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8篇
  免费   489篇
  国内免费   630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199篇
地质学   2192篇
海洋学   56篇
综合类   203篇
自然地理   14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2年   2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1篇
  1931年   1篇
  1926年   3篇
  1925年   1篇
  192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初论地幔热柱与成矿——以冀西北金银多金属成矿区为例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作者通过对冀两北金、银多金属矿化集中区成矿规律和物探航磁、重力及遥感信息的综合研究,提出冀西北地区存在一个超越内蒙地轴与燕山褶皱带两个不同历史大地构造单元之上的中生代地幔热柱构造。文中例举了地幔热梓构造标志特征,探讨了地幔热柱构造地质作用(超变质作用、岩浆作用、成矿作用)及其时空演化规律,建立了地幔热柱构造的壳幔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2.
为处理钾长石水热制备钾霞石所产生的碱性滤液,本文采用水热法,考察了氢氧化铝溶解时间、晶化时间、晶化温度、水碱比对钾霞石产率和白度的影响,并对合成钾霞石物相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钾霞石的最佳条件为,氢氧化铝溶解时间为1.5 h,晶化时间为4 h,晶化温度280℃,水碱比为1.8。XRD结果表明,产物为钾霞石粉体。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Al(OH)3中的Al在水热条件下进入到Si—O骨架中形成了Si—O—Al官能团,从而印证了钾霞石的合成。差热分析结果表明,合成钾霞石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氮气吸附结果表明,合成钾霞石比表面积为5.18 m2/g,平均孔径为32.98 nm。实现了钾长石水热制备钾霞石所剩碱性滤液的资源化利用,并为钾长石水热制备钾霞石提供了一种母液循环的思路,使水热制备钾霞石工业化成为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23.
雄安新区内地热资源丰富,区内有牛驼镇地热田、容城地热田和高阳地热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较早,但是对其深部热源机制仍未形成统一观点。为了研究雄安新区内地热田深部热源机制,在新区及外围进行了深反射地震和长周期大地电磁探测,对取得的同剖面的深反射地震和大地电磁数据进行处理和综合解释,探明了研究区从地表至莫霍面范围内地质构造和电性结构。下地壳结构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与大地电磁剖面上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电阻率低值区对应着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存在一系列反射同相轴,且同相轴可以延续到莫霍面,电阻率高值区对应着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无明显连续反射同相轴,尤其是在莫霍面之上呈现地震反射近似"空白区"。结合区域地热资料构建了研究区深部地热地质模型,对新区内深部地热机制进行了解释。该模型为"二元"生热模型,其热源包含两个部分,深部地幔热源和地壳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占地表热流的接近30%,而幔源热流在地表热流中的占比可达约70%。在牛驼镇下方,莫霍面以上,由于地幔热物质上涌造成下地壳上隆,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于下地壳形成了局部热异常,该热异常具有低速高导的地球物理特征,认为是牛驼镇地热田和容城地热田的深部热源;以区域断裂为热通道,大地热流由深部向上传导、扩散到牛驼镇凸起和容城凸起顶部,对碳酸盐岩储水层进行加热,形成地热储层;上覆新近系沉积地层是良好的热盖层。  相似文献   
24.
漳州热田的对流热流和传导热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漳州地热系统属对流型地热系统.漳州热田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目前所见热田中温度最高(121.5℃)的一个.地表热流值的研究表明,热田中心具有最大的实测热流值(359mw/m2).本文根据热田内152个钻孔的测温资料和56块岩石样品的热导率数据,采用三种不同方法计算出漳州热田及其邻近地区的大地热流值,并讨论了热流值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25.
密坑山锡矿田位于江西省会昌县西南约40km处。该区为一晚中生代破火山,火山岩为上侏罗统鸡笼嶂组流纹质凝灰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火山口周围环状及放射状断裂发育,火山口中心为浅成相的密坑山似斑状钾长花岗岩中央岩株侵入体所充填。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该岩体与流纹质凝灰熔岩的内外接触带相继发现了岩背、淘锡坝、苦竹岽、矿背、上湾等一批大、中型锡多金属矿床或矿点,表明这一岩体对成矿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6.
内蒙古中部苏尼特左旗富钾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精确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表明,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富钾花岗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423Ma±8Ma和424Ma±10Ma.综合区域资料,认为该年龄代表了内蒙古中部志留纪期间发生弧-陆碰撞事件的时限.  相似文献   
27.
翁时瑞 《福建地质》2002,21(3):169-171
介绍了福州地热XG3深井采用气举反循环施工技术的实践过程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8.
河北矾山燕山期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北矾山地区燕山期侵入岩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中侏罗世-晚侏罗世)侵入岩主要由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岩、正长岩构成,以高钾钙碱性岩系列岩石为主;SiO2=53.58%-60.57%,Al2O3=16.16%-17.23%,Na2O K2O=5.76%-8.96%,K2O=2.25%-4.55%,Na2O/K2O=1.14-1.56;ACNK=0.72-0.86,NKA=0.47-0.77;Eu^*/Eu=0.80-0.95,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和Nb、Ta、Hf、Ti亏损,相对低Zr、Rb和Rb/Sr,但高Sr和Sr/Y,具有埃达史质岩石质岩石的部分特征。晚期(白垩纪)侵入岩由碱长石英正长岩、石英正长岩、石英二长岩、碱工花岗岩、钾长花岗岩构成,以钾玄岩系列岩石为主;比早期岩石富SiO2,低Al2O3、富Na2O K2O和K2O,但低Na2O/K2O;ACNK=0.82-1.07,NKA=0.77-0.92;Eu^*/Eu=0.65-1.00,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和Nb、Ta、Hf、Ti亏损,相对高Zr、Rb和Rb/Sr,但低Sr和Sr/Y。矾山地区早期侵入岩的形成可能与伊泽奈崎(Izanaqi)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的俯冲所导致的挤压增厚有关;晚期侵入岩可能形成于拉张环境中。  相似文献   
29.
硅酸盐细菌解钾作用机理的综合效应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44  
硅酸盐细菌能释放土壤含钾硅酸盐矿物中的磷、钾、硅等元素,直接供给植物生长利用,同时亦具有固氮能力。这为挖掘土壤潜在肥力、发展可持续农业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本文分析了硅酸盐细菌对钾长石、伊利石的解钾作用过程,细菌-矿物复合体的形成,细菌对矿物的溶蚀作用,矿物晶体结构与细菌的解钾作用关系,复合体微环境的变化对细菌解钾作用的影响以及细菌对K^ 的主动吸收等,从微生物矿物学的角度讨论了硅酸盐细菌对含钾硅酸盐矿物解钾作用的机理问题,提出了硅酸盐细菌解钾作用综合效应的看法,并就农业生产上的利用问题指出,应根据当地的土壤环境,选择适宜的生产菌种和吸附剂,并配合使用其它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30.
西范坪斑岩铜矿钾硅酸盐化作用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范坪铜矿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斑岩型铜矿床。伴随铜矿化发生了强烈的钾硅酸盐化。蚀变作用使成矿主岩的 Si O2 ,K2 O增加 ,Ca O,Na2 O,Fe2 O3 减少 ;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降低 ;L REE减少 ,L a N/ Yb N 比值升高 ,δEu值降低。通过研究认为 ,西范坪铜矿成矿母岩是富钠 (Na2 O>K2 O)斑岩 ,而不是富钾 (K2 O>Na2 O)岩石 ,这说明相对富钠的斑岩也能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