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4篇
  免费   790篇
  国内免费   509篇
测绘学   468篇
大气科学   328篇
地球物理   617篇
地质学   1355篇
海洋学   422篇
天文学   71篇
综合类   355篇
自然地理   32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6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4年   5篇
  1949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张珊  杨树文  杨猛  李鹏元 《测绘科学》2016,41(12):142-146,211
针对兰州市1986—2016年间降雨型滑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该文基于ArcGIS,利用核密度估算方法分析滑坡点,通过多次测试比较确定了估算的最优距离阈值,得到概化程度高、数值变化平滑的栅格密度,并结合研究区内高程、坡度以及地质环境揭示了降雨型黄土滑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滑坡点沿着黄河及其支流沿岸分布,密集程度有"两高两低"分布特点,高程、坡度与滑坡多发存在相关性,城关区滑坡点最多且呈环状分布,西固区次之,其他区较少。  相似文献   
92.
《岩土力学》2016,(Z2):316-322
最大、最小干密度是评价砂土密实度的重要计算参数。通过钙质砂的最大、最小干密度试验,揭示了钙质砂颗粒破碎对最大干密度的影响,分析了最大、最小干密度随粒径和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并总结了钙质砂的最大、最小干密度的测试方法。研究表明,最大干密度随粒径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在最大干密度的测试中存在明显的颗粒破碎现象,使测试结果偏大;颗粒破碎量随粒径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其中粗砂的破碎量最大;最小干密度随粒径的增大而减小,单一粒组钙质砂最小干密度的最大值仍然小于级配良好钙质砂的最小干密度,同一粒组的钙质砂的最小干密度随含水率的增大呈现出略有减小的趋势。建议钙质砂的最大干密度试验宜采用电动相对密度仪法,最小干密度试验宜采用量筒法。  相似文献   
93.
为了探讨海湾水库蓄水初期单次往复水平密度流的产生与效应,进行砂质斜坡沉积物与水体之间盐分交换的水槽实验。通过沉积物孔隙水与其上覆水的多剖面电导率动态监测,分析盐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计算深水区、浅水区和中心区的边界层单位面积含盐总量。实验结果显示,进水在浅水区沉积物表面产生明显的渗入-溢出现象,浅水区沉积物孔隙水盐分浓度显著低于中心区与深水区同一高度的盐分浓度,深水区初始底边界层含盐量与初始边界层下边界盐分浓度均为最高;这表明进水过程在倾斜沉积物表面产生了前进密度流,水流携带的盐分在坡底累积。水槽进满水后深水区边界层含盐总量与边界层下边界盐分浓度快速降低,并且浅水区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与深水区同一深度水体之间的盐分快速达到平衡;这表明蓄水初期在两者之间形成了返回密度流,从浅水区表层沉积物冲刷出的盐分在密度流作用下再次进入沉积物。为避免再次进入沉积物的盐分在后期继续影响水库泛咸,建议在蓄水结束后尽快实施坡底咸水排除方案。  相似文献   
94.
卢鹏羽  马国庆 《世界地质》2016,35(1):216-222
相比重力数据,重力张量数据通常包含更多的异常信息。本文根据重力数据与重力张量数据的关系,利用位场转化技术,将重力张量数据应用于传统的Parker-Oldenburg密度界面反演算法中。通过模型试验,证明了在网格间距较大或者数据存在一定噪音时,使用本文算法进行反演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实验结果说明利用重力张量数据可以有效地提高密度界面反演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95.
崔鑫  李想  陈睿  邢天悦  孙跃武 《世界地质》2016,35(3):601-607
对南京现生银杏叶片的长枝阳叶、短枝阳叶和短枝阴叶的形态参数和叶脉参数进行观察和度量。结果显示:长枝阳叶、短枝阳叶和短枝阴叶的叶脉密度分别为14.78±2.44 cm、16.05±2.57cm、15.31±2.34 cm,叶脉指数分别为0.090±0.026、0.098±0.037、0.091±0.027,差别不显著。表明,银杏叶生长位置和光照强度对其叶脉参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6.
通过在水基钻井液中添加纳米氧化物颗粒,来改善其润滑性能。选用了Al2O3、TiO2及SiO2三种纳米氧化物颗粒作为钻井液改性添加剂,利用极压润滑仪及销盘摩擦磨损实验仪研究了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纳米颗粒氧化物对水基钻井液的润滑性能及减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添加的3种球形纳米颗粒均有润滑减阻减摩的效果,其中SiO2颗粒的钻井液的润滑性能、滤失性能以及减摩效果都是最好的。当纳米SiO2颗粒加量为0.4%时,滤失量最小,润滑系数降低率达到15.6%,摩擦系数降低率为32.0%,磨痕轨迹平滑,减摩效果最为明显。当纳米颗粒浓度超过0.5%时,减摩效果降低,磨盘脱层磨损明显。  相似文献   
97.
