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9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着重论述了鄂西建始高坪龙骨洞的堆积 ,并建立了一个新的岩石地层单位——高坪组。高坪组为一套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暗河沉积 ,岩性为黏土、亚黏土、砂质黏土 ,含巨猿化石 ,属早更新世早期 ,可与柳城巨猿洞堆积、周口店第 18地点、元谋组下部对比。龙骨洞的地层时代早于 1.93Ma  相似文献   
42.
鄂西地区大埔组与黄龙组相伴出现,主要由白云岩,钙质白云岩组成,其下伏地层的层位从总体看,南新北老。南部松滋刘家场锈水沟和长阳榔坪三串岭与下伏的和州连续沉积;往北大埔组分别超覆于下石炭统高骊山组,上泥盆统写经寺组,黄家磴组之上,至秭旭新滩则与中泥盆统云台观组呈行不整合接触,根据大埔组含Kueichowporasetamaiensis及其与和州组连续沉积,与上覆黄龙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推测,大埔组的时代  相似文献   
43.
许杰 《地质论评》1948,13(Z2):265-265
著者与马振图先生两人自鄂西宜都县,巴子堖一带之宜昌灰岩中采获化石基多,保存完美,主要为树状笔石(Dendroid Graptolites)  相似文献   
44.
鄂西志留系罗惹坪组底部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鄂西地区志留纪罗惹坪组调查,发现在宜昌分乡一带,罗惹坪组底部碳酸盐岩主要为一套生物礁灰岩,产大量的单体或群体珊瑚化石;长阳杉沱湾,长阳乐园以及宜都梯子口一带主要为泥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以及瘤状灰岩组成;而在西侧的建始细砂—羊死岩一带碳酸盐岩消失,主要沉积碎屑岩,为灰色薄层细砂岩夹粉砂质页岩,发育水平层理以及沙纹层理。通过沉积环境分析,认为宜昌分乡一带为礁滩相沉积环境,长阳杉沱湾—长阳乐园一带以及宜都梯子口一带为礁前相沉积环境,建始细砂—羊死岩一带为浅海碎屑岩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45.
湖南——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矿之乡”。 湖南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横跨南岭、湘两一鄂西、钦杭三大全国成矿重要区带。  相似文献   
46.
鹰嘴岩崩塌体为典型的逆向岩层崩塌,属于拉裂式崩塌,该崩塌的形成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大气降雨等因素的控制。由于崩塌体上部岩层和下部岩层坚硬,中间存在软弱夹层,构成了三明治式的地层岩性组合形式,这种地层岩性组合是造成鹰嘴岩崩塌体失稳的重要因素,另外,当大气降雨渗入危岩体裂隙,加速了崩塌的发生。本文对鹰嘴岩崩塌体地质环境条件及该崩塌体的成因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鹰嘴岩崩塌体目前处于不稳定状态,随着现存危岩体上裂缝的不断发展变化,鹰嘴岩崩塌体有再次发生崩塌的危险。  相似文献   
47.
通过研究鄂西地区典型沉积型磷矿矿床成矿特征,总结其成矿规律,选取含磷岩系下震旦统陡山沱组含磷岩系的分布、岩相古地理、古构造、岩石组合、陡山沱组地层厚度、南沱组冰碛砾岩厚度作为预测要素变量;运用秩相关系数法分析各预测要素,确定矿床的定位预测要素的重要变量区间。最终基于MRAS软件,通过特征分析法对预测要素进行分析,确定了34个A类预测区。  相似文献   
48.
鄂西南恩施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为碳酸盐岩沉积,发育石灰岩与白云岩的互层,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表明,嘉二段主要发育两种类型的白云岩,即泥晶-粉晶白云岩和砂屑白云岩。在沉积环境和岩石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和阴极发光等技术,对白云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泥晶-粉晶白云岩发育有鸟眼构造、窗格构造和石膏假晶等暴露沉积特征,有序度低,白云石发红色光、紫红色光,与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有关;砂屑白云岩有序度高、Mn和Fe含量高、Na含量和Mn/Sr小,具有较负的δ18 O值和较正的δ13 C值,形成于受大气淡水影响的氧化环境,砂屑发紫红色光,与混合水白云岩化作用有关;同时,部分砂屑白云岩的Sr含量异常也揭示了其叠加了埋藏白云岩化作用,白云岩化流体来自其上覆和/或下伏泥晶-粉晶白云岩中的富Mg2+卤水。  相似文献   
49.
川东南-鄂西渝东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上扬子地台发育2套重要的海相深灰色-黑色页岩,分别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主要由富含黄铁矿、有机质或生物化石的黑色炭质页岩组成,厚度大、分布广.牛蹄塘组页岩有机质演化程度高、埋藏相对较深、钻井无天然气显示;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演化程度相对中等、埋藏深度适度、钻井天然气显示丰度高,特别是志留系其它粉砂岩层段可产工业性气流.因此,下志留统页岩更有利于研究区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更加适合作为中国南方页岩气战略先导区的重点目标勘探层位.总体上,两套页岩在川东南-鄂西渝东地区出露范围广,有利于针对页岩展开相关研究,特别是背斜和向斜的翼部区是页岩气勘探最为有利的地区.  相似文献   
50.
利用宜昌1956—2020年4—10月逐分钟降水资料分析了宜昌小时极端降水的长期变化特征,对极端降水分布较为集中的6月下旬—8月下旬极端降水强度进行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宜昌极端降水频次及强度均呈弱增加趋势,在1975年前后出现了1次由强到弱的突变,在1985年前后出现了1次由弱到强的突变,此外还呈现出接近3 a的周期性变化特征。极端降水频次旬变化呈单峰型分布,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8月下旬,峰值出现在7月下旬。其日变化呈“V字型”分布,主要集中在17时—次日03时之间,峰值出现在22—23时之间。极端降水持续时间多集中在2~4 h之间,其中以2 h居多,数学期望值是2.4 h。旬降水强度在6月下旬—8月下旬表现出3种主要特征:①各旬极端降水强度呈现整体一致特性,即同时增大或同时减小;②极端降水强度在7月下旬和其他各旬呈反向分布;③极端降水强度在7月下旬—8月上旬与其他各旬呈反向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