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9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鄂西志留系罗惹坪组底部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鄂西地区志留纪罗惹坪组调查,发现在宜昌分乡一带,罗惹坪组底部碳酸盐岩主要为一套生物礁灰岩,产大量的单体或群体珊瑚化石;长阳杉沱湾,长阳乐园以及宜都梯子口一带主要为泥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以及瘤状灰岩组成;而在西侧的建始细砂—羊死岩一带碳酸盐岩消失,主要沉积碎屑岩,为灰色薄层细砂岩夹粉砂质页岩,发育水平层理以及沙纹层理。通过沉积环境分析,认为宜昌分乡一带为礁滩相沉积环境,长阳杉沱湾—长阳乐园一带以及宜都梯子口一带为礁前相沉积环境,建始细砂—羊死岩一带为浅海碎屑岩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62.
鄂西-三峡地区的古人类资源及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世纪50年代发现长阳人化石以来,迄今在鄂西-三峡地区已经发现了至少10处古人类化石地点,时代跨越了整个更新世时期,尤其以更新世中、晚期人类化石最为丰富。除人类化石外,在这一地区还发现了大量的古人类制作的石器、骨器、艺术品、装饰品等人类活动遗存,以及与古人类伴生的动物化石。近年的野外发掘及实验室研究证明鄂西-三峡地区更新世中期以来一直是古人类生存与繁衍昌盛的区域,该地区丰富的古人类资源对研究与中国古人类演化有关的一系列关键学术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3.
国家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湖北兴山-神农架地区磷矿列为国家一类重点勘探项目,其地质勘查与研究工作分别由化工部湖北化工地质大队和化工部地质研究院承担.地质研究院全面贯彻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方针,研究课题来自生产,与化工地质大队共同确立《湖北省兴神磷矿沉积环境与矿石物质组分研究》项目.两个单位共同完成了地质勘查与研究任务,在磷...  相似文献   
64.
鄂西东岳中低温热液充填型大理石矿床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来时  朱明  吴立  杨世忠 《矿床地质》1999,18(3):235-243
通过对东岳大理石矿的地质特征、矿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矿物包裹体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该矿矿必于中低温热液充填矿床,成矿温度140 ̄220℃,成矿溶液来源于大气降水。这类矿床是甸大理石矿新类型,对鄂西、河南、广西等地同类矿床成因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5.
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是鄂西地区重要的页岩气勘探目的层系。利用鄂西地区调查井及野外露头资料,对牛蹄塘组岩石地层及沉积相特征、含气性特征及页岩气保存条件等进行了分析,并对页岩气成藏有利区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鄂西地区牛蹄塘组纵向上可以分为2段,其中下部的牛蹄塘组一段发育深水泥质陆棚相黑色碳质页岩,是主要的页岩气含气层段。纵向上,牛蹄塘组一段现场解吸气含量从顶到底逐渐增加,往下至岩家河组又急剧变小。平面上,含气性较好的地区主要位于黄陵背斜东南缘深水陆棚相区。指出页岩气富集成藏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深水陆棚相区,褶皱宽缓;距离区域性正断层超过5km;岩心裂隙密度小且高角度裂隙不发育;顶底板封闭性良好,地层连续无沉积缺失;R_o小于3.0%;埋深大于500m。评价预测的有利区块主要分布在黄陵背斜东南缘,仙女山断裂以东、雾渡河断裂西南、通城河断裂以西的区域。  相似文献   
66.
长阳县位于鄂西南山区,地质灾害发育严重,全县各类地质灾害点459处,其中滑坡287处、崩塌139处,不稳定斜坡13处、地面塌陷12处、泥石流8处,发育特征呈集中分布,北边集中分布在沪蓉西高速公路等交通要道沿线,南边主要分布隔河岩库区两岸。区内地质灾害发育影响因素为地质环境条件和气象、水文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其地质环境条件对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规模分布起控制作用,即内动力因素;气象、水文及人类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发育的诱因,即外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67.
根据堡上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制,堡上滑坡变形破坏主要是受降雨及库水位变化的影响.在野外调查及勘查的基础上应用垂直条分法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自重+408 m现状库水位的天然状态下,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与现场调查所得结论一致,在暴雨和库水位变化的情况下,堡上滑坡稳定性系数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8.
湘西—鄂西成矿带自新太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发育。依据大地构造演化特征,结合地层发育特征及岩相古地理,按青白口纪和南华纪—震旦纪两个阶段进行地层区划分。青白口纪时期,研究区分为南秦岭地层区、黄陵地层区、梵净山地层区、武陵-雪峰地层区与四川盆地区。南华纪-震旦纪时期,研究区分为南秦岭地层区武当地层分区、陨均台地层分区及扬子地层区湘黔鄂地层分区、湘中分区。对成矿带岩石地层提出了对比方案,主要为:石桥铺组和黄狮洞组来替代甲路组;沿用乌叶组而弃用砖墙湾组;重新定义清水江组,将以板岩为主的地层都归属清水江组,相当于番召组上段、清水江组、平略组之和;保留原清水江组之上的隆里组而弃用平略组(黔)和岩门寨组(湘);弃用陨均台地区的"陡山沱组"和"灯影组",沿用尚家店组和青山寨组的定名;采用老堡组来替代留茶坡组。  相似文献   
69.
开展湿地的生态监测研究是理解当今气候变化背景下湿地的生态响应、动态演化和生态服务功能变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湿地保护、科学管理、合理规划和生态恢复的内在需求.以我国鄂西地区广泛分布的典型亚高山泥炭湿地为研究地点,以在湿地中大量生活且对环境变化敏感的环境指示生物——有壳变形虫为研究对象,采用了一种较新的泥炭湿地水位长期定点监测方法——"PVC印迹法"监测湿地水位的长期变化,调查了有壳变形虫的生物多样性、群落组合特征及其与水位等主要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共记录到有壳变形虫27种和类群(type),隶属14个属.对有壳变形虫的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排序分析显示,泥炭湿地的水位是有壳变形虫群落组成的主控环境因子,构建了有壳变形虫属种与水位的转换函数,该函数具有较好的预测和推导能力(R2=0.62),为该地区泥炭湿地的古水位重建提供了现代过程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