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8篇
  免费   519篇
  国内免费   1182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26篇
地质学   3520篇
海洋学   229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57篇
自然地理   235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5篇
  1982年   5篇
  1949年   3篇
  1944年   8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3篇
  1941年   3篇
  1934年   8篇
  1933年   3篇
  1926年   5篇
  192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西范坪斑岩铜矿钾硅酸盐化作用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范坪铜矿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斑岩型铜矿床。伴随铜矿化发生了强烈的钾硅酸盐化。蚀变作用使成矿主岩的 Si O2 ,K2 O增加 ,Ca O,Na2 O,Fe2 O3 减少 ;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降低 ;L REE减少 ,L a N/ Yb N 比值升高 ,δEu值降低。通过研究认为 ,西范坪铜矿成矿母岩是富钠 (Na2 O>K2 O)斑岩 ,而不是富钾 (K2 O>Na2 O)岩石 ,这说明相对富钠的斑岩也能成矿。  相似文献   
62.
四川盐源西范坪斑岩铜矿床中存在大量钾长环斑结构。研究表明这一结构是由正在冷凝的岩浆分泌出的成矿流体与刚结晶的斜长石相互作用形成的。在流体-矿物相互作用过程中,流体从已经结晶的矿物尤其是黑云母中萃取出大量铜等成矿物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体系的成矿能力。钾长环斑结构的出现不仅为矿床的岩浆热液成因提供了佐证,而且是一种良好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3.
64.
铬酸根离子在羟基铁离子一蒙脱石体系中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矿,电镀,制革等行业废物排放及含Cr矿物风化可造成一些地区土壤和地下水的Cr污染,Cr主要以三价和六价形式存在,其中Cr(Ⅵ)有强的迁移能力,对动植物均有很强的毒害性。研究了在氧化,酸性条件下,土壤及土壤溶液中的蒙脱石和羟基铁离子共存时对铬酸根离子(主要以HCrO4^2-)和CrO4^2-等Cr(Ⅵ)形式存在)的吸附行为,进行了蒙脱石,羟基铁离子,Cr(Ⅵ)离子添加顺序不同的3个系列的实验,重点研究了Cr的初始质量浓度,溶液pH值,环境温度,吸附时间,溶液离子强度对3个系列Cr吸附行为的影响,并与羟基铁离子体系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蒙脱石-羟基铁离子体系的Cr吸附能力明显强于蒙脱石而低于羟基铁离子,其Cr吸附率随Cr初始质量浓度,温度的升高和吸附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随离子强度的升高而升高,而pH值对不同系列的Cr吸附率有不尽相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66.
在合理构建华南印支期地质-物理模型的基础上, 利用FLAC软件, 模拟了该区印支期过铝质富钾花岗岩形成与基性岩浆底侵, 及陆壳变形叠置加厚两种动力学背景的可能联系. 模拟结果表明, 220 Ma±的基性岩浆底侵能导致地壳含水矿物相岩石的深熔, 但除非印支期存在大规模基性岩浆的底侵作用, 否则其热效应持续时间和热效应波及范围难以形成具大岩基规模的湖南印支期花岗岩. 在陆壳叠置加厚模型中, 地壳的叠置加厚可导致中下地壳界面温度升高到700℃以上, 引起片麻质岩石熔融, 当加厚因子达1.3, 白云母矿物脱水熔融产生的熔体达到熔体流动临界比例(≥20%), 从而形成花岗岩基; 结合印支期挤压逆冲推覆构造和同期基性火山岩极少出露的地质事实, 认为陆壳变形加厚可能是湖南印支期构造岩浆作用形成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67.
青海省盐湖钾、镁、锂盐资源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严军  黄小良 《盐湖研究》2002,10(4):63-69
论述了青海省盐湖资源中钾、镁、锂盐工业的资源状况、生产现状以及开发利用的迫切性 ,并对钾、镁、锂盐资源的综合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8.
我国钾肥需求量逐年增加,80%需要进口,但同时又有大量的低品位非水溶性钾矿资源没有利用,利用非水溶性钾矿生产长效钾肥既能缓解钾肥短缺的矛盾,又可以解决普通钾肥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长效钾肥原料分布广,生产和施用技术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普及形成产业化,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将会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9.
紫色母岩不同粒级风化物钾素形态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翔  朱波 《山地学报》2003,21(4):482-486
通过自然风化分析研究了侏罗系蓬莱镇组(J3p)、沙溪庙组(J2s)、遂宁组(J3s)和白垩系城墙岩群(K1C)紫色母岩不同粒级风化物钾素形态,结果表明其全钾随风化物粒级的增加而增大,>0.5 mm的粒级,平均比<0.5 mm粒级多0.4~8.95 g/kg;水溶态钾平均含量均较高,变化在20.61~37.87 mg/kg之间.且有随粒级增大而减小的趋势;遂宁组母岩交换性钾平均含量最高,为123.91 mg/kg.城墙岩群母岩平均含量最低,仅60.07mg/kg,其钾素有效性最低.>2 mm粒级风化物,其交换性钾含量较高;同一种母岩,非交换性钾含量高的集中在0.05~1 mm粒级中,最低集中在2~10mm粒级中;粒级越大,其结构钾含量越高,紫色母岩风化过程中,结构钾也在不断释放,风化程度越高,其结构钾释放越多.  相似文献   
70.
在常温条件下合成了两种钾、钠的钼酸盐晶须 ,用FT -IR和XRD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 ,SEM照片清晰表明这两种化合物为针状晶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