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418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236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0年   4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铁氧化物-铜-金(IOCG)型矿床:基本特征、研究现状与找矿勘查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国际上对IOCG型矿床的研究如火如荼,中国则刚刚起步。文章全面评述了IOCG型矿床的研究现状,包括IOCG型矿床的定义、全球时空分布特点、成矿环境、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矿体形态特征及围岩蚀变、矿床的形成过程、找矿评价标志等。最后,文章从IOCG型矿床的角度,对中国某些矿床进行了思考,认为长江中下游宁芜和庐枞盆地内的玢岩铁矿可能属IOCG型矿床,河北邯邢铁矿和湖北大冶铁矿也有IOCG型矿床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992.
区域成矿规律对华南大地构造属性的联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胡受奚  徐金芳 《中国地质》2008,35(6):1045-1053
关于华南大地构造属性,长期存在古陆或克拉通与地槽褶皱带或造山带两种观点。根据华南很少出露早前寒武纪地质体,广泛发育1.0Ga以后的巨厚地槽相沉积物,经历了1.0Ga以后的多旋回构造运动,发育多期次花岗岩类等事实,笔者认为华南是造山带,而非古陆。考虑到世界著名地台或古陆均不产钨矿,而华南是世界最重要的钨矿省,本文通过分析钨等元素成矿地球化学原理,结合介绍华南含钨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点及其形成构造背景,从区域成矿规律角度论证了华南是造山带。  相似文献   
993.
甘肃寨上金矿床中白钨矿矿体的发现及其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位于西秦岭礼(县)-岷(县)成矿带西段的寨上金矿床,是近年发现的一个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在研究甘肃寨上金矿床物质组分的过程巾,笔者通过对岩矿石的等离子质谱分析和对矿物的反光显微镜下观察、电子探针分析,发现寨上金矿床存在白钨矿的富集体。根据化学成分圈定出了独立的白钨矿矿体.确认该矿床为金-钨-锑(自然金-白钨矿-辉锑矿)建造矿床。其与四川西北部马脑壳金-钨-锑矿床在地质背景、含矿岩石、矿化形式、矿物组合、元素组合和成矿过程相似。鉴于在川甘陕三角地带泥盆系-三叠系中类似寨上的金矿床、矿点众多.注意在此类金矿中分析和评价钨等有用组分,对提高金矿的综合利用价值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94.
使用激光拉曼光谱测定了南岭三个典型钨锡铍矿床的水晶、绿柱石、锡石和香花石中单个流体包裹体气、液相的成分,除H2O外,气、液相中均含有大量的CO2,烃类普遍存在,其中以丙烯最重要。南岭W—sn矿床成矿流体可能是花岗质岩浆在岩浆-热液过渡阶段不混溶的流体分离形成的。在成矿晚期,围岩热接触变质释放出的N2连同循环的大气水进入成矿流体。  相似文献   
995.
印度河文明兴衰和地理环境变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班武奇 《地理研究》1998,17(3):249-257
历史学界证实,约发端于公元前3000年的印度河文明,历经千年辉煌后,突然衰落了。此文着重探讨了与这一兴衰过程相伴的地理环境变迁问题。初步结论是:印度河流域的热带森林,孕育了古代农业,并成为阶级社会诞生、发展的自然基础。青铜利刃、文明之火,砍尽、烧光了一片又一片原始森林,终于引发了良性生态平衡的崩解,导致难以逆转的沙漠化过程,使一个兴旺的古代社会衰落到死亡的边缘。雅利安人的入侵和其后的漫漫风沙,彻底埋葬了印度河古代文明。  相似文献   
996.
下庄铀矿田一种新型交代蚀变糜棱岩铀钨矿体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徐达忠 《铀矿地质》1998,14(3):133-141
通过蚀变岩重砂分析、显微镜观察及化学成分的研究,确定竹山下露天采场及七号坑采场原称“辉绿岩”实际上是一种黑云母化、角闪石化、绿泥石化、电气石化和水云母化的绿色气热交代花岗岩的蚀变岩。该绿色蚀变岩中普遍发育白钨矿化和晶质铀矿化。在下庄铀矿田中首次发现了晶质铀矿与白钨矿的共生矿体。  相似文献   
997.
998.
柿竹园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条件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柿竹园矿床形成于极为有利的地质 地球化学条件 ,主要是 :( 1 )特别富集挥发分与钨锡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 ;( 2 )有特富挥发分和成矿元素的岩浆热液 ,即熔 -流体系统 ;( 3)充足的矿源及挥发分源的多源补给 ;( 4)侏罗纪蓄水盆地提供渗滤、对流的水源与部分动力 ;( 5 )极有利的构造部位 ,包括 :地块边缘环境、多组断裂面交叉部位、表层缓倾剪切面与复向斜轴部复合部位 ;( 6 )多期次岩浆热液活动和矽卡岩、云英岩及脉体的叠加 ;( 7)极优的运矿与聚矿的地层介质环境 ,即在下古生界及震旦系硅铝质细碎屑岩中运矿 ,在泥盆系碳酸盐及蚀变的矽卡岩中定位 ;( 8)极佳成矿机构的匹配 ;( 9)良好的保存和产状条件 .最后提出了两个成矿模式图  相似文献   
999.
The Qixia gold depos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quartz vein-type deposits hosted in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east of Shandong, China. Compositionally the wolframite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gold mineralization in the deposit is rich in iron, but poor in manganese, showing that this mineral crystallized from hydrothermal solution at low temperature. The temperatures at the main metallogenic stage of the Qixia gold deposit are within the range of 160–270°C. The gaseous phases in fluid inclusions are dominated by H2O and CO2, while Na+, Ca2+ and Cl are the major species in the fluid phase with K+ and F present in relatively small amounts. The salinities of fluids are 4.2 wt% –8.0 wt% NaCl equiv. Meanwhile, the fluid is characterized by either Ca2+ < Na+ < K+ (in five samples) or Na+ < Ca2+ < K+ (in two samples), quite similar to the composition of ore-forming fluid derived from meteoric water. Primary data on the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ore-forming fluid fall within a wide range: = − 56‱ − 95‱. and = − 3. 6‱ − 4. 5‱ relative to SMOW. These isotopic values fully reflect the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meteoric water which has exchanged with the metamorphic rocks of the Jiaodong Group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W/ R ratios, and the metallogenic process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W/R ratios. The Rb-Sr isochron age of the Qixia gold deposit is 125.8 ± 1.7 Ma, with (87Sr/86Sr)i being 0.7168, and the time interval between the gold deposit and its country rocks (granite or metamoprhic rocks) is very large. The formation of the Qiaxia gold deposi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volution of geological history in eastern Shandong, and a genetic model in which the deep convective circulating meteoric water reacts with the country rocks can be used to explain the metallogenic mechanism of the deposit. This project was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49000020).  相似文献   
1000.
粤北大沟谷钠长石岩型金矿床的构造—热液成矿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粤北大沟谷钠长石岩型金矿床位于清远市新洲地区,产在由震旦纪和寒武纪实质地层组成的新洲逆冲推覆构造的外来系统之中,并受同推覆期Ⅱ级推覆期层带及其下盘结构所控制。印支晚期-燕山期的早阶段,在大沟谷金矿区形成两个对顶分布、枢纽走向(NNW)的大型平卧褶皱(RF1和RF2),以及倾向SNN的低角度推覆断层带(F^3I、F^4I)。印支晚期-燕山期的晚阶段,沿着平卧褶皱转折端带和推覆断层带相继发生6次热液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