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389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052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1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2年   2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1篇
  1931年   1篇
  1926年   3篇
  1925年   1篇
  192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51.
舒小超  孟凡巍  陶瑞  王坤 《地质学报》2023,97(12):4101-4116
产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晚三叠世矾山超质碱性岩杂岩体主要由单斜辉石岩和辉石正长岩等组成,以发育内生磷灰石-磁铁矿矿床而闻名。本文选取矾山杂岩体中的磷灰石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磷灰石的主微量元素及原位Sr-Nd同位素组成以探讨母岩浆的氧逸度及含水性特征。研究表明,矾山磷灰石以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为特征,显示出缺乏显著Ce异常的“右倾”的稀土配分型式,且具有较低的Ga含量及较高的δEu值,暗示杂岩体具有较高的岩浆氧逸度,这也得到了磷灰石Mn氧逸度计的支持。所有磷灰石以高Sr、低Y为特征,具有较高的Sr/Y(>30)和La/Yb(>90)比值,且Sr/Y与La/Yb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表明矾山超质岩浆具有较高的含水量。矾山磷灰石的原位Sr-Nd同位素投点位于地幔序列,明显偏离地壳趋势。母岩浆的“氧化且富水”特征是矾山杂岩体得以发生磷灰石-磁铁矿矿化的重要因素,其主要与板片俯冲过程中蚀变洋壳对岩石圈地幔的交代作用有关。通过对比矾山杂岩体与全球范围内其他地质环境中磷灰石的成分数据,发现具有“高Sr、低F、少Cl”特征的磷灰石可作为识别超质碱性岩杂岩体(及其相关金属矿床)的...  相似文献   
152.
徐楠  吴才来  刘畅 《地质学报》2023,97(12):4067-4084
南阿尔金造山带位于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之间,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俯冲-碰撞杂岩带,其早古生代构造演化过程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洋壳俯冲的时限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茫崖石英二长岩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成岩时的构造环境。样品显示高碱、富、低钛、贫铁及Nd-Ta-Ti异常等与玄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岩年龄为511~495 Ma, εHf(t)主要为-3.51~-0.08,少量介于0.04~1.69之间。我们认为俯冲洋壳到达角闪岩相边界时释放大量水并上升进入地幔楔,导致地幔楔橄榄岩发生角闪石化交代作用,由于地幔楔沿俯冲带向下拖曳而温度升高,角闪石化橄榄岩熔融形成的熔体在上升过程诱发上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壳源岩浆混合少量幔源岩浆形成了石英二长岩,该期花岗岩是对造山带从大洋岛弧环境向活动大陆边缘过渡的岩石学响应。因此,南阿尔金洋壳可能在约517 Ma前已经开始俯冲。  相似文献   
153.
在盐湖沉积演化过程中,镁盐在盐类矿物沉积的中晚期才开始结晶析出。因此,研究含盐系地层中盐类矿物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不仅可以从侧面获取岩盐的沉积物物质来源和成盐期古卤水蒸发浓缩程度等地球化学信息,而且可以直接揭示古盐湖期盐富集趋势及规律。目前,除在江陵凹陷的古近系沙市组等含盐系内发现了富卤水外,还在中-南部的钻孔盐矿盐岩中,发现了微量石盐和石膏,这些说明该凹陷古近纪具有成潜力。本文通过对SK3井蒸发岩特征研究及岩芯中K、Mg、Cl、Br离子含量与Br×103/Cl系数的垂向变化分析,揭示古盐湖浓缩演化与盐富集趋势,进一步揭示该层段沉积时期及所在凹陷古盐湖卤水的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154.
青藏高原盐湖水化学及其矿物组合特征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郑绵平  刘喜方 《地质学报》2010,84(11):1585-1600
青藏高原湖泊的矿化度与其湖泊演化所处的自然环境,特别是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根据取得盐湖数量和卫片解译,本区湖泊矿化度在空间上变化的总趋势是由北、西北向南、东南趋向下降,大体上与现代高原年干燥度(年蒸发量/年降水量)呈同步变化。高原盐湖的pH值既与水化学类型有关,又与湖水矿化度有关,即由碳酸盐型→硫酸钠亚型→硫酸镁亚型→氧化物型,其pH值趋于下降,而湖泊的pH值与矿化度大体呈反相关。根据库尔纳可夫—瓦良什科分类法及作者对碳酸盐型的细分,对青藏高原盐湖水化学进行了全面细致划分,从而取得了清晰的规律性认识:本区盐湖水化学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特点。不同的盐湖水化学类型,具有不同的专属性,碳酸盐型代表性成矿组合为硼砂(三方硼砂)或硼砂—扎布耶石,以及碱—芒硝组合;硫酸钠亚型代表性成矿组合为芒硝(无水芒硝)—石盐以及镁硼酸盐(库水硼镁石、柱硼镁石等)—钠硼解石—芒硝;硫酸镁亚型代表性成矿组合为硫酸镁盐(泻利盐、白钠镁矾)—石盐、镁硼酸盐—芒硝、芒硝—软镁矾—石盐以及大量石膏;氯化物型代表性成矿组合则为光卤石—水氯镁石—石盐、光卤石—石盐,个别盐湖共生南极石。由此可见,青藏高原各类型盐湖矿物组合基本上具有冷相组合特征,芒硝及与其共生的冷相盐类矿物,可成为研究古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物。目前已检出青藏高原盐湖水含有59种元素,其中B与Li、Cs、K、Rb有密切共生关系,其含量随湖水矿化度增长大致呈正相关;B、Li、Cs、K、Rb最高正异常落在羌南碳酸盐型带(Ⅰ2)西段—昂拉陵湖区为中心地区;并与本区中新世火山沉积岩系和地热水B、Li、Cs、Rb等高值区并行不悖。以上有力证明B、Li、Cs等特殊元素物质与深部来源有关。据近期大量地球物理和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其成因与印度—欧亚陆陆碰撞引起的重熔岩浆作用有密切成因联系。南美科迪勒拉高原硼锂(铯)盐湖即生成于活动大陆边缘,两者均说明全球特定的活动构造带是造成天然水B、Li、Cs(K、Rb)高丰度及其成矿作用的主因。  相似文献   
155.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新生代超钾质岩与南北向地堑成因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广泛分布有新生代超质岩,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特征表明这些超质岩来源于与古俯冲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含金云母的富集地幔源区,它们主要喷发于25~10 Ma。同时在拉萨地块分布有多条南北向地堑(裂谷),且它们的切割深度可能到达下地壳的深部甚至岩石圈地幔,它们主要形成于23~8 Ma。拉萨地块大多数超质岩沿着新生代的南北向地堑(裂谷)分布,并且它们在形成时代和空间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耦合性,结合沿着印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分布的中新世埃达克质岩,笔者认为这些超质岩很可能与中新世早期北向俯冲的印度岩石圈沿着印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附近发生断离,以及由此而引起拉萨地块东西向伸展构造活动产生的南北向地堑(裂谷)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56.
