文献   
62.
折多山花岗岩时代、成因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沿鲜水河断裂分布的折多山花岗岩由早期的中细粒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略晚的主体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少量的伟晶岩和细晶岩构成。早期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的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表明其侵位结晶于18±0.3Ma,使折多山花岗岩岩浆侵位结晶年龄和鲜水河断裂开始活动的时间提前近6Ma。岩石中保存有818±47Ma和156±8Ma的继承锆石.表明存在扬子西缘元古宙和中生代陆壳物质的再循环。在K_2O对SiO_2分类图上,早期的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落在钙碱性系列区域,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落在橄榄玄粗岩系列区域,两个系列岩石总体上为铝饱和到过饱和。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具有中等的稀土总量(162×10~(-6)~224×10~(-6))、高的(La/Yb)_N(74~118)和明显的正Eu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P和Ti亏损,形成于岛弧钙碱性火山岩低度部分熔融。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只是稀土总量和(La/Yb)n较低,形成于杂砂岩部分熔融。主体岩性粗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具有很宽的稀土总量(最高达533×10~(-6)),(La/Yb)_N随着稀土总量增加而增加(最高达523),明显负Eu异常,大粒子亲石元素强烈富集,Nb、Ta、Sr、P和Ti亏损,(~(87)Sr/~(86)Sr)_0=0.7084~0.7133,ε_(Nd)(t)=-5.67~-8.69,形成于元古代上部陆壳物质—砂页岩的较低程度的部分熔融。各类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部分熔融源区的物质组成继承了元古代大陆边缘的某些地球化学特性,经历了高压变质作用,部分熔融残留相主要为石榴石等。部分熔融过程发生于鲜水河断裂早期活动的剪切熔融过程,岩浆作用之前可能发生过强烈挤压而产生了高压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63.
CCSD PP3超镁铁岩表现为高 Mg 和 Cr,低 Ca 和 Al 特征,是中国东部和超高压变质带上极其罕见的亏损地幔岩,通过地球化学和矿物学和 Re-Os 同位素研究发现岩石来自古元古代岩石圈地幔,并在地幔浅部尖晶石相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最近一次部分熔融作用发生在中-晚元古代,后经岩石圈厚度加大、拆沉或深俯冲过程,岩石转变为石榴石橄榄岩。  相似文献   
64.
地图目标局部分形描述的元分维模型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形理论的元分维模型,可以用于描述地图目标的局部形态特征变化,为地图目标的进一步分析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5.
何勇 《气象》2006,32(2):126-127
11月份,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5.4mm,接近常年同期(26.3mm)。全国平均气温为6.8℃,比常年同期(5.2℃)偏高1.6℃,为1951年以来的历史同期第四高值。月内,江西、湖南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偏多,造成暴雨洪涝灾害;南方部分地区旱情月内出现缓解;华北大部、西北地区东北部等地由于降水偏少,旱情持续或发展;中东部地区出现大雾天气;青海南部雪灾较为严重,内蒙古中东部等地出现沙尘天气;江南、西南东部、华南北部等地出现持续阴雨寡照天气。  相似文献   
66.
王有民 《气象》2006,32(4):126-127
1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7℃,比常年同期(-2.8℃)偏高1.1℃;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9.2mm,略多于常年同期(18.4mm)。月内,我国中南部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部分地区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受到严重影响;新疆、内蒙古部分地区发生雪灾;中东部地区多大雾天气;华南南部干旱持续。  相似文献   
67.
气象记录档案是记载气象要素、天气气候状况的重要物证,是开展各项气象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凝聚着几代气象人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家的宝贵财富。1气象记录档案移交的背景伊犁州气象局有10个所属台站,其中1个国家基准站、1个国家基本站、8个一般气候站。2005年,新疆气象局将伊犁州作为气象记录档案收缴的试点单位之一。为保证气象记录档案的顺利移交,新疆气象档案馆的业务技术人员专程赴伊犁州气象局,调研气象记录档案现状,并对气象记录档案整理进行了现场培训。2气象记录档案的整理2.1气…  相似文献   
68.
秦华锋 《气象》2006,32(1):121-125
10月份,全国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本月西北地区东南部和黄淮等地出现大范围秋雨天气,陕西、湖北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台风龙王在我国登陆,给福建省造成严重损失;内蒙古、黑龙江和南方的部分地区旱情持续或发展;江苏、江西、京津等地出现大雾,给交通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9.
洞穴化学沉积物气候-环境记录机理研究中,亟需了解各种环境替代指标形成的地球化学过程及其影响因子.我们以洞穴滴水为主线长期系统监测研究了气候-环境信号的传递过程和受控因素,判别了洞穴顶板土壤基本情况(自然和人为作用),分析了洞穴滴水的水动力特征,归纳了水文、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及简单模型,考察了滴水的DOC、荧光强度及相关性,综合探讨了氢、氧、碳同位素信号传递过程及其受控因素,以及对不同生态系统的碳、氧同位素的对比.当前我们所获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是发现滴水的溶解有机碳和荧光强度以每年4~6月最强,并与洞穴上覆植被条件成正相关;降雨对洞穴滴水氧同位素组成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和一致的季节变化特征,蒸发作用对氧同位素信号的传递有不大于2‰的影响作用;植被条件对滴水碳同位素信号起主导控制作用,δ13C值在湿热条件下低于干冷条件,明显受降雨稀释效应、水动力过程、方解石溶解/沉积作用和CO2逃逸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分析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的能源安全形势、现状,探讨现代能源发展的主要替代能源,分析气候变化如何影响能源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出气候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