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47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51.
山东城市酸雨分布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山东省17城市2003年酸雨观测数据的统计,对降水PH值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酸雨频率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气象条件对酸雨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52.
根据成都地理位置特征,分析了2006年下半年Andersen分级采样器所采集的不同粒径的样品中水溶性酸性离子分布,比较分析雾天的污染水平和分级颗粒物中不同粒径对酸雨的贡献,以及不同污染类型对酸雨pH的影响等.得出污染物质主要分布在0.65~3.3μm的粒径范围,雾天颗粒物污染是正常天气下的1.5~4倍.  相似文献   
353.
汤洁  贾小芳  程红兵 《气象》2018,44(12):1618-1627
本文汇总整理了20余年来中国气象局酸雨观测站网未知水样考核数据,对比分析了2005和2007年考核成绩评定方法和考核水样制备方法改进前后的差异,对方法改进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分析显示,改进后的方法与WMO-GAW的标准技术方法接轨,成绩评定更加客观,考核水样pH值、电导率和化学组成与实际降水相近,更加有利于真实准确地反映台站降水测量的技术状态,对整个观测站网业务质量的不断改进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54.
<正>1酸雨的定义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雨,是大气污染后产生的酸性降雨。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因此无论对生态还是人们的健康都具有危害性。酸雨中的硫酸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水结合,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酸雨中硝酸是由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的。2酸雨的危害2.1烟雾危害20世纪30年代,日本、英国、美国、比利时,都发生过酸雾  相似文献   
355.
广州酸雨观测站2008年-2012年酸雨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州酸雨观测站2008年-2012年的酸雨观测数据,分析广州市年、月、季平均酸雨pH值及酸雨发生频率,并对广州市酸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五年中广州的年酸雨平均pH值为4.48,年平均发生频率为75.8%.年平均酸雨最大pH值为4.67,年平均酸雨最小pH值为4.22.酸雨发生频率最高是2009年,为95.9%,最低则是2012年,为82.3%.按照酸雨PH值标准划分来看,2008至2010年年平均pH值属于较强酸性降水,而2011至2012年年平均pH值属于弱酸性降水.月平均酸雨最大pH值出现在11月,pH值为4.71,月平均酸雨最小pH值出现在2月,pH值为3.29;而酸雨频率月变化则可以看出6月份酸雨发生频率最高,为90.4%,而10月份酸雨发生频率最低,为44.0%.按季节分析,广州市秋季降水pH值最高,冬季降水pH值最低,秋季出现酸雨频率最小,冬季出现酸雨频率最大.四季轻雾日数与降水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与酸雨频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对风速与酸雨平均pH值分析,说明风速增大时,容易造成外来污染物的入侵,使污染加剧,酸雨平均值减小,酸雨频率增大.而雨量的变化对四季酸雨平均pH值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6.
2006—2013年四川酸雨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四川省气象部门所属6个酸雨观测站2006—2013年的资料,研究了四川省酸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6个酸雨观测站多年降水p H均值除成都属较强酸性外,其余5站多年p H均值都属弱酸性。成都多年酸雨出现频率最高,达到61.5%;安岳多年酸雨出现频率最低,仅为26.6%。安岳K值(电导率)多年平均值最高,达到82.9μs/cm;峨眉山K值多年平均值最低,仅为21.9μs/cm。四川近8 a降水p H平均值为4.74,2008—2010年为第一阶段,2011—2013年为第二阶段,总体看两个阶段年均p H值呈阶梯式上升,到2013年四川省酸雨p H值已上升至5.30,酸性降水出现频率已下降至35.2%,K值降至44.9μs/cm。由于四川春季平均风速较秋季偏高,更利于污染物扩散,故月均p H值变化呈现夏季的春季的秋季的冬季的季节变化特征。月均K值则为冬季的春季的秋季的夏季的,这是因为冬季、春季空气中排放的SO2、NOx和可溶性离子型化合物较多,在降雨较少的情况下增加了雨水的酸度,增强了可溶性离子型化合物的离子化,导致了电导率的增加。酸雨酸性强度呈两头小中间大,降水主要呈弱酸性,强酸性降水无明显季节性特征,累计降水量与强酸性降水也无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357.
通过对近几年酸雨报表审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得出错情出现较多的地方为数据记录部分、仪器参数部分和报表备注部分等,并分析问题出现原因和解决方法,减少错情。  相似文献   
358.
利用1992-2018年乌鲁木齐国家基本气象站酸雨监测资料共1316个采集样品,统计分析降水样品中pH值和K值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近27 a乌鲁木齐市年平均pH值为6.64,酸雨发生频率仅为4.56%,大气降水主要以中性和碱性降水为主,年平均pH值呈微弱的上升趋势,且pH值在1998年发生突变,在四季中从大到小顺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采样期间,年平均K值为90.40 μs·cm-1,且呈下降趋势,2001年发生突变,在四季中由高到低的顺序与pH值相反,即: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乌鲁木齐市出现酸雨时地面和高空风向以偏北风为主,pH值与风速呈正相关,K值与降水量呈负相关;由于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在采暖季实行"煤改气",大大减少煤炭的用量,使大气所含SO2等含硫化合物明显减少,其次是近年来市政府加大了对环境污染治理,酸雨出现频率较2007年以前有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59.
利用河北省20个酸雨观测站2012—2019年的酸雨观测日数据和2013—2019年的SO2、CO、NO2、O3、PM10、PM2.5环境气象逐日数据,分析了河北省不同气候区酸雨特征及其与其他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8年来,强、弱酸雨日数呈逐年减少趋势。强、弱酸雨在燕山丘陵气候区与冀东平原气候区交界的东部发生概率均较其他地区高。此外,弱酸雨在太行山气候区与山前平原气候区交界的南部发生概率较高。(2)当降水级别为小雨,太行山气候区主导风向为北风、山前平原气候区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冀东平原气候区主导风向为东北风、燕山丘陵气候区主导风向为东风、冀北高原气候区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有利于河北省各气候区发生强酸雨。(3)冀北高原气候区及山前平原气候区发生大雨及以上级别的降水事件时,对SO2、NO2清除效果较好;燕山丘陵气候区、太行山气候区及冀东平原气候区发生中小雨级别的降水事件时,对SO2、NO2清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