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5篇
  免费   1777篇
  国内免费   1125篇
测绘学   678篇
大气科学   592篇
地球物理   2211篇
地质学   2833篇
海洋学   958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77篇
自然地理   330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298篇
  2021年   379篇
  2020年   252篇
  2019年   340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283篇
  2015年   307篇
  2014年   460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416篇
  2011年   336篇
  2010年   330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381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刘家峡水库西南部水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刘家峡水库西南部水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对采集的5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6种重金属元素Cr、Cd、Ni、Cu、Zn和Pb的含量进行测试,其平均含量分别为77.03μg/g、0.16μg/g、33.53μg/g、32.09μg/g、291.77μg/g、22.44μg/g。在研究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的基础上,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综合判断水库的受污染程度并对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估。6种元素的地累积指数排序依次为:Zn > Cu > Cd > Ni > Pb > Cr;潜在生态风险系数排序依次为:Cd > Cu > Pb > Zn > Ni > Cr;各区域重金属污染程度或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依次为黄河主河道 > 大夏河河口 > 黄河横剖面。综合4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认为对刘家峡水库西南部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贡献率较高的重金属污染因子是Zn、Cu和Cd;综合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认为研究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1) Zn、Cu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染或工业污染;(2) Cd主要来源于工农业活动产生的污染。  相似文献   
992.
黔西北典型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来源对土壤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黔西北玉兰、永昌和杉树林铅锌矿周边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中的Pb、Zn、Ni、Cd、Cr、As、Hg和Cu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了重金属污染状况,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探讨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玉兰和永昌矿区Pb、Zn、Cd和Cu为重度污染,杉树林矿区Pb、Zn、Cd、Hg和As为重度污染,其余重金属为轻度或无污染,综合污染指数显示3个矿区均属重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玉兰和永昌矿区Cd、Hg和Pb及杉树林矿区Cd、Hg、Pb和As为中度或以上生态风险,其余重金属为低生态风险,综合生态风险指数显示玉兰和杉树林为极高生态风险,永昌为高生态风险。主成分分析表明,Pb、Zn、Hg、As和Cd主要源于矿山开采等人为活动,Ni和Cr主要源于成土母质,Cu污染是采矿作业和农业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3.
针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风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扇三角洲砂岩物性空间变化大、优质储集层(孔隙度大于7.4%,渗透率大于0.05×10-3μm2)预测难的问题,在沉积岩石学、地震沉积学以及地震反演和解释理论指导下,综合利用测井、岩心和三维地震等资料开展了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沉积微相描述和优质储集层地震反演研究。建立了风南井区四级层序地层格架,明确了扇三角洲多期水进水退的充填过程,指出SSQ3和SSQ5是优质储集层的发育层系;识别出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河道间和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水道、河口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指出扇三角洲平原是优质储集层发育相带;通过应用高分辨层序地层纵向边界和沉积相横向边界约束,进行分层相控叠后地震波阻抗反演,提升储集层预测精度,在SSQ3和SSQ5预测5个优质储集层发育区,提出3口井的井位建议,钻探均获工业油流。  相似文献   
994.
基于海伦市长发镇1:1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土壤重金属元素和养分元素数据,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18)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0295—2016),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对研究区土壤养分和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将两者叠加分析,对研究区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判定.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养分以丰富及较丰富为主,分别占长发镇总面积的37.49%和62.22%,区内缺乏B、Mo;研究区99.94%的土地为无风险(一等),0.06%的土地为风险可控(二等),风险可控土地主要受Cd及Hg元素的影响;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以一等(优质)土地为主,占评价区总面积的99.66%;研究发现长发镇富Se土地资源面积19.25 km2,土壤中Se含量为0.4×10-6~1.4×10-6,平均值为0.44×10-6;长发镇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的耕地面积138.44 km2,占调查区耕地面积的99.84%,其中绿色富Se、绿色食品产地分别为18.53 km2和119.91 km2.  相似文献   
995.
青海省尕林格铁多金属矿区第四系覆盖层近200 m.矿床以铁矿为主,铜、钴、铅锌多金属矿伴生,进行磁法勘探是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通过对尕林格Ⅱ矿段的地面磁测资料分析,采用二度半反演方法,发现深部存在磁性体.经井中三分量磁测资料的处理和分析,为钻孔布设提供依据,指导钻探施工,在深部找矿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996.
997.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南部古近系沙河街组发育一套湖相浊积扇沉积,砂岩储层以分布范围小、变化快、砂泥岩薄互层发育为特点。基于层序地层格架和储层成因类型的认识,利用纵向精细的测井资料和横向密集的地震资料,综合开展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和地质统计反演"三步骤"储层预测。研究表明:顺物源方向砂体呈前积叠置,分布较连续;而垂直物源方向,砂体分布变化快,多呈透镜状分布。受浊积扇南部断层下降盘的控制,南部砂体总体上较厚,浊积水道砂体也相对较厚。应用效果表明: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和地质统计反演"三步骤"储层综合预测技术比较适合稀井网、大井距条件下的储层精细预测。  相似文献   
998.
福建省浦城县是水稻和薏米的重要产区,土壤环境质量和有益营养元素的含量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基于福建省浦城县1: 5万比例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研究区土壤植物生长必需营养元素、重金属环境质量和植物生长有益元素Se进行了评价,为研究区优质土地开发、特色农产品种植、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提供了科学依据。评价结果表明: 植物生长必需大量元素有机质、N及碱解氮总体处于丰富—适中状态,P总体处于适中—缺乏状态,速效磷处于缺乏—很缺乏状态,K及速效钾含量丰富; 植物生长必需中量元素S的分布情况主要以丰富—适中为主; 植物生长必需微量元素Fe、B、Mn处于很缺乏状态,Mo的分布主要以很丰富—丰富为主,Zn和Cl的分布主要以很丰富—丰富为主; 植物生长有益元素Se总体处于适量状态,富硒土壤面积为6.41 km2。整体而言,浦城县土壤重金属元素达到了一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具备发展绿色农产品的土壤环境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999.
鄱阳湖是我国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对调节流域的水沙变化有着重要作用。由于鄱阳湖湖区面积广,内部差异大,单一的悬浮泥沙反演模型不足以准确反演出湖区的悬浮泥沙浓度。以实测的反射光谱数据、泥沙浓度数据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分类后的反演模型,即根据实测数据的光谱形态特征分类出5种典型的水体类型。在此基础上,将分类后的各类水体分别建立各自合适的反演模型进行反演。结果表明基于水体分类的经验模型反演达到满意效果,平均绝对误差为0.00217g/L,平均相对误差为3.022%。基于分类后的经验反演模型适用于鄱阳湖悬沙浓度分布的监测研究,有助于更加宏观、准确的掌握鄱阳湖泥沙浓度的空间分布和变化,为保持鄱阳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将劈窗算法(SW,split window algorithm)应用于Landsat8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完全基于Landsat8数据本身不需要借助外部数据源,克服了传统地表温度反演依赖MODIS水汽产品外部数据造成的局限,实现利用Landsat8热红外数据反演得到较高空间分辨率的地表温度产品。以美国Walnut Gulch流域为例进行SW算法地表温度反演,并与SC算法结果、MOD11-L1地表温度产品和实测地表温度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SC(generalized single-channel algorithm)算法和MOD11-L1地表温度产品相比,SW算法应用于Landsat 8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取得较好的效果,平均误差最小为0.89K,相关系数最高为0.9841,反演结果和实测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