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3篇
  免费   1512篇
  国内免费   1238篇
测绘学   1242篇
大气科学   1100篇
地球物理   759篇
地质学   3801篇
海洋学   775篇
天文学   115篇
综合类   792篇
自然地理   1199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281篇
  2021年   404篇
  2020年   250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232篇
  2016年   228篇
  2015年   299篇
  2014年   547篇
  2013年   506篇
  2012年   677篇
  2011年   583篇
  2010年   485篇
  2009年   544篇
  2008年   502篇
  2007年   469篇
  2006年   420篇
  2005年   533篇
  2004年   407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1引言人类生存和发展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必要条件,稳定和平衡的生态环境才能保证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人心,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闭。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类有关地球资源、环境、社会与经济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大量分析的能力。目前国内外学者已较多应用RS与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改善成都区域气象中心高性能计算资源管理技术手段落后和区域中心内其他地区高性能计算资源不足的问题,将国家气象网络计算资源管理和共享方案成功应用到成都分节点SGI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上,该文详细阐述了该方案的技术实现过程和典型应用实例.该方案的引入和技术实现,大大提高了成都区域气象中心高性能计算资源的使用率,对于区域内资源共享效益和气象数值预报分辨率、计算速度及时效的提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在新建项目防雷装置现场跟踪检测中,都是按照设计审核意见和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进行检测,多数情况下忽略了现场工地塔吊、脚手架、现场工房、旗杆的防雷接地检测,以致这些位置出现雷击事故后才引起注意.通过总结几年来建筑工地的检测工作经验,提出了新建项目中这几个地方防雷检测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994.
姚继东  刘琳  孙淑玲 《吉林气象》2013,(2):28+41-28,41
1引言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范围涉及到了社会各行各业和诸多领域。然而,精密电子设备存在着抗过电压、过电流的能力弱等特点,如果遭到雷击,将会对设备造成重创,不但会导致工作上的不便,甚至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雷电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95.
1引言常规气象仪由长春气象仪器研究所研发,是以微型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集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处理技术、数据通讯技术及数据资料管理为一体的气象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本文通过使用过程中的一起故障的分析与排除,对该气象仪的组成、作用、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揭示出对常规气象仪的维护要点。2系统构成该系统由观测室内系统主机、观测场内各种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飞机跑道两端的测风器、远  相似文献   
996.
影响我国北方冬半年气旋的气候特征及年际变率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符娇兰  董林  康志明 《大气科学》2013,37(3):679-690
本文首先对气旋进行了客观定义,实现了气旋的自动识别与跟踪算法,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建立了近60年(1951~2010)我国北方冬半年气旋活动数据集。对气旋的气候特征与年际变率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蒙古国中西部、雅布洛诺夫山脉东麓等为主要气旋源地;蒙古国东南部、内蒙古东南部、松嫩平原是气旋活跃区;内蒙古东南部、东北地区中北部为气旋消亡区与快速填塞区;初春、仲秋季节气旋较活跃,冬季气旋最少;随季节推移,气旋活动区域向南、向东推进;气旋移动以偏东路径居多,其次是东南、东北路径;700 hPa风场对气旋移动趋势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24 h标准加深率大于0.5 Bergeron的快速发展气旋,位于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中北部、日本海中部等地;爆发性气旋则主要位于日本海附近,我国大陆极少;极端最强气旋主要集中在1980年代以前的仲秋与初春;1980年代以来,气旋频次相对较少,强气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气旋频次减少与东亚中高纬度大气低层斜压性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997.
结合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在业务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指出现有2级终端PUP显示模式无法满足多用户的需求,即一个RPG系统最多只能提供8个PUP用户使用,当数据量较大时经常会出现漏生成基数据或网络丢包等现象,往往连最基本的8个PUP用户的需求都满足不了。通过分析二级终端模式的工作原理和网络带宽支撑,设计出利用第3级PUP来接收显示雷达产品的方法:首先通过FTP自动分发程序将产品分发到第3级计算机终端上,再利用PUP软件的产品猎手功能实现雷达产品在3级终端上的自动实时显示,与2级显示终端无异。  相似文献   
998.
江苏省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与人工观测对比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10年江苏省20个土壤水分站的自动站与人工观测资料,分析了自动站与人工观测的对比差值、相关系数和各自的方差等.结果表明:人工观测值平均高于自动站观测值,两者在浅层的平均差值最小,相关性最好.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人工与自动观测对比差值增大,相关性减小,在出现强降水时尤为明显.在有效降水较少时,各层人工观测方差均明显大于自动站观测.自动站观测方差在浅层为最大,随深度的加深而明显降低,因为受降水影响很小,而表现比较稳定.人工观测却受降水影响相对较大,方差平均值在各层表现波动均较大,在较深层波动更明显.最后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以六合站为例初步建立了土壤干旱预报模型并检验其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99.
一种双向测距与时间同步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双向单程伪距测量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双向测距与时间同步(DRTS)终端系统总体构架,阐述了在系统中使用的技术,并搭建了基于DSP+FPGA的双向测距与时间同步系统软硬件平台。实验结果表明,此系统的码速率为5MHz、中心频率为15MI-Iz时,测距和时间同步的分辨率可达0.15cm和5ps(@1S),采用不同频率源时测距和时间同步的精度分别为1.038m和3.46ns,采用相同频率源时分别为0.28cm和9.43ps(参考频率稳定度1×10^-10/d量级)。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测量精度优势,但考虑通用性,此系统的硬件仍需进一步优化,软件上需要做到码速率可调。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研究有大质量恒星形成的分子云与其它分子云之间的差异,对北天的59个作为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的Spitzer延展绿色天体(Extended Green Objects,简称EGOs)视线方向进行了分子云~(12)CO J=2-1和J=3-2频谱观测,并与文献中对同一批天体方向观测得到的~(12)CO J=1-0频谱数据合并进行分析.对与EGO天体成协的分子云(简称EGO分子云)和其它non-EGO分子云进行了CO多跃迁谱线强度和宽度的统计比较分析.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讨论了这两类分子云的气体温度分布、密度分布、速度场分布对观测数据统计特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直接决定是否有大质量恒星形成的关键因素可能并不是巨分子云的质量是否足够大,而是巨分子云的引力塌缩程度足否充分(即分子云团块的体积填充因子是否足够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