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437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156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7月25日,镇平县人民政府与洛阳栾川业集团(简称洛集团)合作开发老庄矿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南阳举行,这标志着县企合作共同勘查开发矿资源迈出了关键性步伐。  相似文献   
102.
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我国的矿床类型多样,主要分为内生和外生等5种类型,其中斑岩型矿床是最重要的矿床类型。矿床分布具有区域分带的特点,这种特点与其成矿动力学背景密切相关。在今后矿床的勘查找矿工作中,把加强已有矿山的深部和外围找矿与开展非传统地区的勘查找矿相结合,重视内生矿床尤其是斑岩型矿床的成矿潜力,以实现矿床的找矿新突破。  相似文献   
103.
滇西马厂箐铜多金属矿床位于三江特提斯成矿域,是一个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侵入有关的多金属矿床。前人研究表明,马厂箐铜多金属矿床形成于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但由于缺乏系统矿物学研究,目前对矽卡岩矿化过程和成矿效应仍不清楚,限制了对该矿床成矿过程的全面认识。因此,本文以马厂箐矿床矽卡岩型矿化中的石榴子石为研究对象,利用H-O同位素、电子探针(EPMA)以及LA-ICP-MS原位微区技术开展了同位素及成分分析,限定成矿流体来源以及反演成矿流体演化过程。石榴子石可分为早期自形石榴子石(Grt I)和晚期他形石榴子石(Grt II)。Grt I与辉石共生,并伴有黄铁矿、黄铜矿等金属矿物组合,属于钙铝-钙铁榴石固溶体(And49.37~99.58Gro0~49.79);Grt II更富Fe,属钙铁榴石系列(And67.50~99.85Gro0~31.84)。两期石榴子石均富含Th、U、Nd,亏损Ba、Sr、Hf、Nb,富轻稀土。基于石榴子石矿物化学特征认为,Grt I可能是在弱酸性、氧化、低水岩比(W/R)条...  相似文献   
104.
马厂箐地区是滇西成矿带内一个典型的与喜马拉雅期富碱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金多金属矿集区,发育有斑岩型铜、接触交代型铜(金)和热液脉型金银铅锌等多种类型矿化。其矿化和蚀变类型及成矿元素组合,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以岩体为中心的分带性;岩浆活动与铜金成矿作用具有同时性。这3种矿化类型的形成受控于马厂箐斑岩岩浆系统,该岩浆系统提供了成矿的物质、流体和动力。文章在分析成矿证据的基础上,通过对成矿系统结构的剖析,认为正是马厂箐岩体所提供的热动力条件促使从岩浆体中分异出来的成矿流体由岩体向外运移,随着岩体内构造裂隙、接触带构造以及围岩中破碎带等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在不同的边界条件下发生了不同性质的成矿作用,形成了不同的蚀变和矿化类型及成矿元素组合,总体显示出,随着热液成矿作用的进行,矿化由斑岩体向接触带和围岩推进,成矿由高温向低温的演化趋势。马厂箐铜--金多金属矿集区成矿系统的建立,将对滇西成矿带内其他矿集区的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勘查实践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5.
河南省光山县千鹅冲矿床是大别山地区近年最新发现的大型斑岩型矿床。采用LA-ICP-MS锆石U-Pb和ICP-MS辉矿Re-Os同位素精细测年技术,对与成矿相关的宝安寨钾长花岗岩、千鹅冲花岗斑岩2个锆石样品和4个细网脉型矿石中的辉矿样品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测定,分别获得(135.3±1.9),(128.8±2.6),(127.82±0.87)Ma的同位素年龄。结果表明,千鹅冲矿床成矿作用时间与千鹅冲花岗斑岩成岩作用时间一致,晚于大别山巨量花岗质岩浆活动近7Ma,它们为统一构造背景同期不同次岩浆作用的产物。与成矿相关岩体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岩体具有低Sr(wB400×10-6)、低Yb(wB1.8×10-6)、中等程度Eu负异常[δ(Eu)0.5]、轻重REE强烈分异{[w(La)/w(Yb)]N24}等特征,其Sr-Nd同位素显示较高的[N(87Sr)/N(86Sr)]i(0.70669~0.72422,变化较大)和极低的ε(Nd)(t)(-18.01~-21.37)。综合分析表明成岩成矿作用发生在大别造山带碰撞造山后构造体制由挤压收缩向伸展的转折时期,与成矿有关的酸性侵入岩是加厚陆壳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千鹅冲斑岩型矿床与成矿带内汤家坪、大银尖、天目山、银山、东沟矿床在成矿时间及成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的显著差异,反映它们形成于造山带演化的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构造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106.
