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326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88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50年   4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71.
川西乌拉溪钨矿床地质特征及辉钼矿Re-Os定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乌拉溪矿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缘,该地区的矿床鲜有报道。本研究在进行大量的地质调查工作后,基本确 认该矿床为一具有中型规模远景的矽卡岩型矿床;并通过对该矿床中与白矿共生的辉钼矿进行Re-Os同位素测年,获得 6件样品的模式年龄介于161.5±2.2~165.3±2.2 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163.7±1.9 Ma(MSWD=0.42,95% conf.),等时线年 龄为161.0±3.7 Ma(MSWD=0.87,2σ)。该研究结果表明乌拉溪矿形成于中侏罗世晚期,略晚于乌拉溪花岗岩体,属燕山 期构造-岩浆-热液成矿事件下的产物;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元古界里伍岩群,矿区深部可能有更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72.
云南北衙矿床是中国21世纪初新发现的超大型矽卡岩-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之一,除已经勘查评价的Au、Fe、Cu、Pb、Zn等元素外,还伴生有一定量的W元素等有益组分。文章对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万硐山矿段及外围马头湾和南大坪矿区中的矿化开展系统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初步查明了万硐山矿段和其外围矿床中的矿化特征。研究发现,这些矿区(段)的含矿物主要为白矿,在万硐山矿段和马头湾矿区还有少量的黑矿产出;矿化主要产于岩体与围岩地层接触部位的矽卡岩或其退化蚀变岩中,白矿多充填在石榴子石等矿物的晶体间隙,个别被石榴子石包裹(南大坪矿区);万硐山矿段和马头湾矿区中的白矿具有较高的w(Mo)。这些特征表明,北衙地区的矿化作用与典型矽卡岩型白矿矿床基本一致。万硐山矿段中白矿交代黑矿的过程与磁铁矿的结晶过程密切相关,暗示矿化与铁、金矿化作用是同一成矿作用的产物。北衙地区的区域土壤W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具有良好的浓度分级,且部分异常中心与已知的矿床/点明显对应,说明北衙地区具有良好的矿找矿潜力,白矿和黑矿均可以作为找矿标志性矿物,而Mo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则可以作为间接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73.
吉林省蛟河市新安屯钼矿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内,矿体呈细脉侵染状产于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内,严格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构造控制。本文系统阐述了新安屯钼矿的区域地质背景、成矿地质特征,重点开展了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及成矿时代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矿床成矿期流体均一温度180~235℃,流体盐度3.23~13.82%,密度0.875~0.975 g/cm3,成矿深度0.05~1.1km;成矿流体中δ18O为9.0~9.8‰,δD为-106.2‰~-116.3‰;采用LA-ICP-MS锆石U-Pb法获得含矿似斑状花岗闪长岩成岩年龄为195.4±1.2Ma;通过辉钼矿Re-Os 同位素法获得成矿年龄为180.5±3.9Ma。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成矿物质来自壳源,矿床类型属于断裂构造控制的浅成中低温岩浆热液型,成矿时代为早侏罗世,属于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下的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874.
为了查明鄂东矿集区内铜山口矽卡岩-斑岩型铜(钼)矿床中矿化作用的地质特征.对该矿床中的矿(化)体开展了系统的矿床地质特征、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并探讨基底对区内矿在空间上分布的影响.矿体主要产出于花岗闪长斑岩与碳酸盐岩地层的接触部位及其附近,其产状受接触面形态的控制;既可形成独立的矿体,也可作为铜和钼矿体的伴生组分;矿物主要为含Mo的白矿.铜山口矿床中的矿化与矽卡岩化有着密切的时间、空间和成因联系,具有典型的氧化性矽卡岩型矿特征,和铜矿化是同一岩浆-热液事件不同阶段的产物,但矿体的产出位置比铜矿化相对更深;鄂东矿集区南部的矿化岩体具有很多相似性,他们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富含铜和的江南式基底控制,江南式和董岭式基底在鄂东矿集区的结合部位可能位于阳新岩体附近.  相似文献   
875.
赫米英吉锡矿位于缅甸南部,是一处典型的石英脉型锡矿床.矿区出露的地层为石炭系的丹老群变沉积岩,其中有晚白垩世(ca.70Ma)二长花岗岩侵入.含矿石英脉主要赋存在二长花岗岩中.根据矿物组合特征和穿插关系,可将该矿床的成矿作用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1)硅酸盐-氧化物阶段;(2)石英-硫化物阶段;(3)无矿石英脉阶段;(4)表生富集阶段.我们对矿石中挑选出的5个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了较一致的模式年龄,变化为67.8±1.6 Ma到69.2±1.6Ma,等时线年龄为68.4±2.5Ma.成矿年龄与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70.0±0.4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指示成矿石英脉的形成主要与花岗岩有关.辉钼矿具有非常低的Re含量(22.9~299ppb),显示成矿物质主要为壳源。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在+1.9~+5.6‰,也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含矿花岗岩.  相似文献   
876.
