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0篇
  免费   739篇
  国内免费   320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82篇
地质学   2000篇
海洋学   9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2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井孔水温对远场巨震同震响应及其机制的数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量的流动必然伴随着温度的改变, 地震活动期间的井孔水温同震响应也服从热力学的基本规律。 本文以汶川8.0级地震和日本9.0级地震为例, 以海口ZK26井水温同震响应的观测数据为基础, 运用热力学传导方程的数值模拟方法, 研究了同震响应过程中井孔水温度变化与热量传导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的热力学机制问题.通过正演的方法, 得出沿井深方向不同时刻水温同震响应变化的数值模拟曲线, 水温数值模拟曲线与实际测量数据一致. 研究结果表明, 井孔中水温同震响应方式(上升、 下降或不变), 与水温传感器的位置、 热源的位置和分布、 传感器与热源之间的相对空间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92.
郭太现  赵春明 《现代地质》2013,27(3):703-709
针对歧口18-1区块沙河街组扇三角洲储层砂体横向变化快的地质特征和稀井网的资料条件,应用工区的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等方法,分层次开展歧口18-1沙河街组储层砂体空间分布的预测,确定了区块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通过提取各种地震属性,在单井地震属性岩性标定的基础上,优选均方根振幅属性作为参数,确定了歧口18-1区块沙河街组扇三角洲有利相带的空间分布;据此,在扇三角洲内部应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预测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及其内部结构,为断块有利勘探目标的确定和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地质依据。这种精度逐级提高的层次性储层预测技术,尤其适合稀井网、大井距条件下的海上油田优质储层的确定,可有效地降低开发风险。  相似文献   
993.
石炭系是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油气勘探潜力巨大的层位之一,成藏条件复杂。为了探明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石炭系有利 勘探区域,提高探井成功率,文中利用油气功能要素组合—构造过程叠合—相势耦合的新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石炭 系的 29 口成功井和 49 口失利井进行了原因剖析。研究结果表明, 所有成功井均位于功能要素有效组合—弱弱构造过程叠 合—优相低势的范围内,失利井中 10% 的探井因功能要素不全或不能有效组合而失利,18% 的失利井由于油气藏遭受后期 构造运动被调整、破坏,72% 的探井则是由于晚期相势不能有效复合。本研究加深认识了塔里木盆地油气成藏和分布的复 杂性、表明了新方法分析探井成功与失利原因的有效性,对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4.
井中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研究立足于油气运移的理论,是通过分析钻井岩屑(岩心)中不同赋存状态的烃类化探指标含量,研究不同化探方法指标含量在钻井剖面上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建立井中油气地球化学剖面,探索研究油气垂向微运移规律,生、储、盖层化探指标变化与组合特征,从而达到判别储层含油气性、评价烃源岩特征、评价盖层特征等石油地质目的,为油气勘探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5.
钻井和地震资料的丰富程度决定了储层预测研究精度。在多井区,利用地震属性及单井沉积相来确定平面沉积相,研究精度高;而在少井、无井区的海域,如何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沉积储层研究,至今没有一个成熟的方法。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环BZ3-1区钻井较少,完整钻遇到沙河街组的井则更少,以该区的沙河街组为例,基于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结合古地貌分析,半定量确定研究区的沉积体系分布特征。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和切片技术的高精度三维沉积体系分析表明,由于三级层序发育于二级层序的不同体系域,会导致三级层序的体系域沉积体发育特征的不同。沙三段SQsl3层序发育于二级层序的低位体系域(LST),其低位体系域的扇体规模要远远大于高位体系域(HST)的扇体;SQs3m层序发育于二级层序的水进体系域(HST),其低位体系域三角洲朵体规模与高位体系域的三角洲朵体相当;SQs3u层序发育于二级层序的高位体系域,其高位体系域三角洲朵体规模远远大于低位体系域的三角洲朵体。  相似文献   
996.
