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9篇
  免费   1426篇
  国内免费   2594篇
测绘学   164篇
大气科学   511篇
地球物理   841篇
地质学   8041篇
海洋学   964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573篇
自然地理   431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389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390篇
  2011年   448篇
  2010年   341篇
  2009年   395篇
  2008年   486篇
  2007年   460篇
  2006年   451篇
  2005年   437篇
  2004年   345篇
  2003年   441篇
  2002年   538篇
  2001年   607篇
  2000年   310篇
  1999年   353篇
  1998年   333篇
  1997年   311篇
  1996年   330篇
  1995年   302篇
  1994年   303篇
  1993年   235篇
  1992年   214篇
  1991年   181篇
  1990年   186篇
  1989年   182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2年   4篇
  1946年   3篇
  1945年   2篇
  194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含油气盆地成岩作用的科学问题及研究前沿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李忠  陈景山关平 《岩石学报》2006,22(8):2113-2122
1990年代以来成岩作用研究在国际沉积学中的地位已经发生重要转变,成岩作用研究群体或"共同体"已经初步形成。从岩石类型、地理-气候环境类型、成岩演化阶段、盆地类型等不同方面,本文概括和论述了成岩作用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今含油气盆地成岩作用的核心科学问题,即"盆地动力学过程控制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系统及其时空演变机制"。围绕该科学问题,并结合本专辑讨论的热点,进一步分析了成岩作用的盆地动力学背景、流体-岩石作用机制和分布、成岩圈闭和成藏条件、油气勘探开发应用等研究前沿及其存在问题,特别针对性地指出了我国含油气盆地成岩作用研究应该加大投入的领域。  相似文献   
992.
长庆中部气田奥陶纪马家沟组储层成岩模式与孔隙系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长庆中部气田奥陶纪马家沟组马五~马五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包括:(Ⅰ)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Ⅱ)白云石对小球状硬石膏结核(简称"膏球")和板状硬石膏晶体的交代;(Ⅲ)石膏的溶解;(Ⅳ)自生石英、自生粘土矿物在白云石晶间生长;(Ⅴ)早期方解石的充填作用;(Ⅵ)晚期方解石的充填作用;(Ⅶ)钾石盐的充填作用;(Ⅷ)去白云石化作用。其中造成孔隙的是(Ⅰ)、(Ⅱ)、(Ⅲ),破坏孔隙的主要是(Ⅴ)、(Ⅵ)、(Ⅶ)、(Ⅷ)。最重要的成岩作用是(Ⅰ)、(Ⅱ)、(Ⅲ)。主要的成岩模式有:云化-溶蚀型、云化-溶蚀-充填型、云化-溶解型、云化-交代-溶解型、云化-交代-溶解-早充填型、云化-交代-溶解-早充填-晚充填型、云化-交代-溶解-早充填-晚充填-钾石盐充填型。其中云化-溶解型、云化-交代-溶解型以及云化-溶蚀型是形成孔隙的主要成岩方式。主要的孔隙系统类型有5种:密球型、"球 胀裂缝型"、"球 晶间溶孔型"、晶模孔型、晶间溶孔型。其中,密球型、"球 胀裂缝型"、"球 晶间溶孔型"是最主要的孔隙系统类型。长庆中部气田马五段储层的发育首先受沉积微相控制,即膏球的发育;在此基础上还受成岩方式控制。膏球发育于马五、马五、马五、马五,尤其是马五。白云石对硬石膏球的交代作用和石膏的溶解作用广泛发育于马五、马五、马五、马五、马五、马五、马五、马五地层中。早期方解石、晚期方解石和钾石盐的充填作用主要发育在马五、马五、马五和马五地层中,而在马五、马五地层中不发育。膏球在马五、马五、马五不发育。所以,马五、马五、马五是最好的储集层段马五、马五是其次的储集层段。马五、马五、马五是最差的储集层段。  相似文献   
993.
拆沉作用(delamination)是地球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本文认为,大洋岩石圈拆沉和大陆下地壳拆沉是不一样的:(1)拆沉的物质不同。大洋岩石圈拆沉的物质包括大洋地壳、岩石圈地幔甚至一部分软流圈地幔,它们共同进入地幔深部;而大陆下地壳拆沉仅仅限制在下地壳,不包括岩石圈地幔。(2)拆沉的动力不同。大洋岩石圈拆沉是由板块俯冲引起的,是地幔对流的产物,因此是一种快速的主动的拆沉;而下地壳拆沉是由于下地壳加厚使下地壳密度增加引起的,还要求其下刚性的岩石圈地幔转变成塑性的软流圈地幔才有可能发生。因此下地壳拆沉要克服许多阻力才能实现,使拆沉成为一个漫长的过程,是慢速的和被动的拆沉。(3)拆沉的过程不同。大洋岩石圈拆沉是由板块俯冲触发的,俯冲导致碰撞,大洋岩石圈从根部断裂,拆沉进入地幔。大陆下地壳拆沉由地壳加厚开始,使下地壳转变为榴辉岩相;随后,岩石圈地幔减薄,直至全部转化为软流圈地幔;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大规模的(埃达克质)岩浆,使下地壳榴辉岩的密度大于下伏的地幔,从而引发拆沉。大陆下地壳拆沉不大可能是整体进行的,可能是一块一块地被蚕食、被拆沉的。(4)拆沉后的效应不同。大洋岩石圈地幔拆沉,使热的软流圈地幔上涌,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地质效应:如岩浆活动、地壳抬升、构造松弛以及随后的造山带垮塌等。而下地壳拆沉只引起地壳减薄,高原和山脉垮塌,并不伴有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和地壳抬升等过程。(5)拆沉与岩浆活动的关系不同。主动拆沉导致大规模岩浆活动,而被动拆沉是在大规模岩浆活动的基础上开始的。此外,文中还对"下地壳 岩石圈地幔拆沉"模式提出了质疑,认为该模式有许多难以理解的问题和太多推测的成分,而且与现在保存的地质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994.
