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9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406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1158篇
海洋学   592篇
综合类   122篇
自然地理   228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21.
临洪河口现代沉积环境及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江苏北部临洪河口不同区域的表层与柱状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石英颗粒表面微细结构和沉积物的测年分析以及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分析.将河口划分为不同的沉积环境区.探讨了不同沉积环境中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石英颗粒表面微细结构、沉积速率以及重金属元素分布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临洪河口可以划分为低潮滩上的波浪与潮流强烈混合作用区、高潮滩上的弱潮流作用区、口门附近的潮流与河流强烈混合作用区和河道内河流与潮流弱混合作用区。重金属的含量在柱样的30~40cm深度呈现向表层递增的趋势,Hg的污染比较严重.其他元素基本无污染,整个河口区域的生态危害性严重;沉积物粒度分布不是该区域重金属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污水排放量增加、氧化还原层位、沉降方式和不同沉积区的水动力环境是影响本区域重金属元素分布和累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22.
垃圾填埋场对周边地质环境影响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垃圾填埋场对周边地质环境的污染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其影响因素复杂,不仅与MSW的性质有关,还与垃圾填埋场的类型及其所处地质环境有密切关系。为分析垃圾填埋场中的渗滤液、重金属以及其他有害物质对周边地质环境(地下水环境、土壤环境)的影响规律,对大量相关文献和实验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渗滤液是垃圾填埋场影响周围地质环境最为重要的因素,对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情况和防治方法进行了探讨;同样渗滤液也是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载体,重金属在土壤剖面中的滞留量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具有积累性和滞后性特点,随着填埋时间的延长污染加重。最后,根据其污染途径和污染规律,提出了相应具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23.
刘超  李超  孟莎  刘淑君  周斌 《海岸工程》2022,41(1):79-86
分析了渤海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u,Pb,Zn,Cd和Cr)含量及分布特征,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渤海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此5种元素含量均未超出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一类标准.Cu、Pb、Cd、Cr分布特征基本相似,高值出现在站位4和站位11,Zn的分布特征不同,质量分数变化很大,存在明显的高值...  相似文献   
924.
滇西沘江沉积物剖面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连续提取法测定流经兰坪金顶铅锌矿区的沘江3个沉积物剖面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Pb、Zn、Cd和As在流域的分布特征和在沉积物剖面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距矿山75km的河段沉积物中,浅层沉积物中4种金属元素均污染严重,金顶铅锌矿是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随着矿山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污染程度加深。4种重金属元素中Cd活性态比例高,且污染程度最强、范围最广、深度最大,Zn、Pb次之,As污染相对较轻、范围较小。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研究结果表明,浅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表现出中等—很强的生态风险性,产生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元素是Cd,其后依次是Pb、As和Zn。  相似文献   
925.
第二松花江中上游悬浮物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悬浮物是河流重金属元素的主要迁移载体。对第二松花江中上游悬浮物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二松花江中上游悬浮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大;枯水期悬浮物主要以吸附重金属元素能力强的粘土矿物为主,而丰水期则以长英质矿物碎屑为主;枯水期悬浮物重金属元素含量明显高于丰水期;工业污染是导致吉林市区河段悬浮物中As、Cu、Zn、Cd、Pb和Hg元素含量远高于松花湖和下游河段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26.
本文提出了用于绘制土壤上层过湿土地水温状况图的微波和光带地表航空航天遥感调查结果。表明,在一些地方土壤中堆积的重金属接近潜水埋深面。  相似文献   
927.
Rain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series in Qianliyan Island (southern Yellow Sea) and Shengsi Archipelago (East China Sea) between May 2000 and May 2002, chemical analysis for pH values,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Cu, Pb, Zn and Cd) and nutrients (NH4^-, NO3^-, PO43^-, SiO32^-) were performed.Results indicate that concentrations of most of the heavy metals and nutrients in rainwater show clear seasonal variation, i.e. high level in winter and low level in summer. Regionally, concentrations are higher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than in the East China Sea, but the annual input of heavy metals into oceans by wet deposition is similar in both stations. However, the input of nutrients by wet deposition in the East China Sea is 2-3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In individual, Pb and PO4^3- are input to the sea mainly by dry deposition; whereas Cu, Zn, Cd and N compounds are input dominantly by wet deposition, the N/P ratios in the rainwater from two stations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seawater, showing a significant impact of atmospheric wet deposition on marine production and biogeochemical circulation of nutrients in these sea regions.  相似文献   
928.
获得50多种元素和指标的高精度数据。数据系统地展示了我国重要地区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和组成特征,是一项原始性创新成果,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广泛应用价值,为地学、农学、环境学、生态学、生物学以至生命学等各学科领域建立了大信息量的、内涵丰富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929.
随着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全面展开,海量数据随之产生,但目前尚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或认可的评价系统。笔者在对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系统详细设计的基础上,选用国产流行的GIS软件(MapGIS6.7)为工作平台,完成了评价系统软件的二次开发,进行了土壤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介绍了评价所需要的软、硬件配置条件和选择方法,探讨了在评价过程中,实现图形输入、筛选因子、确定权重、计算评价属性值、形成评价图和进行空间属性分析等的基本技术要点和工作流程,该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库(实测数据、图形数据),评价系统,属性统计和查询系统。  相似文献   
930.
郑克丽 《福建地质》2011,30(4):341-346
采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福州市230件表层土壤样品中7种重金属(Hg、Pb、Cr、Zn、Cu、Cd、As)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州老城区达中等危害程度,个别已达较强的危害程度,并且以Hg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