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61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35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杨庄矿主采山西组6煤层,二水平投产以来,曾3次发生底板灰岩突水,临界突水系数0.65.深水平底板突水威胁严重.本文讨论了三水平Ⅲ612工作面不具备疏水降压和带压开采条件;介绍了采用钻孔注浆,局部底板加固和含水层改造工艺及注浆效果,证明采用底板加固法不仅保障了综采如期接替,三水平开拓延深正常进行,而且保护了地下水资源,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资源效益.  相似文献   
12.
承压水导升带是煤层带压开采安全评价的重要因素。为了综合研究其影响因素的作用,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建立了煤层底板突水的水文地质物理概念模型和数值模型,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开展了工作面宽度(A)、隔水层厚度(B)、承压水压力(C)、煤层埋深(D)、隔水层渗透系数(E)5个因素5水平的有空列正交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煤层底板承压水导升高度与底板含水层水压和隔水层渗透性关系密切;各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强弱顺序是E>C>D>B>A,其中因素E和C对实验结果影响显著;初始水头压力越大,水头衰减速率就越大,并随着导升高度的增加而加快。改变影响因素而导致承压水压力的变化揭示了煤层开采过程中承压水导升带高度的变化规律,为带压煤层的安全开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华北克拉通的组成及其变质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主要由五套不同类型的变质岩系组成。克拉通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多期岩浆侵位、多期变质作用以及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和深熔作用,岩石已遭受多次不同地质作用的叠加改造,因此华北克拉通具有复杂的演化历史。从太古宙到古元古代末的克拉通形成,华北克拉通主要经历了五期区域变质作用。鞍山地区的古—中太古代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改造,尚未获得变质年龄数据。但在TTG岩系中已获得3 560 Ma和3 000~3 300 Ma早期的变质年龄。河南鲁山太华杂岩的中太古代斜长角闪岩中获得2 776~2 792 Ma和2 671~2 651 Ma两期变质作用年龄信息,代表了新太古代早期的变质作用。新太古代麻粒岩-TTG岩系和新太古代花岗-绿岩系都经历了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初的变质作用改造。在古元古代阶段,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在1 965~1 900 Ma期间发生了中低压/高压麻粒岩相变质,局部发生超高温变质,这期变质作用与陆块间的俯冲碰撞及其后的地幔上涌有关。在古元古代晚期(1 890~1 800 Ma)在华北克拉通的中部及东部的胶—辽—吉带发生了高压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的区域变质,代表了陆块间的碰撞拼合过程。不同变质岩系类型经历的变质作用反映了不同的构造背景。太古宙晚期大量的TTG岩系及呈面状分布的中/低压麻粒岩主要出露在华北克拉通的中北部,普遍具有逆时针的p-T轨迹,反映了地幔柱底板垫托的构造环境。新太古代的花岗-绿岩系在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经历的变质作用多为顺时针的p-T演化轨迹,反映其发生可能与弧后+地幔柱联合作用的构造背景。古元古代晚期的两期变质作用多表现为高压麻粒岩相的顺时针p-T演化轨迹,反映了不同陆块(地块)之间碰撞拼合的过程,意味着类似显生宙的板块构造体制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14.
