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9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鄂西渝东地区晚燕山-喜马拉雅期剥蚀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西渝东地区是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块,又是目前页岩气勘探的热门地区,该地区晚燕山-喜马拉雅期以来长期遭受隆升剥蚀.剥蚀量是烃源岩热演化、油气藏形成与演化、资源量计算和盆地模拟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参数.考虑到剥蚀量恢复方法固有的局限性和适用条件,本文在分析了古温标镜质体反射率Ro剖面特征之后,采用古地温梯度反演法进行钻井剥蚀量恢复,然后分析钻井剥蚀量与钻井开孔层位之间的相关性,再与地质图相结合编制剥蚀量平面分布图.结果表明:鄂西渝东地区古温标Ro剖面不存在明显的“错断”、“跳跃”现象,记录的古地温为达到最大埋深时的古地温;钻井剥蚀量与钻井开孔层位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开孔层位越老,剥蚀量越大,反之亦然;晚燕山-喜马拉雅期剥蚀量总体上从东往西逐渐变小.东部的利川复向斜剥蚀量为2000~4000 m,中部的石柱复向斜为1500~2500 m,方斗山以西为1000~1500 m.  相似文献   
102.
湖南——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矿之乡”。 湖南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横跨南岭、湘两一鄂西、钦杭三大全国成矿重要区带。  相似文献   
103.
鄂西晚泥盆世含磷鲕状铁矿石中磷的赋存状态与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辛娜  李明  金振民  高山 《地球科学》2011,36(3):440-454
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泥盆纪地层的"宁乡式"铁矿储量巨大, 然而含磷高严重制约了该类型铁矿的开发利用.铁矿石中磷的赋存状态是设计该类型铁矿"提铁降磷"方案的理论基础, 是开发该铁矿首先要了解的问题.充分利用湿化学全岩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等全岩元素分析, 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物相分析, 电子探针微分析、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等微区分析技术, 对鄂西晚泥盆世含磷鲕状铁矿石中磷的赋存状态、物质来源与磷矿物形成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铁矿石中的含磷矿物主要为碳氟磷灰石, 分别以短柱状磷灰石晶体颗粒(65%以上粒径小于20 μm)、磷灰石内碎屑(粗砂至极粗砂级, 集中形成透镜状或带状层理)以及鲕粒中与赤铁矿相互包裹的凝胶状磷灰石(层厚度10~50 μm)3种形式存在.磷灰石晶体是在孔隙水中重结晶而生成, 磷质可能来源于晚震旦世地层的磷块岩; 磷灰石内碎屑是古海水体中原位化学沉积的产物, 磷质可能来源于古海周边的大陆; 鲕粒中凝胶状磷灰石也是原位化学沉积的产物, 但与铁质沉积位置相同, 并与富铁的鲕绿泥石混合或相互包裹形成鲕粒.   相似文献   
104.
长阳锰矿位于扬子陆块北缘,赋存于南华系大塘坡组含锰黑色岩系中,含锰矿物主要是菱锰矿。通过对含锰岩系C、O同位素及黄铁矿单矿物S同位素的分析表明:δ13C、δ18O值分布范围和平均值分别为﹣6.2‰~﹣2.1‰、﹣2.9‰和﹣7.9‰~﹣5.3‰、﹣6.8‰,δ34S介于38.41‰~66.85‰,平均值为60.95‰。研究认为:长阳锰矿炭质主要来源于无机碳,在沉积过程中有有机质碳的加入。通过O同位素反演的古温度一般在39.4℃~58.2℃,均值为48.9℃,古温度偏高说明其沉积时水体较深。研究区古盐度Z值大部分大于120,为古盐度较高的海相沉积环境,有部分降水和陆源淡水进入沉积区。长阳锰矿含锰层位中黄铁矿具有异常高的δ34S值,δ34S介于38.41‰~66.85‰,平均值为60.95‰,沉积盆地的封闭性和冰川事件使海水浓度降低并富集重硫同位素,随着海水硫酸盐和硫化物之间的硫同位素分馏的减小,使黄铁矿的δ34S达到异常高值。  相似文献   
105.
我国不同地区页岩非均质性研究是亟待解决的基础地质问题,且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气的研究十分薄弱.通过对鄂西-渝东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东岳庙段剖面和钻井岩心的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精细分析,结合测井曲线,查明了该层段地球化学垂向变化特征及有机质富集模式.结果表明,东岳庙段脆性矿物含量高,粘土矿物含量较少,下部有机质含量高于上部.地球化学指标所反映的古气候、古生产力、古氧化还原、古盐度表明东岳庙段垂向上具有明显差异;东岳庙段下部为干旱炎热古气候、贫氧-偏咸化水体和高古生产力,而东岳庙段上部为温暖湿润古气候、淡化水体和低古生产力,故东岳庙段下部更有利于有机质富集.   相似文献   
106.
根据最新精细重力异常场及其三维反演结果,用类比法研究了鄂西与滇西两区域各波长重力场变异特征和地壳层间结构差异,并对重点监测区危险地段划分所需的深部构造信息和动力学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7.
遇昊  陈代钊  韦恒叶  汪建国 《岩石学报》2012,28(3):1017-1027
晚二叠世是古生代环境、生物演化的关键时期,发育广泛的富有机质沉积,并成为南方重要的烃源岩层位。为了解该时期的富有机质堆积机理,我们选择了鄂西台内盆地晚二叠世大隆组富有机质硅质岩(TOC平均值为5.8%,峰值为18%)作为研究对象。硅质岩中常量元素Al/Fe均值为0.79,Mn/Ti均值为0.21,显示为大陆边缘环境下的生物成因,即非热水成因。∑REE值与Al2O3含量有着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当时陆源物质的输入对硅质岩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微量元素U/Th、V/(V+Ni)均说明硅质岩沉积环境为缺氧水体环境。通过对草莓状黄铁矿粒径的统计表明,大多数(64%~89%)的草莓状黄铁矿粒径小于5μm,反映缺氧甚至硫化的环境。而且,U、V、Mo的富集以及Ni、Cu元素的亏损说明水体的缺氧主要是由于海水分层,水体循环受阻造成的。TOC与氧化还原参数的变化步调基本一致,两者有着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生产力指标Ba/Al相关性很差,说明有机质富集主要是由水体的缺氧而不是初级生产力控制的。  相似文献   
108.
四川盆地东南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是四川盆地东南缘最为重要的烃源岩和页岩气勘探层位之一.在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岩石热解、色谱-质谱等分析技术,对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龙马溪组厚为60 ~ 420 m,主要由8种岩性构成:层状-非层状泥/页岩、白云质粉砂岩、层状钙质泥页岩、泥质粉砂岩、层状-非层状粉砂质泥/页岩...  相似文献   
109.
鄂西白果园地区新发现的层状斜长角闪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该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洋中脊玄武岩,形成于超俯冲带环境,时代为中元古代晚期,可与庙湾岩组对比。该斜长角闪岩的发现证实扬子板块北缘在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中可能与澳大利亚比邻。  相似文献   
110.
鄂西黄陵背斜地区前南华纪古构造格架及主要地质事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主要运用构造筛分与成生联系解析的综合研究方法,在鄂西黄陵背斜地区,进一步厘定了阜平、吕梁(兴山)、四堡(神农)、晋宁(花山)等构造运动及相关的岩浆、变质事件。建立了黄陵(崆岭)杂岩时序以及由近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三类古构造带复合的前南华纪古构造格架,提出了定型于四堡期的圈椅淌滑脱构造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