海南井水位对热带气旋响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2010年, 海南省地下流体观测台网记录到多次热带气旋引起的井水位抖动现象.本文以2003年7月21日强热带气旋ldquo;天鹅rdquo;和2005年9月27日台风ldquo;达维rdquo;为例, 系统地研究了这两次热带气旋引起的水位抖动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 经过高通滤波, 水位抖动变化图像更加明显;通过频谱分析,得知热带气旋引起的水位抖动周期为100——101 min;井水位抖动的起始时间、 幅度最大值的时间与热带气旋通过海南岛陆的时间一致, 且与热带气旋的结构特点、发展和运动过程密切相关,与井孔自身的井-含水层系统对微动态信息响应的能力也有关系.分析认为,气压振荡式升降变化和摩擦是热带气旋引起水位抖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7.
与陆上油田相比,海上油田的开采难度大、设备维护费用高,这就决定了海上油田必须以最短的时间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获得最大采收率。因此,该文研究了海上油田的开采模式和三次采油的配套技术,提出了加快一次采油,模糊二、三次采油界限的新模式,并对适合海洋油田的聚合物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为油田的增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8.
研制适用于三元复合驱采油污水工况条件下的MPM固体缓蚀阻垢剂,分析三元复合驱采油污水中MPM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增加,20#钢在采油污水的腐蚀速率呈增加趋势,极化曲线显示钝化区表面材料在表面高温下处于钝化状态,产生的钝化膜能够降低腐蚀速度.在阻垢缓蚀剂质量浓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温度的电化学阻抗谱在高频区出现容抗弧,显示优良的缓蚀性能.不同质量浓度MPM极化曲线表明,缓蚀率随MPM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MPM极值质量浓度为80mg/L.污水体系中的Ca2+、Cl-对缓蚀率产生影响.MPM适用于高质量浓度Ca2+的三元复合驱采油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999.
基于两相流低渗油藏合理注采井距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确定低渗油藏合理注采井距的方法,主要以启动压力梯度为判断基础,而实际生产过程中两相渗流阻力也有影响.从渗流力学出发,考虑非活塞驱替两相流及启动压力梯度,分别以油相区、油水两相区及纯水区的渗流数学表达式为基础,得出基于两相渗流低渗油藏合理注采井距的新方法,并通过实例计算与结果对比证实其理论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实例计算得出注采压差为40.0MPa,渗透率为1.0×10-3μm2时油藏合理注采井距为130m.考虑两相渗流确定的合理注采井距随渗透率增大而增大,但增长幅度随渗透率的增大而减缓,且渗透率与井距呈近似幂函数关系;随渗透率增大,新旧方法确定的井距相差越来越大,因此计算合理注采井距时,应考虑启动压力梯度与油水两相渗流阻力共同作用,以使其计算结果更加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1000.
为研究生物酶采油解堵剂中产蛋白酶菌株的初、复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从大庆原油样品中筛选菌种,通过水解酪素的透明圈实验及福林酚测蛋白酶酶活的方法进行菌株的初、复筛选;以蛋白酶酶活为优化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筛选的产蛋白酶菌株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优化最适培养基:可溶性淀粉为15g/L,蛋白胨为20g/L,酵母膏为20g/L,NaCl为1.0g/L,CaCl2为0.02g/L,Na2HPO4为0.2g/L,NaH2PO4为0.1g/L;在初始pH为6.0、接种量为5%(体积分数)、温度为31℃、摇床转速为160r/min的条件下,培养72h后,菌株的蛋白酶酶活为551.0U/mL,为复筛选菌株的蛋白酶酶活的22.92倍,即为菌株生长繁殖及代谢的最佳条件,能够获得更高的蛋白酶酶活,有利于后续实验的进行.结果表明:菌株产蛋白酶对原油作用效果为发酵液表面张力从作用前的56.2mN/m降低到作用后的30.5mN/m,表面张力显著降低,还有降解降黏原油等效果,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