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96篇
地质学   329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加肋土工膜与砂土界面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俊丽  张孟喜  张文杰 《岩土力学》2011,32(11):3225-3230
高密度聚乙烯(high-density polyethylene,简称HDPE)土工膜与土之间的抗剪强度较低是填埋场沿底部衬垫失稳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尽管糙面土工膜与黏土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大,但随着应力积累,糙面土工膜很容易被拉裂,或者由于表面的颗粒被磨掉而使界面摩擦性能降低。在传统土工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非满布单层加肋土工膜,并进行大量的界面直剪试验,研究在不同正应力和加肋间距下土工膜与砂土之间的界面特性、强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条状土工膜提高的是黏聚力,其内摩擦角有所下降,而块状土工膜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随着加肋间距的减小,黏聚力逐渐的增大,而内摩擦角超过一定值后,又随着加肋间距的增加逐渐减小,这说明加肋间距存在一个最优值。加肋土工膜相比于光面土工膜、糙面土工膜,在提高界面抗剪强度的同时,依旧保持其较好抗拉裂性能,是一种较好的新型土工合成材料。  相似文献   
92.
详细介绍了锦屏一级水电站工程地下厂房岩锚梁试验过程、安全监测方法及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岩锚梁锚杆应力、接缝开度、围岩变形及锚索荷载变化主要由围岩二次应力调整引起的,试验荷载引起的增量远远小于各监测物理量,岩锚梁大多数锚杆承受拉应力,C锚杆的应力增量比A、B锚杆的应力增量反应更敏感;锚杆应力增量随着埋深增加迅速减小,岩锚梁荷载试验全过程中各监测物理量变化均小于设计控制标准值。建议在围岩变形较大的条件下,岩锚梁的设计、施工应考虑围岩和岩锚梁共同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为实现结构刚度可在一定范围内渐变,同时充分发挥组合钢板的性能,介绍一种新型高层抗震加固结构体系—组合深梁。通过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下,2个组合深梁填充钢框架结构模型试验,得到内填组合深梁钢框架结构的滞回曲线。试验过程中,混凝土板限制了钢板失稳变形,钢板塑性得以发展;组合深梁最后耗能破坏,随后钢框架发生破坏。试验结果显示:组合深梁主要由钢板部分来承担水平剪力和弯矩,混凝土板并不承担水平荷载;试件的滞回曲线饱满且骨架曲线有明显的塑性流动阶段,试件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较好,证明内填组合深梁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良好。最后,利用得到的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该结构恢复力模型,可用于组合深梁结构的弹塑性反应分析。  相似文献   
94.
轴压比对RC框架实现“强柱弱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浇楼板中板筋对纵向梁抗弯能力的提高作用,采用ABAQUS进行不同轴压比下的RC空间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通过不同节点处的梁、柱钢筋应力对比,讨论了不同轴压比对应的结构和同一结构中不同节点位置在实现"强柱弱梁"上的难易程度以及梁端塑性铰的出现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轴压比对板筋在纵向梁抗弯能力中参与程度的影响较大,低轴压比的结构比高轴压比的结构更容易出现梁端塑性铰;同一结构中内节点对应的纵向梁端比外节点更难出现塑性铰;为实现"大震不倒",建议在满足现行结构设计规范提出的相关要求外,对同一节点处的梁、柱端实际承载能力进行复核,使得考虑了现浇楼板参与作用后的梁端实际承载力依然小于柱端实际承载力。  相似文献   
95.
杨登峰  张凌凡  柴茂  李博  白翼飞 《岩土力学》2016,37(7):2033-2039
针对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过程中矿压显现剧烈支架工作阻力难以确定的问题,结合特厚煤层工作面顶板岩层破断形成的悬臂梁-砌体梁力学结构模型。工作面来压阶段支架工作阻力不足时,引起砌体梁结构下沉使悬臂梁结构回转变形破断,造成上覆砌体梁结构滑落失稳压架使工作面矿压显现剧烈的特点,建立了含中心斜裂纹的悬臂梁结构破断的力学模型,应用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悬臂梁破断失稳的影响因素,推导了支架荷载的表达式。结果表明:裂纹倾角和长度是悬臂梁破断失稳的主要影响因素;支架荷载除与悬臂梁自身因素有关外,还与砌体梁垮落步距等因素相关。结合塔山煤矿8102综采工作面地质条件,计算了支架荷载的理论值,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理论研究成果对于分析特厚煤层开采时的支架荷载的大小,合理选择支架减少顶板事故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6.
锚索格构梁在岩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某市友谊大道滑坡工程实例,介绍锚索格构梁在岩质滑坡治理中的设计、施工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97.
上海磁悬浮列车轨道梁精调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高俊强  张晶 《测绘工程》2005,14(2):25-28
磁悬浮列车是上海从德国引进的高科技项目,其中安装定位测量中最重要的是轨道梁精调测量.结合在上海参与的Ⅱ、Ⅲ标段部分轨道梁精调测量工作,介绍轨道梁精调测量的作业过程和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8.
The lack of knowledge concerning modelling existing buildings leads to significant variability in fragility curves for single or grouped existing buildings.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uncertainties of fragility curves, with special consideration of the single-building sigma. Experimental data and simplified models are applied to the BRD tower in Bucharest, Romania, a RC building with permanent instrumentation. A three-step methodology is applied: (1) adjustment of a linear MDOF model for 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 using a Timoshenko beam model and based on Anderson's criteria, (2) computation of the structure's response to a large set of accelerograms simulated by SIMQKE software, considering twelve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 as intensity measurements (IM), and (3) construction of the fragility curves by comparing numerical interstory drift with the threshold criteria provided by the Hazus methodology for the slight damage state. By introducing experimental data into the model, uncertainty is reduced to 0.02 considering Sd ) as seismic intensity IM and uncertainty related to the model is assessed at 0.03. These values must be compared with the total uncertainty value of around 0.7 provided by the Hazus methodology.  相似文献   
99.
庙梁遗址是陕北地区仰韶晚期至龙山时期的一处聚落遗址,其出土遗存开启的龙山时代后期"双鋬鬲陶器体系"被认为是石峁文化的重要源头.在发掘过程中对房址、灰坑、灶址等遗迹共采得土样32份,共计143.5 L,其中包括仰韶晚期的样品14份,共67 L;龙山时期的样品18份,共76.5 L.通过对庙梁遗址开展的浮选工作,发现了23...  相似文献   
100.
“我们干得这么隐蔽,还是被你们捉住了。”2月16日,郸城县丁村乡王拱村村民王魁从国土资源所所长粱献礼手中接过《责令停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通知书》,后悔地说。 事情还得从3天前说起。那天,梁所长和其他两名工作人员在例行巡查时发现,在王拱村北500米路西,有人竟然在麦田里非法取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