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6篇
  免费   1299篇
  国内免费   954篇
测绘学   140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1568篇
地质学   3327篇
海洋学   18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41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3篇
  1954年   4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贵州省册亨县百地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将册亨县百地金矿矿区划分为3个矿段,并简要描述各矿段(体)地质特征及取得的勘查进展情况。初步预测各矿体找矿前景及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22.
泌阳凹陷毕店地区核三段湖底扇与重力流沉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店地区处于泌阳凹陷中部,属于深水沉积区,含砂率多数在20%.该区核桃园组三段Ⅲ~Ⅵ砂组可识别出湖泊相和湖底扇相,具有较为典型的重力流沉积特征.在取心井段中可寻找到液化流、滑塌、拉裂与掉落岩块的滑动证据;此外,发育砂纹层理、泄水沟构造及渫状构造,后二者见于鲍玛序列C段,它们和砂纹层理伴生,这些岩块的上下层均为鲍玛BE段组合的浊积岩所构成的平整岩层.层拉平的地震剖面也表明核三段Ⅳ砂组中的平行、亚平行地震相之间夹有透镜状或波状、眼球状反射结构,平行、亚平行反射解释为深水背景泥沉积,而波状与眼球状反射为典型的湖底扇.  相似文献   
23.
根据最新调查获得的北黄海盆地海洋重力、海洋与航空磁力和多道地震资料,结合以往周边地区的资料,编制了北黄海空间重力异常图、布格重力异常图、磁力异常图。在重磁基础图件的基础上,通过解析延拓、任意方向导数计算、离散小波变换等处理,结合地震和地质资料,对北黄海北缘断裂带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北黄海北缘断裂带的存在,并对该断裂带的延伸长度、切割深度和性质进行了分析,指出北黄海北缘断裂带是辽东隆起与北黄海盆地的界线,断裂带两侧具有明显不同的地球物理场特征;而且断裂带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对北黄海盆地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4.
本文基于极地海底地热流调查需求,针对在极地严酷的低温环境下泥温测量电路容易出现的失效、温度漂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了恒流源测温方式,有效降低了自发热和引线电阻干扰,并简化电路结构,增强了电路低温状态工作稳定性。本文阐述了低温段泥温传感器工作原理,结合调查实践确定了泥温传感器的主要设计参数;对电路结构进行详细拆解分析,分析各模块在低温条件下存在的失效风险及低温工作性能;对实际电路进行试验验证,利用数据分析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并在低温条件下对泥温传感器进行了实测。测试结果表明,低温段泥温传感器在低温条件下工作稳定,数据稳定性和一致性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25.
莱州湾地区郯庐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及其新生代演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郯庐断裂带中段分东西两支从莱州湾进入渤海,在莱州湾地区的构造特征与演化历史一直鲜为人知。通过对横穿研究区的两条地震测线的解释和分析,揭示了该区郯庐断裂带中段在研究区的构造差异,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东西两支在该研究区表现出不同的断裂性质,西支断裂表现为正断层,东支断裂表现为走滑断层。郯庐断裂是本研究区的主控断裂,通过对本地区地层形态及其组合、断层的剖面形态和空间展布规律的深入研究,揭示了郯庐断裂带在莱州湾地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历史:古新世—始新世的伸展阶段、渐新世—中新世早期的挤压和右行走滑阶段、中新世中晚期至今的稳定发展阶段,这几个不同时期的演化阶段主要受太平洋板块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变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26.
本文就不同类型淀湖在不同时相条件下,对卫星遥感谱段响应的分析结果,将研究区的信息进行了提取与复合.继之,解译了封闭与半封闭漏湖的发育进程和表观特征,并就七个潟湖区段环境乃至开发前景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7.
郯庐断裂带及其周缘中新生代盆地发育特征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郯庐断裂带作为中国东部滨太平洋地区一条巨型走滑构造带,对其周缘中、新生代盆地的发育、演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随着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从NNW向NW到NWW的变化,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方式逐步从中生代左行走滑-左行斜向滑动过渡到早第三纪以左行斜向-倾向滑动,晚第三纪-第四纪转为倾滑-右行斜向滑动-右行走滑。走滑活动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周期演变过程。随着郯庐断裂活动方式的演变,其周缘中、新生代盆地的发育逐渐向北迁移,其中南段周缘盆地主要为中生代盆地,中段周缘盆地主要为中、新生代叠加盆地,中北段周缘盆地主要为早第三纪盆地。每个盆地都经历了拉分(伸展)裂陷到挤压反转的演化过程。此外,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剪切应力场作用下,不同区段因其走向变化导致局部应力场变化,在增压弯曲部位发生会聚、挤压、隆升;而释压拉张部位发生离散、伸展、沉降,从而盆地发育。  相似文献   
28.
天然感潮河道水流紊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多谱勒三相流速仪,在长江口徐六泾水文观测断面分别进行了涨潮、落潮时中泓与近岸垂线的流速观测,根据这些观测资料,对天然感潮河段潮流紊动的周期、频率、概率密度函数等进行了定量的数学描述,并对时均流速、紊动强度、雷诺应力等沿垂线分布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29.
30.
伽利略系统及其地面段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鹏飞  景宾  赵静 《海洋测绘》2003,23(4):49-53
伽利略(Galileo)系统是欧洲的全球卫星导航服务(GNSS)系统,依据有关Galileo系统建设的最新资料,比较系统地介绍了Galileo系统的定义、提供的服务、联合执行体的组织运作模式和SAR服务等,详细地介绍了系统地面段的设计状况和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