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4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641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3篇
  1951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土壤中钙形态的连续浸提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海  王世杰 《岩矿测试》2007,26(6):436-440
通过改进的连续浸提技术,把土壤钙的赋存形态划分为5个类型:水溶态、交换态、酸溶态、有机结合态及残渣态,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各形态钙含量及总钙量,各形态钙的加和值与测得的总钙量基本相符,且各形态钙8次浸提的相对标准偏差基本在10%以内。探讨了改进的连续浸提方法提取条件(包括浸提剂、水土比、提取时间、离心速率及离心时间等)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各形态钙可以满足生态地球化学土壤样品评价需要。  相似文献   
42.
磷矿石中磷、钙、镁、锶、氟测定方法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琳 《贵州地质》2007,24(4):322-324
本文系统分析了磷矿石高含量磷、钙、镁、锶、氟诸元素存在时对其测定的相互影响及其测定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国内分析工作者针对该问题,对诸难测元素在常规分析方法方面的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43.
黄钾铁矾蚀变带,是黄铁矿风化(氧化)后的产物,他在风化(氧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硫酸,酸性介质不仅对砼产生严重腐蚀,同时对水工金属结构同样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发电洞竖井砼直接浇筑在黄铁矿脉上,60 cm厚的钢筋砼仅半年时间被腐蚀穿,在国内外水工建筑物中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44.
珠穆朗玛峰地区大气气溶胶元素成分的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对珠穆朗玛峰地区大气气溶胶化学民分进行了观测和分析。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珠峰地区大气气溶胶以Al,Ca,Si,K,Fe等地壳元素为主,地壳元素占总元素浓度的82%以上。S,Pb等与人类活动影响有关的污染元素含量很低。元素S浓度为91.64ng.m^-3,元素Pb浓度仅为2.93ng.m^-3,接近于格陵兰地区的浓度,从气富集因子来看,来自地壳成分元素的富集因子要小于北京地区。而As,Pb等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气溶胶元素的富集因子也比北京地区低得多。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对珠峰地区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5.
46.
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等现代微观微区测试手段,对高炉矿渣及含硫高的矿山尾矿砂混合体系的水化反应过程进行检测和分析,了解这一过程中新、旧物相的变化情况,通过对主要新生相钙矾石的生长和生成量的检测,选出理想的激发剂和合适的养护时间,从而给出以高炉矿渣作粘合剂,以富硫尾矿砂作骨料研制新型建筑材料的具体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7.
位于四川西北部的黄龙和九寨沟自然地质公园以其独特的高寒岩溶地质景观(钙华景观和层湖叠瀑景观)蜚声中外,被列为世界级风景区,本文介绍了黄龙钙华景观,将其分为钙华滩流,边石坝彩池,钙华瀑布,钙华洞穴和钙华泉,描述了九寨沟优美原层湖叠瀑景观,以及各主要景点的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48.
Poli  GE 于介江 《世界地质》1992,11(4):48-54
微粒包体作为基性岩浆和重熔酸性岩浆I型或S型之间岩浆混合或/和混合期存在的标志,其成因和意义可被重新评价。基于含微粒包体花岗岩套中所观察到的地球化学特征和露头关系,已经提出了用于研究微粒包体和寄主岩组合的一种模式。该模式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注入作用;第二阶段:演化作用;第三阶段:混合作用,这是在基性岩浆注入到重熔的地壳环境中发生的。在第一阶段,比酸性岩浆温度更高、粘度更低、几乎完全为液态的基性岩浆通过一次或多次注入作用侵入到酸性岩浆中。两个体系并不容易混合,仍作为独立的单元存在,直至达到了热平衡和粘度相近的时候才能发生混合,并且,沿着二者的边界基性岩浆冷却。酸性岩浆被加热。在第二阶段,基性岩浆既经历了伸展、对流搅动和与酸性岩浆混合的物理作用,又经历了晶体分离和与酸性岩浆混染(混染分离结晶作用)的化学作用。这些物理和化学作用的再循环便导致了微粒包体和进一步演化了的熔体的形成。这种熔体与酸性岩浆已达到了热平衡。因此,微粒包体记载了基性岩浆演化的各个阶段。在第三阶段,基性岩浆进一步演化的产物(成分上为英云闪长质到花岗闪长质)和酸性岩浆参与了两端元的混合作用。该作用可用于解释含微粒包体花岗岩类深成岩的地球化学演化。该模式阐明了复式岩基形成过程中产于深成环境中的各种岩浆作用,并且也提出了有关英云闪长质深成岩成因的某些想法。最终,所观察到的微粒包体单独产出的这一特性表明微小几何学(一种相对新的数学概念)在了解粘性流体混乱流机制方面可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即基性岩浆的混合和伸展作用动力学。  相似文献   
49.
肇东陨石低钙辉石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婉康  王岩国 《矿物学报》1992,12(2):102-110,T002
在肇东陨石低钙辉石中观察到各种堆垛缺陷,包括斜方-单斜辉石相转变、畴结构、2.7nm长周期结构以及自然界极为罕见的奇数倍八面体层堆垛缺陷——1.35nm等。高分辨像所揭示的1.35nm的新特征是可以重复两次。文中提出1.35nm的结构是“A+B+A-”型。1.35nm片晶仅见于3,4型球粒陨石,因而它可作为由原顽火辉石淬冷形成的、末遭受后期热变质的典型结构。奇数倍0.9nm宽度单斜辉石片晶在吉林陨石(H5)、安龙陨石(H5)及东台陨石(LL6)中均有出现,它表明这些陨石的辉石都曾由原顽火辉石转变而成。 肇东陨石低钙辉石中相当频繁的相变以及高能量的奇数倍0.45nm层堆垛缺陷的存在,可能表明该陨石形成于退变质过程。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