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4篇
  免费   519篇
  国内免费   1177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26篇
地质学   3512篇
海洋学   229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56篇
自然地理   23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5篇
  1982年   5篇
  1949年   3篇
  1944年   8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3篇
  1941年   3篇
  1934年   8篇
  1933年   3篇
  1926年   5篇
  192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本文通过一种罕见畜结石的矿物学研究,阐明了这的矿物组成,并探讨了畜结石的成因及其矿物的相转变过程。在对畜结石进行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地质作用过程中碳酸盐岩石,特别是方解石矿物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962.
963.
藏北双湖地区中侏罗世早期腕足动物群的发现及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遵仪  史晓颖 《地球科学》1990,15(3):251-256
  相似文献   
964.
965.
通过对个旧斧石晶体的微形貌、化学成分及生成条件的研究认为,个旧产出的斧石种类属于铁斧石,它是在fo_2=10~(-21)—10~(-31),中偏高温溶液中生成的.应用晶体人工生成的研完成果表明:斧石晶体表面台阶是溶液中的溶质通过体扩散形成的;而不同密度台阶的叠置则反映了晶体生长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966.
967.
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离不开一定含量范围内的微量元素,过量或缺乏会造成毒性或影响健康。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硒、锌、钼、锰、磺、氟、钴、铬、铜等。  相似文献   
968.
新的规则间层矿物—绿泥间蜡石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孔you华  彭秀文 《矿物学报》1990,10(4):289-298
绿泥间蜡石产于浙江青田某叶蜡石矿床的刚玉球空隙中,属火山热液成因,与刚玉、硬水铝石、叶蜡石、绿泥石、埃洛石等共生。集合体呈放射状,直径0.8—2.0mm,晶体0.4—1.2mm;二轴晶(-),具有波状消光。衍射只出现00l线;l=1—18;c_V=0.313。平均层厚23.397。晶体存在微分凝的锂绿泥石。探针下未发现分凝边界。探针、原子吸收及热分析仪的分析结果:Na_2O 0.063,K_2O 0.012,Li_2O 1.57,Fe_2O_3 0.60,Al_2O_3 44.80,SiO_2 41.61,H_2O~+11.296,总计99.951,该值含分凝的锂绿泥石。00l条纹间距为23.4,与之平行的锂绿泥石间距为14.2;此外,还对该矿物作了红外吸收和差热分析。  相似文献   
969.
广绿石的矿床地质与工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井生 《广东地质》1990,5(1):81-84
  相似文献   
970.
一个已埋藏的古造山带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研究磨拉石与造山带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扬子板块东缘志留系磨拉石的沉积学特征和物质成分特点,进而推测出在磨拉石堆积区东侧(相当于现代长江口外)有一条近南北向的古造山带,该造山带始形成于奥陶纪末,现在已被剥蚀并被深埋于地下。这对重新认识华南大地构造演化及古生代油气分布规律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