中小型桡足类是海洋食物网中重要的中间环节,在碳循环里细菌碳和藻类碳向高营养级转化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通过分析2013年3—4月、6—7月、9—10月和11—12月南沙群岛海域(111°30′E—112°30′E,4°30′N—11°30′N)的生态环境调查数据,对长腹剑水蚤属(Oithona)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南沙群岛海域共出现长腹剑水蚤15种(包括1个未定种),其中线长腹水蚤(Oithona linearis)、粗长腹剑水蚤(O.robusta)和长刺长腹剑水蚤(O.longispina)为南沙群岛海域首次记录,长腹剑水蚤属种类组成沿水深变化的现象较为明显,该属虽然在南沙群岛海域广泛分布,但单种的出现频率较低,其种类出现的季节性较强;(2)南沙群岛海域的长腹剑水蚤可以划分为常见广布组群Ⅰ和低频组群Ⅱ;(3)长腹剑水蚤年均栖息密度为30ind./m3,季节变化呈单峰型,秋季最高、冬季最低,高数量区主要出现在受南沙西部沿岸流和东部沿岸流影响的近岸海域;(4)在0—750m水深范围内,长腹剑水蚤数量沿水深梯度的垂直变化明显,呈现由浅至深数量明显减少的趋势,长腹剑水蚤主要集中分布在0—75m的水层中,75—500m数量急剧降低至最低后,在500—750m基本维持不变;(5)GAM分析表明,纬度、海水温度、盐度和叶绿素a浓度对长腹剑水蚤数量均有影响,以纬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长腹剑水蚤属最适温度为28.6—29.2℃,最适盐度为32.6—33.2,最适叶绿素a浓度为5—10μg/L;(6)长腹剑水蚤属更适栖息于低温和低盐,且受沿岸流影响的环境中。因此,其数量分布的季节变化与季风驱动的沿岸流势力强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8.
附着基粗糙度等因素与海藻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超  梁振林  梅俊学 《海洋学报》2016,38(10):105-112
海藻附着基表面粗糙度与孢子附着密度有密切的相关性;已经由许多研究证实。但是海藻苗的密度是否仍然受到附着基粗糙度的影响;还缺乏明确的结论。本文以尼龙和亚克力两种材料作为海藻附着基;悬挂于自然海区中使海藻孢子附着并萌发生长;用以研究附着基表面粗糙度对4种海藻密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多管藻、尾孢藻、点叶藻、硬毛藻这4种海藻;在不具沟槽的光滑面;密度显著低于任何有沟槽的粗糙面;但粗糙度不同的附着基之间比较;对海藻密度的影响并不显著。室内培育的海带苗;在尼龙上的密度与粗糙度成正相关;但是将海带苗移至海上培育后;不再与粗糙度有相关性;可能与其假根状固着器下海后的发育有关。本文还试验了海泥、灭活海泥和低栖硅藻3种沉积物与附着基粗糙度对海藻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和附着基粗糙度;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海藻密度的影响;因附着基的材料和海藻种类而有差别。  相似文献   
99.
深部盐矿勘探钻井液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ZK001井钻遇地层为大段泥岩,部分地层为页岩、含盐泥岩、盐膏层。在泥页岩地层进行大口径全面钻进,钻速较快,固控设备能力有限,引起钻屑中粘土颗粒重复性膨胀、软化及裂解分散,最终可能造成粘土侵,对井内安全造成威胁。深部岩膏层易溶于水,从而导致盐层蠕变、井径扩大、井壁失稳等问题。以ZK001井为例,通过优化钻井液体系及现场施工工艺,解决了地层强造浆、盐层失稳等问题。通过岩石力学测试、阳离子交换容量测试、钻井液体系优选及性能测试,确定了上部地层采用聚合物钻井液体系,下部含盐层取芯钻进转换为饱和盐水钻井液体系。通过选用合适的钻井液密度、粘度、切力量、滤失量、含盐量等指标,可以有效控制上部泥岩井壁稳定、含盐层蠕变、井径扩大的问题。钻进过程中钻井液性能稳定且易于维护,从而保证了钻进工作安全、高效、顺利的进行。  相似文献   
100.
针对TurboEdit方法中Geometry-Free(GF)组合拟合窗口、Melbourne-Wübbena(MW)组合中误差求取窗口过大造成小周跳探测不敏感的问题,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分析自适应设置GF组合和MW组合窗口,重新构造周跳检测量进行周跳探测,并利用搜索法解决修复失败历元的周跳修复问题。利用GPS和BDS实测双频数据对改进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准确探测到1周的小周跳,经搜索后周跳修复成功率提高至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