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91篇
  免费   1954篇
  国内免费   2575篇
测绘学   753篇
大气科学   298篇
地球物理   812篇
地质学   10185篇
海洋学   482篇
天文学   98篇
综合类   1000篇
自然地理   392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377篇
  2022年   483篇
  2021年   519篇
  2020年   357篇
  2019年   442篇
  2018年   345篇
  2017年   368篇
  2016年   410篇
  2015年   427篇
  2014年   640篇
  2013年   459篇
  2012年   609篇
  2011年   531篇
  2010年   475篇
  2009年   400篇
  2008年   440篇
  2007年   442篇
  2006年   368篇
  2005年   342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344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275篇
  2000年   320篇
  1999年   373篇
  1998年   339篇
  1997年   297篇
  1996年   269篇
  1995年   229篇
  1994年   221篇
  1993年   190篇
  1992年   480篇
  1991年   573篇
  1990年   477篇
  1989年   376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4年   2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9 毫秒
991.
兴都库什-帕米尔中源地震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启泓 《地震学报》1999,21(3):233-240
利用新疆和前苏联中亚地区地震台网地震目录资料所展现的兴都库什帕米尔S形倾向反转形态的中源地震带特点,结合震源机制解以及构造应力分析认为:该中源地震带可能是由于印欧两个板块的对撞,岩石圈上地幔出现挤压破裂而形成的;在扭力矩的作用下,地震带倾向反转部位的不断扭裂,可能就是中源强地震原地重复发生的原因;并从地震活动划分的角度,明确了中源地震带与南天山西部浅源多震区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992.
实验较好地模拟了韧性剪切作用过程中SiO2“释放-局部迁移”的迁移过程。实验结果表明:400℃条件下,绢云母,绿泥石等矿物在韧性剪切作用下分解,解释出大量SiO2,在成矿流体的参与下发生局部迁移,聚集。要使SiO2发生大规模的迁移,富集,还需要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如脆性剪切变形)。  相似文献   
993.
湘西南石英脉型金矿矿物流体包裹体pH值和Eh值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湘西南石英脉型金矿床为例,研究p H、Eh 估算值的结果表明利用围岩蚀变反应方程以及采用碱金属离子、卤素元素离子估算pH 值是不完善的。本文根据热力学原则( 相平衡、电价中和) 提出了矿物流体包裹体成分体系计算pH 估算值的方法,并且讨论了测试包裹体时气体成分外逸是影响pH 和Eh 估算值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4.
扼要介绍了川西炉霍裂谷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地质特征, 通过地层和岩石中元素丰度特征,稀土元素、同位素、微量金的可化性实验等系统分析, 提出炉霍裂谷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成矿物质来自三叠纪地层中的细碎屑质浊积岩建造和裂谷海底火山作用提供的深源物质。并讨论了矿质初始富集的机制。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地质、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等方法,研究总结了东天山觉罗塔格地区金矿的基本特征和各类型金矿间的相互关系。发现该区的中深成热液金矿(包括韧性剪切带型及岩浆热液型)和浅成热液金矿分带相邻产出;前者受康古尔—黄山缝合线为主体的推覆隆起带控制,后者受推覆带后侧的石英滩—雅满苏同碰撞伸展带(喜马拉雅型伸展带)控制;成矿时代相互对应,都形成于碰撞造山期(295~244 Ma)。将这样的两个矿带统称为成对金矿带。  相似文献   
996.
我国浅成热液金矿的分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相浅成热液金矿是个大概念,是数类金矿的统称。目前对其的分类,不适应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需要。本文主张以成矿地球动力学环境和矿床本质特征为准则,实施浅成热液金矿的分类。对类型的划分努力体现成因类型和工业类型相结合的原则,并充分反映我国的特点。在矿床类型具体命名时,突出成矿时的浅成深度。文中将我国浅成热液金矿分为浅成脉型、浅成斑岩型和浅成矽卡岩型等三大类八个亚类。陆相浅成热液金矿在我国有广阔的找矿前景,而且在地质产状和成矿作用等方面与国外的殊为不同,值得对其作深入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97.
曲家金矿位于胶东焦家成矿带中段,为新城金矿和马塘金矿的深部延深,矿体赋存深度300~1300 m。对区内32个钻孔岩心样品进行了取样,获得了34个元素的分析数据,研究了各元素的浓度分带及成分分带。发现多元素在此深度范围内除沿矿体轴向有迁移成晕外,在垂向上也有迁移和成晕现象,这对于穿透性地球化学和原生晕找矿机理研究有重要意义。同时发现成矿元素在成矿带轴向和垂向上的扩散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矿体部位,成矿热液中元素浓度、热液的温度压力、围岩化学活性和可渗透性等,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复杂性。原生晕的高浓度带主要沿断裂蚀变带分布。用格里戈良法和重心法确定的轴向成分分带,在深部有头晕元素与尾晕元素的叠加,预示深部仍存在隐伏金矿体,这与西部邻近招贤勘查区深部发现金矿体的勘查结果相符。垂向上从浅到深成分分带性存在差异,垂向上易在浅部浓集的元素为Se、Cd、Mo、Hg、Bi、S、F、Cu、Ag,成矿带附近浓集的元素为Sb、As、Au、W等,As、Sb在垂向上的迁移能力弱,主要沿轴向迁移。当浅部多个元素同时达到K2O≥4.57×10–2,Au≥0.8×10–9,Ag≥0.057×10–6,Cu≥2.5×10–6,Bi≥0.08×10–6,Hg≥17×10–9,S≥0.0583×10–2,Mo≥0.74×10–6,W≥0.55×10–6时,指示深部发现金矿体的可能性较大,Hg·Ag/(As·W)、Bi·Hg/(As·Au)指数可用来判断金矿体的埋深。  相似文献   
998.
本文从三条典型含金蚀变破碎带入手 ,通过对其次生富集带的分析、对比、归纳 ,揭示出次生富集带的深度、厚度和品位变化规律 ,并进一步从理论上阐明次生富集带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99.
总结了我国清末至民国初期(1840—1920年)长达80年的金矿开发概貌,按现行政区划,共涉及21个省。对各省的金矿,既扼要探讨历史沿革,又尽量地汇集具体产金地名及有关地质矿产信息,期望达到治史与古为今用相结合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通过对桂西北地区金牙、高龙两个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进行的近场源激电法试验,在已知矿体上均获得较明显的极化率异常,其辅助参数(Js、Gs、Ps)亦有显示,其异常形态大体与矿体或矿化体产状一致。该法对寻找和评价该类型金矿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