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5篇
  免费   877篇
  国内免费   1454篇
测绘学   408篇
大气科学   692篇
地球物理   587篇
地质学   3786篇
海洋学   541篇
天文学   135篇
综合类   321篇
自然地理   386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368篇
  2007年   365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46年   2篇
  1923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介绍建筑物、室内电子设备防雷原理及技术,室内电子设备的防雷措施.通过雷电害实例分析,呼唤人们要进一步加强对雷电灾害的防护工作,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2.
中国西北部盆地岩石热导率和生热率特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楠生 《地质科学》2002,37(2):196-206
本文根据大量实测数据,首次系统地报道了中国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内的岩石热导率、岩石放射性生热率数据及其分布特征.对600多个岩石热导率和100多个实测岩石生热率的统计分析表明,沉积盆地中岩石的热物理性质与其岩性、埋藏深度和地层时代密切相关.随深度和地层时代的加大,岩石热导率增大;塔里木盆地的岩石热导率的总体平均值最大,而柴达木盆地的最小.岩石生热率在上地壳的分布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但在沉积盆地的深度范围内几乎不变,其分布是均匀的,仅不同岩性的生热率差别较大.估算的岩石放射性生热产生的热量可以占到盆地地表热流的25%~45%.因此,岩石热物理性质的参数不仅与盆地的地温分布和大地热流特征密切相关,还可以为该地区盆地热历史恢复及深部地球物理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参数和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23.
随着既有建筑物的增层改造工程的发展和技术的日益成熟 ,为了提高原有建筑物地基土强度和变形能力 ,对其基础加固处理也愈加频繁。如何准确有效地评价其地基加固质量及其空间变化的均匀性是关系此类工程安全可靠的重要保证。本文以某一工程为例 ,讨论既有建筑物增层改造工程的地基加固质量的检测和综合评价方法。该建筑物建于 5 0年代 ,原设计为 5层 ,现增层为 6层 ,采用高压注浆方法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124.
冻融作用对地气系统能量交换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12,他引:7  
李述训  南卓铜  赵林 《冰川冻土》2002,24(5):506-511
通过对温度波在地层内传播过程问题的分析研究, 讨论土在冻结和融化过程对地气系统能量交换的影响, 并以亚粘土为例应用近似方法计算了在冻结和融化过程地气系统能量交换和地温变化特征, 同时将相同条件下发生冻融作用与不发生冻融作用情况地气系统热交换量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冻融作用使地气系统热交换加强, 同时吸热和放热的过程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25.
通过对拉拉矿床物共生组合、矿物生成顺序、矿石特征的研究,发现其矿石物以磁铁矿为主,铁和铜的硫化物次之,并含有大量稀土矿物和自然金。拉拉矿床至少经历了两期成矿作用:早期为区域变质成矿作用,晚期为热液成矿作用。早期形成Fe-REE-P矿化,晚期为Cu-Mo-Au-Co-(U)矿化。根据这些特征,首次指出该矿床属于铁氧化物-铜-金-铀-稀土型矿床,而不是以往所称的块状硫化物型铜矿。  相似文献   
126.
It has long been debated that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belongs to the North China or Yangtze craton. In recent years, eastern China has been suggested, based on the 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Phanerozoic ore and Mesozoic granitoid K-feldspar (revealing the crust Pb) in combination with Meso-Cenozoic basalts (revealing the mantle Pb), being divided into the North China and Yangtze Pb isotopic provinces, where the crust and mantle of the Yangtze craton are characterized by more radiogenic Pb. In this sense, previous researchers suggested that the pro-EW-trending Dabie crogenic belt with less radiogenic Pb in the crust was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n this paper, however, the Late Cretaceous basalts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parts of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are characterized by some more radiogenic Pb (206Pb/204Pb=17.936−18.349,207Pb/204Pb=15.500−15.688,208Pb/204Pb=38.399−38.775) and a unique U-Th-Pb trace element system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Yangtze craton, showing that the Mesozoic mantle is of the Yangtze type. In addition, the decoupled 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between crust and mantle were considerably derived from their rheological inhomogeneity, implying a complicated evolution of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The study was fund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49794043) and the Open Laboratory of Constitution, Interaction and Dynamics of the Crust-Mantle System, China.  相似文献   
127.
根据塌岸的基本规律,应用塌岸最终趋势常规预测方法,考虑河水径流作用,从宏观上对岸坡塌岸的最终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8.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成矿规律及成矿远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岗岩型铀矿是我国四大类型铀矿之一,它们主要集中分布于南岭中部的诸广一贵东地区,区内已发现数个花岗岩型铀矿田、数十个铀矿床,是我国花岗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花岗岩型铀矿在诸广、贵东岩体内的集中分布与区内富铀古陆块、深部构造环境、幔涌区强烈深源岩浆活动、挤压向拉伸转变的构造环境、富铀沉积建造及富铀岩体、多期次热液蚀变叠加、高低差异的放射性元素迁移、良好的还原条件和封闭环境等区域地质背景和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该区花岗岩型铀矿所具有的成矿规律和一系列有利于成矿的良好地质背景来看,该区乃至整个南岭范围地质背景相似的地区是铀成矿的有利地区,仍存在着寻找隐伏富大铀矿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29.
黄土高原现代土壤和古土壤有机碳同位素对植被的响应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黄土高原古土壤碳同位素与古植被的关系是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对该地区现代C4/C3植被分布特征与现代土壤碳同位素组成之间的关系缺乏足够的了解. 初步研究了黄土高原主要植物及现代土壤碳同位素组成, 对比了现代土壤和黄土-古土壤序列的有机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黄土高原现代植被以C3植物为主, C4植物主要来自适宜在暖湿条件下生长的禾本科植物(如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和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等). 森林土壤的碳同位素组成δ 13C值明显低于黄土塬面的碳同位素组成, 现代土壤的碳同位素组成与现代植被的分布是一致的. 根据此关系推断: 在相对暖湿的古土壤阶段(间冰期)C4草本植物比例增加, 在相对干旱的黄土阶段(冰期)灌木和C3草本植物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30.
在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描述的基础上 ,对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结合目前形势 ,指出未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前景不容乐观 ;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