许强平  侯照方  王昭 《江苏地质》2019,43(2):237-246
安徽庐江顺港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的中段北缘,区域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华北地台及大别山造山带交接部位,成矿条件有利,矿化信息丰富。对比沙溪铜矿区,以寻找“沙溪式”斑岩铜矿为主攻方向,在区内进行铜多金属矿预查工作,开展1∶1万地质填图、磁法及地球化学测量,综合分析地质、物探及化探信息,多元、多尺度、多信息结合,圈定找矿远景区。经钻探验证,在庐枞盆地外围北部发现了花岗岩及矽卡岩型钼矿化线索,找矿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877.
陈伟锐 《岩矿测试》2019,38(1):123-128
硫是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项目中的必测元素。应用高频红外碳硫仪测定样品过程中,由于坩埚空白、管路中水蒸汽、样品称样量、样品和助熔剂叠放顺序、助熔剂添加量等因素影响,导致硫测试值的重复性和准确度差,甚至为负数。本文研究了以上因素对硫测试值重复性和准确度的具体影响以及解决措施,着重对样品称样量、样品和助熔剂叠放顺序、助熔剂添加量进行对比实验,优化出适合分析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硫含量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降低坩埚空白,严格控制仪器气管中湿度的情况下,采用0.08g样品、0.5g铁和1.0g三者混合燃烧的方式分析样品后,其校准曲线线性良好(r ≥ 0.9990)。对不同分析结果采用分段做校准曲线校准,结果对数差△lg为-0.036~0.062,RSD为7.13%~9.93%,两者均符合《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00000)》(DZ/T 0258-2014)中要求,说明本方法分析结果准确度高、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878.
沙柳河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柴北缘加里东地槽褶皱带东缘,区内印支期侵入岩分布广泛.通过对侵入岩物质成分、岩性特征、岩石化学特征的研究,从侵入岩形成时代、岩石特征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分析了侵入岩与锡矿成矿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区内成矿岩体以黑云二长花岗岩为主,属于S型花岗岩,具有酸度大、含碱量不高的特点,属弱碱性-过碱性硅铝过饱和类型花岗岩,其含副矿物种类较多.岩石中Pb、Zn、W、Sn元素含量均高于世界花岗岩平均值的1.5~3.3倍,为锡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利用花岗岩K+Na与Si相关图、SiO2-(CaO+MgO+FeO)-(Na2O+K2O+Al2O3)三相图、分异指数直方图等方法对区内的花岗岩进行分析,认为普查区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含云英岩化二长花岗岩)在岩性特征、岩石化学、物质成分及形成时间等方面,均表现出与国内外锡成矿岩体非常相似之处,属有利的成矿母岩.  相似文献   
879.
唐一昂 《地质与勘探》2017,53(2):217-226
梅子冲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一六矿区。野外调查和室内显微镜鉴定表明,梅子冲矿床成矿作用分为两期五阶段,第一期为矽卡岩期,可以分为早期矽卡岩阶段(A1)、晚期矽卡岩阶段(A2)和钾长石白矿阶段(A3);第二期为热液期,可以分为石英硫化物阶段(B1)和石英碳酸盐阶段(B2)。矿体的石英和白矿中含有富液相的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地质特征结合包裹体测温资料表明,成矿温度介于207℃~449℃,盐度为1.16%~12.4%,反映矿床形成于中-高温环境。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温度的演化表明,A1+A2至A3阶段的流体混合作用可能导致了白矿的形成,A3至B1阶段的流体混合作用可能促进了铅锌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880.
为确定赣中大王山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及地质特征, 笔者对主成矿期石英和硫化矿物进行了流体包裹体、H-O-S 同位素研究。 结合野外矿体产出形态, 可以将研究区划分出3 期成矿作用, 早期以矿囊状为特征, 与围岩无明显的蚀变现象, 主成矿期为大脉状, 与围岩发生云英岩化, 成矿晚期可见含矿石英晶洞。 主成矿期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结果显示: 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二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CO2三相包裹体和气-液-固三相包裹体 ; 包裹体均一温度为 180 ℃ ~280 ℃(峰值为190 ℃ ~210 ℃), 盐度为7.86% ~20.22% NaCleqv (峰值为11%~17% NaCleqv ), 结合前人对赣中石英脉型黑矿中的黑矿测温结果, 推测大王山形成于中温、中高盐度;石英包裹体δDV-SMOW 值介于- 93.1‰~-72.5‰, δ18OH2O 值介于0.9‰~3.4‰, 石英包裹体的温度-盐度关系图显示成矿流体混入了低温、低盐度的流体相;δ34S 值介于-1.3‰~+1.9‰之间, 表明成矿物质硫源主要来自深源岩浆。 结合前人研究显示, 黑矿较石英早结晶, 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 大气降水参与成矿, 硫源与深部岩浆有关。 赋矿碱长花岗岩中见有W-Mo 多金属矿囊和细晶岩、伟晶岩脉, 其成岩时间和成矿时间一致。 指示了大王山多金属与围岩碱长花岗岩具有一定的亲源性, 并且岩浆-流体液态不混溶作用是导致W-Mo 多金属矿沉淀的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