陈晨  苏本勋  景揭俊  肖燕  林伟  褚杨  刘霞  白洋 《岩石学报》2018,34(11):3302-3314
在现行板块构造理论的框架下,板块的初始俯冲是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发生转变的重要过程,亦是理解板块运动的关键节点。在俯冲起始过程中,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地质记录,分别为一系列地球化学成分多样的岩浆活动、SSZ型蛇绿岩、变质底板和玻安岩及其对应的铬铁矿床。特提斯造山带作为公认的研究板块构造理论尤其是初始俯冲的关键场所,一直备受地学界的重视。而土耳其南部构造带作为特提斯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确定亚欧板块和阿拉伯板块之间缝合线存在的重要标志。该南部构造带是研究新特提斯洋俯冲起始的理想场所,上述关于俯冲初始的四个地质记录均保存良好,且有如下方面的重要特点:1)不同地区的镁铁质岩石甚至同一地区的镁铁质岩石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从似洋中脊玄武岩,到过渡型岩石类型和玻安质岩石均有发育; 2)大部分蛇绿岩具有完整的序列,各单元及变质底板岩石中普遍发育侵入的基性岩脉,产状多变,是多期岩浆事件的产物; 3)蛇绿岩下部通常发育一套角闪岩相变质底板,且其年龄与蛇绿岩的形成年龄基本一致; 4)蛇绿岩中普遍发育铬铁矿床,以高Cr型为主,部分蛇绿岩中还赋存高Al-高Cr的过渡型铬铁矿,均被认为是幔源岩浆与地幔橄榄岩反应的产物。因而,这些地质体完整记录了新特提斯洋形成-俯冲-消减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煤层底板灰岩水害区域超前探查治理技术是近几年刚刚兴起的一种灰岩水害防治新技术,具有探查治理时间超前、探查治理空间范围大、水害隐患整体消除效果好等特点。分析了两淮煤田煤层底板灰岩水害基本特征,研究了煤层底板不同类型灰岩水害区域超前探查治理的技术方法和工程工艺。提出针对淮北煤田煤层底板存在高压复合强富水薄层灰岩含水层水害威胁的矿井,应采用定向水平井钻探和"高密度低压充填+低密度高压劈裂式注浆"探查治理技术;针对淮南煤田煤层底板发育厚层非完整隔水层的矿井,应采用定向水平井钻探和低密度连续高压劈裂注浆探查治理技术,通过典型矿井的工程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水害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煤炭开采深度的增加,深部复杂条件下开采的水害问题日益严重。复杂条件下煤层回采过程顶底板破坏动态监测对于工作面突水预测、采煤方法改进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并行电法监测技术,结合双模式电极数据采集方式,同时在采煤工作面进行煤层顶、底板全空间地电场特征监测研究,获得了煤层围岩顶底板采动前后电阻率及自然电位同步响应特征。研究表明:顶底板跨孔电阻率监测动态变化可以显示孔间电阻率随采煤工作面逐步推进的动态变化情况,可有效表征顶底板破坏带发育范围,同时顶板垮落造成的电阻率变化程度大于底板破裂引起的电阻率变化程度;自然电位数据可分辨顶、底板岩层及裂隙张合形态、以及破裂程度,研究区域内顶板自然电位值明显高于底板自然电位值,且顶板的破裂引起的自电位变化强度明显大于底板破裂引起的自电位变化。采用多参数对煤层顶底板采动破坏进行同步动态监测,对保障采动工作面安全回采具有现实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徐驰  龚美菱 《地球化学》1989,(2):167-174
应用模式识别技术中主成分分析、非线性映照及最小生成树法,对取自我国各地90个铁帽样本进行判别分类。分析铁帽样本化学组分含量(MnO,P_2O_5,S,Cu,Zn,Pb,Ni,Co,Ag,Ba,Sr,Cr等),取其数据张成为多维空间。在模式空间中,三类铁帽样本(分属氧化物矿床、硫化物矿床及菱铁矿矿床)分布在不同区域,分类正确率达96%,预报了25个铁帽样本的属性,经相分析证实是正确的。这一方法根据地表浅层样品分析数据判断地下矿床种类,为有色金属找矿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20.
水下冲积扇是山间谷地被堵截堰塞,山麓堆积进入水盆地的一种特殊“相”,以重力流堆积为主体,间夹湖沼和上迭河流沉积。熔岩流多次堵塞增高,堰塞坝的侵蚀和盆地的沉积充填,这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形成了具有一定厚度的不同沉积类型组合。各类沉积因其搬运分选机制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聚锡能力,决定了对砂锡的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