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0篇
  免费   878篇
  国内免费   384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24篇
地质学   2210篇
海洋学   45篇
综合类   164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 毫秒
21.
一、台站简介1.台站位置青岛地震台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南区东海中路16号,东经:120.396°,北纬:36.0576°,高程:17.6m。2.台站历史  相似文献   
22.
一、台站和应力-应变仪器情况简介烟台地震监测中心台1968年建台,位于烟台市南山公园内,经纬度为37°31′38″N,121°23′18″E,磁偏角5°56′,距离海边约3km,海拔高度48m,目前前兆观测项目有:体应变、洞室应变、地倾斜观测等。  相似文献   
23.
一、台站简介1.台站位置德令哈地震台位于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北部边缘,祁连山北缘断裂带中段,该地区为走向北西西向逆冲断层,线状褶皱非常发育,垂直差异运动强烈,是地应力易于积累的地区。德令哈地震台位于合黎山—龙首山褶皱带南缘与走廊断陷的分界处,河西系德令哈—榆木山  相似文献   
24.
2007年7月16日日本发生ML 6.8地震。此次地震前的7月6日,山东泰安台钻孔应变仪观测到异常变化。本文报告了变化情况,同时给出了水位和气压的变化。  相似文献   
25.
桩基施工将引起周边地层位移和邻近隧道结构变形,以南京龙津桥改建项目桩基工程为背景,通过现场实测,分析研究钻孔灌注桩施工全过程各工况条件对地层位移场和邻近既有隧道结构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于钢套管的护壁作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最大地层位移和隧道结构变形较小,说明采用“钢套管边旋压边取土”、“群桩间跳施工”等工艺,对周围土体扰动影响程度较小,建议近隧桩基工程采用全套管灌注桩的施工方法,监测分析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6.
彭振斌 《探矿工程》1995,(2):41-42,60
介绍了硫铝酸盐“S”型瞬凝水泥干法者漏时使用的配方,阐述了输送工具和扫孔钻具的设计以及灌注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27.
杜金云 《探矿工程》2006,33(8):51-52
在灰岩地区钻探施工过程中,常见孔壁坍塌、掉块现象,尤其在含泥晶灰岩地层分布区钻进过程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轻则影响钻探施工效率,重则造成钻探孔内事故。针对孔内坍塌、掉块现象的征兆及特点,提出了相对应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28.
由于第四系、二叠系、石炭系岩性复杂及缩径、坍塌、漏失等情况,山东淄博煤矿大口径超深定向排水孔成井难度大。该井采用了水泥注浆堵漏和水泥造壁稳定孔壁,应用“气举反循环+垂钻”钻进工艺方法控制钻孔顶角,应用阶梯式组合牙轮钻头、水泥固井止水等技术方法,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9.
在颍河特大桥桩基施工中灌注35号墩-1桩基时,混凝土输送泵出现故障造成浇注中断,桩基检测时发现缺陷,采用旋喷压浆技术进行处理,经检测合格。对采用旋喷压浆处理桩基缺陷的全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对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南海北部的ODP 1148站岩芯600 mcd以上(约30 Ma以来)的沉积物中自生富集Mn、Cd和Mo等过渡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的研究,并结合相关的化学组成结果,探讨了岩芯内部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以及相关元素的活动特征,反演了相应沉积时期的环境演变.结果显示,岩芯387 mcd以上,自生Mn富集明显,代表氧化的环境;387~485 mcd之间,自生Cd含量明显富集,Mn含量显著降低,代表少氧的环境;485 mcd以下,Mn和Cd含量极低,自生Mo明显富集,代表缺氧的环境.随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Mo存在明显的向下迁移并在缺氧界面的缺氧一方达到最大值的趋势,而Cd在少氧环境形成的固相态则可能在缺氧环境下不稳定,溶解态的Cd有向上迁移的趋势,并且在少氧/缺氧界面的少氧一方富集.这些过渡金属元素记录的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反映出ODP 1148站所在海区的沉积环境变化:早期有较丰富的陆源输入,表层海水生产力较高,随着南海不断扩张以及全球海平面上升,该海区表层海水生产力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