天宝山东风北山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岫生  吴卫群  韩寿军 《吉林地质》2010,29(4):43-47,53
天宝山矿区位于中朝准地台辽东台隆之和龙断块与吉黑褶皱系延边优地槽褶皱带接触处之槽区一侧。该矿床产于印支期花岗闪长岩和火山岩与斑状二长花岗岩接触带,并受北西向和近东西向构造控制。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物理化学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部物源区或上地幔,成矿热液则是大气降水和岩浆水组成的混合水。矿床成因为岩浆期后中—高温热液充填石英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7.
地壳中的矿产分布是受一定地质构造控制的,矿体的空间分布、范围、规模与构造关系十分密切,褶皱与断裂的组合构造体系,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定位、构造型式及其构造作用方式控制了矿体的产状与形态。  相似文献   
108.
欧阳南 《矿产与地质》2010,24(6):481-484
通过近年矿山采矿、探矿工程和深部物探工程所揭露的地质信息,结合区域地质和矿区地质构造,对矿区狮子山岩瘤及Ⅳ号矿体重新认识,进一步探讨狮子山岩瘤及Ⅳ号矿体深部找矿前景,从而指导矿山开采,并为矿山深部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9.
安妥岭斑岩型铜(钼)矿成矿条件与远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凤娟  张喜周  沈柳生 《矿产与地质》2010,24(2):132-135,161
安妥岭斑岩体发育在上黄旗-乌龙沟、岭南台-紫荆关两深断裂所夹持部位,属多次侵入的浅成-超浅成中酸性岩体,岩体规模较小,形态为整体向南倾、向南东侧伏的椭圆状,蚀变强烈具一定分带性;受次级近EW向韧性剪切断裂带、NE向韧-脆性断裂带、NW向横张断裂控制,这些特征均可与国内、外含矿斑岩体相类比。因此,本区斑岩型铜()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形成大型斑岩铜()矿床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10.
蒙古国查干苏布尔加大型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查干苏布尔加斑岩铜矿床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深大断裂所夹持的南蒙古构造岩浆带内, 容矿围岩二长花岗斑岩与花岗闪长斑岩主量元素高SiO2(64.69?10?2~73.42?10?2), 高Al2O3 (15.33?10?2~18.35?10?2), 贫MgO(0.13?10?2~0.56?10?2), 微量元素Sr二长花岗斑岩略低(144?10?6~175?10?6), 花岗闪长斑岩表现为高Sr(样品>300?10?6, 476?10?6~720?10?6), 二者均低Y(Y<18?10?6, 2.21?10?6~ 10.20?10?6), 低Yb(Yb<1.9?10?6, 0.30?10?6~1.48?10?6), 高Sr/Y(Sr/Y>20, 21.8~63.52), 稀土元素特征为亏损重稀土, 无明显负铕异常, (87Sr/86Sr)i=0.70154~0.70397, (143Nd/144Nd)i=0.512290~0.512600,εNd(t)为+2.4~+8.5, 二长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均具有埃达克质岩特征, 但二长花岗斑岩与花岗闪长斑岩主、微量和稀土元素又存在一定差别, 它们可能是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通过年龄测定, 获得辉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370.0±5.9)Ma, 二长花岗斑岩锆石SHRIMP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365.7±3.6)Ma, 铜矿形成时代与二长花岗斑岩形成时代相近, 均形成于晚泥盆世。铜矿床与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紧密共生, 矿区范围内二长花岗斑岩与花岗闪长斑岩多被蚀变并矿化, 表明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与铜矿化存在密切的时空关系, 为铜成矿提供了主要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