内蒙古沙麦岩体:正εNd(t)值的过铝质花岗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沙麦岩体位于大兴安岭中段西坡,是二连浩特-东乌珠穆沁旗花岗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岩体中脉岩和围岩捕虏体较为发育,岩性组合主要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似斑状花岗岩。在化学成分上,沙麦岩体以铝弱过饱和,富硅,全碱含量中等和低磷为特点,标准矿物中刚玉分子大于1%,可归为过铝质 S 型花岗岩。在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上,岩体富 Rb、Th、U、Ta,贫 Ba、Sr、P、Ti,Rb/Sr 比值高,K/Rb 比值低,Eu 负异常明显。在 Nd 同位素组成上,岩体 Nd 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除一件样品ε_(Nd)(t)值为负值以外,普遍以具正ε_(Nd)(t)值为特点,T_(2DM)值介于275.79~1048.41Ma 之间。研究结果表明,沙麦岩体形成于晚中生代后造山的岩石圈伸展环境中,是幔源基性岩浆底侵及其诱发的壳-幔混合岩浆,同化中上地壳泥质围岩并经高程度分离结晶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5.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榴辉岩Ar-Ar定年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羌塘榴辉岩产于红脊山-双湖高压变质带中段的片石山地区,是目前青藏高原内部唯一的榴辉岩产地。榴辉岩多硅白云母~(40)Ar-~(39)Ar年龄 t_p=219.3±1.5Ma;榴辉岩围岩的多硅白云母~(40)Ar-~(39)Ar 年龄 t_p=217.2±1.8Ma,定年结果表明,榴辉岩与围岩经历了相同的高压变质作用,与红脊山-双湖地区蓝闪片岩的高压变质时间是一致的。根据已有高压变质年代学资料,从羌塘的红脊山到双湖、那曲地区的巴青以北、昌都的酉西,直到滇西地区,断续分布长达2000余公里的高压变质带为同一期构造事件的产物,是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向南延伸到滇西的重要依据。榴辉岩的定年数据进一步揭示,冈瓦纳板块与欧亚(扬子)板块的主体碰撞时间在220Ma 左右,同时也是古特提斯洋消亡的时间记录。  相似文献   
996.
贵州七星洞滴水的水文水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贵州都匀七星洞9个滴水点进行厂为期1年的动态临测,结果显示滴水的物质组成直接源自于洞穴环境,即土壤和岩石。而大气降雨携带的物质成分较少。洞穴滴水的化学组成中元素含量变化主要由水运移过程中水-土、水-岩作用导致的岩石溶解-方解石沉淀过程所控制。QXD-1#、QXD-2#、QXD-6#、QXD-7#、QXD-8#由于水运移过程中经过的土壤较薄。水-岩作用对滴水化学特性的贡献略大。稀释作用发生在干旱条件下的QXD-2#滴水点,活塞作用在雨季对QXD-7#、QXD-9#滴水产生影响,在不同的季节,QXD-1#、QXD-3#、QXD-8#滴水点的滴率产生跳跃式变化。这些作用均受控于水的来源差异。所有这些过程对滴水点水化学产生影响但其效果较弱。滴水的Mg/Ca指示了大气降雨的变化,其值受控于洞穴顶板内水运移过程中水-土、水-岩作用下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即岩石的溶解、方解石沉淀过程及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过程等。  相似文献   
997.
地下水在引发边坡病害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普遍认为由于地下水的浸泡降低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值是导致边坡失稳的内部机制。文章以云南元磨公路边坡为实例,对其进行了探究,发现病害边坡主要滑带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其剪切试验所得的内聚力和内摩擦角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于是,文章采用极限平衡方程从理论上论述了地下水在边坡失稳过程中的力学作用,并对比边坡开挖前后入渗系数值的变化幅度,揭示出工程活动与降雨共同对边坡破坏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98.
引力向量和引力梯度张量在局部和全局坐标系间的转换过程是对卫星重力梯度测量进行模拟研究的主要手段和重要步骤.提出了利用计算机符号运算辅助推导该转换过程的新思想.首先通过对该过程进行分析,指出其运算繁琐复杂;然后通过对理论推导过程的分解,确定了引力向量和引力梯度张量在局部和全局坐标系之间转换的各关键步骤;并借助于计算机符号运算实现了这一转换过程的计算机推演,成功地得到了完整的符号公式结果.所编写的符号推演程序在多台计算机的多种平台上获得了一致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计算机符号运算对于公式体系繁杂的卫星重力学理论研究来说具有极大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99.
西安市气候变暖与城市热岛效应问题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1961—2003年西安站和周围4站月平均气温资料, 利用西安站与周围4站气温距平滑动平均变化趋势的差异, 发现该站平均气温有两个明显的上升期, 热岛效应使西安站平均升温1.07 ℃, 并建立了西安市城市热岛效应模型。在此基础上分离了气候变暖过程中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的增温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后勤工作概括地说就是管理、保障、服务。气象后勤工作是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贯彻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成果,以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为指导,在构建新的多轨道、集约化、研究型、开放式的业务体制改革中,气象后勤工作如何适应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建立科学的气象后勤保障体系,发挥保障作用,是每位气象后勤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对吉林省气象后勤工作的管理实践,分析气象部门后勤工作的特点、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科学的气象后勤保障体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