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7篇
  免费   470篇
  国内免费   818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2834篇
海洋学   125篇
综合类   275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3篇
  1946年   3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51.
东太平洋海盆内多金属结核中的铁矿物萧绪琦郭立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1前言早在五十年代人们就已注意到,大洋多金属结核含铁量较高,由于结核中矿物颗粒细小,结晶程度低,使得铁矿物的确定很困难,通常称之为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在...  相似文献   
952.
赣南东部银抗矿田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家菁 《江西地质》1997,11(4):23-29
本文对银坑矿田控矿因素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强调构造控矿的主导作用,分析了矿田成矿利部位,认为矿田找矿方向应是秀田排一柳木坑-老虎头区,牛形区,白竹园区及营脑区。  相似文献   
953.
文章提出一种二维裂隙网络模式,依据标度不变性原理,运用重正化群技术求取了裂隙网络模型连通概率的临界值为0.2928933,对应的单条裂隙导通的临界概率P0c为0.3581209。当单条裂隙的导通概率Pb小于P0c时,网络连通仅是局部的;而当单条裂隙的连通概率Pb大于P0c时,则整个裂隙网络是连通的。同时求取了关联长度指数值和分维。  相似文献   
954.
西藏甲马喷流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甲马大型铜多金属矿床是西藏第一个被确认的流型矿床。矿床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之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构造带中南缘的甲马--日多弧内局限盆地中段中部,矿床内已发现五类矿体,即层矽卡岩带(多底沟组碳酸盐岩与林布宗组细碎屑岩过渡带)似层状-层状矿体(A);多底沟组顶部似层状、脉状矿体(B):林布宗组底部似层状、透镜状矿体(C);斑岩脉(体)内外接触带矿体(D);及蚀变破碎带矿体(E)。A、C及B中  相似文献   
955.
王生维  张明 《地球科学》1997,22(4):411-414
该区闪长岩床的侵入引起垂向与横向的煤变质分带,近央床的A带主要为天然焦,半天然焦和无烟煤,其中气孔发育,A带无烟煤的含气量低,渗透性差,B带主要贫煤,瘦煤和焦煤,其中微型裂隙和内生裂隙发育,含气量为6~13m^3/t,B带煤的渗透率较高,岩浆力,热力,重力和煤层气大量集中生成的孔隙流体压力共同导致闪长岩体附近A,B带内发育密集的正断层与张性裂隙,断裂与裂隙和煤储层的间接顶权厚层砂岩共同导致煤层气的  相似文献   
956.
屈奋雄  张宝华 《地质科学》1997,32(1):103-109
强烈的塑性变形使华北地台东北部太古宙鞍山群中的吉林板石沟铁矿发生强烈的构造置换;造成原始仅有二三层的铁矿褶皱重复,在X(包络线)、Y(枢纽线)方向均被拉断,形成透镜状的复式褶皱勾状体。现有的19个矿组均为这种复式褶皱的转折端,并多呈"Z"型不对称形式。根据以上控矿规律本文提出两个找矿方向,一是包络线方向,另一是枢纽线方向,对1、3矿组具体地做了勘探设计。目前本文的勘探设计已得到勘探验证,新增铁矿储量数千万吨。  相似文献   
957.
阐述了细菌活动对泥炭、煤和泥岩有机显微组分组成和影响和不同时期细菌活动的的作用、特征及条件等问题的研究概况以及在煤成油研究中细菌作用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煤成油评价中,只有包括细菌活动产生的微生物量在内的生油显微组分评价,才是比较接近实际的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958.
针铁矿是地表分布最广的氢氧化铁矿物,针铁矿的结构、成分和形态等特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形成环境特征及其变化。根据作者提出和设计的红土中氧化铁矿物分离和分析程序,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和电子探针等方法研究了贵州碳酸盐岩红土中针铁矿的铝类质同像置换作用。  相似文献   
959.
长坑矿床矿化过程中元素的质量迁移及金银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长坑矿床的金矿化和银矿化过程中,质量迁移计算显示SiO2,Al2O3,FeO,Ni,Zn,As,Ba均为带入组分,而CaO,MgO,Na2O,Sc,V,Co,Bi,Sr,REE则为带出物质:Fe2O3,MnO,Cu,Pb的得失性质因矿化类型而异,轻,重稀土在金矿化中发生分离,但在银矿石形成过程中却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行为。  相似文献   
960.
对马山-大宝山变质成因磁黄铁矿不同组成结构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山和大宝山矿床均为块状硫化物矿床。显微镜研究表明,两矿床中磁黄铁矿主要均由胶黄铁矿变质形成,但组成结构上却有较大区别。马山矿床主矿体中单斜磁黄铁矿(Mpo)一般少于六万磁黄铁矿(Hpo),而大宝山矿床主矿体中单斜磁黄铁矿和六万磁黄铁矿一般近相等。通过对导致矿床发生热变质的中生代燕山期岩体的研究,认为岩体成因类型的不同及所含热量的差异是导致两矿床变质成因磁黄铁矿组成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