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2篇
  免费   561篇
  国内免费   744篇
测绘学   186篇
大气科学   434篇
地球物理   178篇
地质学   1714篇
海洋学   581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69篇
自然地理   1189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52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1篇
  1931年   1篇
  1926年   3篇
  1925年   1篇
  192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文章基于对美国海岸警卫队基本情况的回顾,梳理了美国海岸警卫队职能的历史演变;运用“全工时评量法”和“折合全时工作量”指标,对2008—2015年间美国海岸警卫队的数据资料加以分析,结合向海警、港口公安等专业人士的咨询结果,定量分析了美国海岸警卫队工作量的占比情况,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解读;基于以上研究,从中国的海上执法力量建设和实际工作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92.
海上风电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效,而且发展前景广阔。文章通过对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现状和政策框架的深入研究,从政策背景、政策内容和政策实施评价3个方面分析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政策演变历程,揭示其演变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关于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政策的若干建议,以期为我国海上风电开发管理及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93.
一次华北飑线的阵风锋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郑丽娜  刁秀广 《气象》2016,42(2):174-18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和雷达探测等资料,对2013年8月4日晚上华北一次飑线的阵风锋引发的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冷锋与前倾槽的配置构成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地面中尺度高压外流冷空气与环境风场形成的中尺度辐合线,使得对流活动加剧,促使新的雷暴生成或加强。飑线成熟阶段具有明显的波动特征,并向右向发展。阵风锋首先产生于飑线的强雷暴群前,并随着飑线的增强而增强;阵风锋的维持主要依靠风暴持续的下沉气流,下沉气流减弱后阵风锋会随之减弱。飑线及阵风锋过境时均伴有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在系统发展强盛时,阵风锋过境气象要素的变化幅度大于飑线的变化,其余时段则偏弱。飑线减弱以后,阵风锋还会维持一段时间,这需要加强系统的监测。  相似文献   
994.
根据广西89个县域2000年、2010年的人口和GDP数据,计算各县域的人口地理集中度、经济地理集中度和二者的耦合指数,并采用GIS制图技术对广西89个县域的人口集聚和经济集聚的空间格局及2000~2010年空间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空间格局整体上呈桂东南向桂西北递减的分布格局,但在桂西北和桂中局部有所偏差;人口地理集中度和经济地理集中度的相关性低,且在10 a的变化中有所减小;从10 a变化来看,广西人口与经济的耦合类型主要以经济滞后型和经济落后型为主,经济极化型和人口与经济协调型的县域减少。据此,提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国家对广西"两区一带"的规划布局优势;合理招商引资,培育具有较强经济聚集能力的区域性经济增长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5.
辽宁省城市竞争力重心时空迁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学勤  董春 《测绘科学》2016,41(12):110-115
针对辽宁省14个城市竞争力的发展特点和时空迁移变化规律的问题,该文借助于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得到了辽宁省14年来14个地级市的城市竞争力水平,基于区域重心模型,得到2001—2014年城市各项竞争力重心的动态迁移轨迹,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14个城市的竞争力水平不均衡,城市综合实力差异明显;辽宁省14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竞争力重心和环境发展竞争力重心呈现向东北方向偏移的趋势,社会发展竞争力重心呈现出向南发展的趋势,社会发展水平滞后于经济和环境发展水平;城市竞争力重心迁移是一个时期城市群发展影响因素的具体体现,社会发展需要同经济发展、环境发展协调进行,才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996.