通过地面能谱测量对良渚古遗址已知区段进行探测,获得了外廓上放射性异常特征为高放射性元素含量及总计数率高值的异常响应,异常的宽度与外廓的宽度相一致,异常的轴线即为外廓的中心位置,轴线的走向即为外廓的走向。进而对未知区进行放射性能谱测量,根据与已知区相同的放射性异常特征,推测了外廓的位置及宽度,它将为证实外廓存在及展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7.
基于相化学研究老挝万象钾镁盐矿床形成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挝万象镁盐矿床是一个典型的海相碎屑盐缺硫酸盐型盐矿床, 该矿床形成于古近纪, 是古海水蒸发浓缩沉积形成。老挝万象镁盐矿床中缺乏硫酸盐和碳酸盐沉积物, 因此深入研究该矿床的形成机制很重要。本文研究探讨了该矿床形成时的古海水特点, 根据相化学, 分析成原始卤水的物理化学特性, 从矿体形成的化学基础来研究老挝镁盐矿床形成的机制。结果表明: 显生宙以来海水组分发生变化, 经海相非骨骼灰岩和盐蒸发岩矿物学研究, 发现这两种沉积岩长期以来连续变化, 在“文石海”是MgSO4型蒸发盐, 在“方解石海”是KCl型蒸发盐, 从白垩纪晚期、第三纪早期的底部石盐溴含量及矿物学特征表明, 此时处于“方解石海”, 古海水组分的特点是造成缺硫酸盐型盐矿床形成的物化基础; 通过NaCl-KCl-MgCl2-H2O和NaCl-KCl-MgCl2-CaCl2-H2O两个体系相图的分析认为, 当时所形成的成原始体系母液是高镁、低氯化物型的卤水, 在母液蒸发过程中, 由于原始海侵母液与残余高镁母液的掺杂作用, 致使结晶路线直接从氯化钠区到E点母液或光卤石与氯化钠共饱线上, 而没有通过氯化钠和氯化的共饱线, 因而在矿体中氯化相很少或几乎不存在, 由于外界CaCl2型水体的掺杂, 使成母液进入光卤石相区, 随着蒸发的进行, 最终形成溢晶石矿物。  相似文献   
158.
内蒙古包头市哈达门沟金矿是内蒙古中西部唯一的大型岩金矿床。本文通过应用EH4连续电导率测量仪对矿区进行测量,通过对资料进行解译,较清楚的反应了山前断裂、F1断裂、山前化带24号脉群的空间形态,对矿区深部形态反应清晰,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59.
新疆典型干盐湖成钾条件对比与指标模型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取新疆塔里木盆地及准噶尔盆地的2个典型终端干盐湖罗布泊和玛纳斯盐湖,对其成条件和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从盆地地理纬度、构造位置、盆地规模、所处气候带以及区域水文化学特征、盐类矿物组合特征、盐富集特征和品位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罗布泊地区气候干燥指数>150,补给河流的ρ(K)×102/ρ(Cl)比值为3.29∶1~5.08∶1,晶间卤水的ρ(K)×102/ρ(Cl)比值为3.71∶1~6.66∶1,卤水氯化品位1.4%,资源量达3.2亿吨。而玛纳斯湖干燥指数为8.63,补给水源的ρ(K)×102/ρ(Cl)为1.5∶1~12∶1,晶间卤水ρ(K)×102/ρ(Cl)为0.1∶1~1.6∶1,卤水氯化品位0.33%,资源量为37.23万吨。研究结果表明,罗布泊在气候和物源补给上都比玛纳斯湖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形成大型盐矿。2个干旱区典型盆地可观察实验的成指标对比分析,对于建立蒸发岩盆地成指标模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0.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ZK1200B钻孔1.12~53.00 m处岩芯的部分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据此,较精确地划分出了4层含岩层,发现有石盐、光卤石、杂卤石、泻利盐、硫锶石、天青石等固体盐类矿物,其中的硫锶石和天青石矿物在新疆罗布泊地区属首次发现。钙芒硝岩层中含有硫锶石、天青石,推断其锶可能来源于深部地层水(或油田水)的补给,对罗布泊地区盐矿的成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