利用5头活动于南极普里兹湾的象海豹携带的CTD观测获得的2011年3—6月埃默里冰架前缘冰间湖区域海水温盐剖面数据, 研究了该海域上层水体结构在初冬的演化过程。结果显示, 可将该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海水温度从层化到均匀, 3月下旬次表层仍维持暖水特征, 随着表层海水冷却作用, 次表层暖水逐渐消失, 上下水体温度趋于均匀并接近冰点, 温度剖面从“逆温型”演变到“均匀型”; 第二阶段海水盐度从层化到上下均匀, 也就是从“均匀型”演变到“渐变型”, 海水结冰析盐过程使上层海水盐度增加, 增强垂直对流混合, 上下层盐度达到均匀; 第三阶段冷却结冰持续, 海水盐度继续增大, 形成盐度随深度减小, 温度随深度增大的“渐变型”结构。根据温盐剖面数据计算三个阶段的海-气之间的热通量分别是-90.93、-82.20和-43.44 Wm-2。考虑海水盐分的增加主要源于海冰形成, 由此推算三个阶段内平均的海冰形成速率分别是5.4、4.9和2.5 cm d-1。在南极初冬时期, 随着海水上层低温高盐化演变持续, 海水向大气释放的热通量逐渐减少, 海冰形成速率也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997.
生计多样化背景下种植业非点源污染负荷演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钟建兵  邵景安  杨玉竹 《地理学报》2016,71(7):1201-1214
依托三峡库区典型村农户访谈数据,基于收益最大目标决策框架,设定农村转型发展中3种农户生计类型情景:农业主导生计、兼业转向生计和非农主导生计,解析种植业产污负荷随主导生计非农转向的演变特征,探讨主导生计类型转向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① 样区耕地经营现状呈自耕、流转与撂荒并存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且表现出“入”小于“出”的特征,不同农户家庭类型间实际人均耕种规模为“半劳动力家庭”>“无劳动力家庭”>“劳动力家庭”;② 种植业单位面积产污负荷中,“半劳动力家庭”最高,“劳动力家庭”次之,“无劳动力家庭”最低,“劳动力家庭”内部又随劳动力人数增加呈先增再减趋势;③ 样区农户生计类型由农业主导向非农主导转型过程中,种植业产污负荷最大减幅达72.01%,兼业转向生计情景下削减幅度为19.61%~29.85%,非农主导生计情景下减幅为35.20%~72.01%,但TN、TP的减量特征并不一致;④ 劳动力配置与生计来源“非农化”促使农户主导生计类型向非农转化,生计非农演变的潜在农户收入/福祉权衡亦驱使生计决策转向非农化,不同农户家庭类型对生计转向的敏感程度表现为“劳动力家庭”>“半劳动力家庭”>“无劳动力家庭”;⑤ 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创新新型工业体系构建过程中,山区农户生计类型进一步向非农转变,而这一过程又将促使种植业产生的污染负荷量进一步减少,要大幅削减种植业产污负荷,就必须制定有助于山区农户生计非农化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998.
对中国2003~2012年285个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对其空间格局的演变进行深刻剖析。基于距离平方倒数权重矩阵,检验空间相关性,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① 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总体呈东高西低态势,且不断向内陆地区扩展,大城市水平明显高于中小城市;② 中国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劳动力、投资水平、经济发展、政府能力、基础设施以及产业结构均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且经济发展、劳动力与基础设施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其他几个变量均为负溢出。③ 估计效果最好的SDM模型显示不仅是本地区解释变量,还包括周边地区的相关变量都会影响各城市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澧阳平原野外调查,多剖面地层对比分析及岩板垱(YBD)剖面样品的粒度、地球化学元素分析和年代测定,揭示该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中期环境演变,并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0~6 ka B.P.间,澧阳平原由冲沟发育的黄土台地向河湖发育的平原丘岗地貌过渡;气候环境经历了弱暖湿-气候变差-凉湿-波动回暖-暖湿的变化;更新世末至全新世早期稻作农业的出现与该区的环境条件和文化基础密切相关;环境演变也推动了古人类活动范围和聚落特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00.
以大连金州老城区为研究区,采用CA-Markov模型,根据1996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城镇空间、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的演化过程;并对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预测,且与2015年遥感解译数据进行了对比,预测数据精度为93%,说明该模型可信度较高。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坡度、建设现状、交通线及规划约束等控制因素,进一步对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金州老城区城镇空间持续扩大,东北部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将被压缩,城市用地的扩张使得建设用地与山体、海域保护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