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5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784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2197篇
海洋学   221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53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01.
新疆双峰山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特征与成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峰山矿床位于新疆东天山北部西伯利亚板块陆缘晚古生代岛弧南部边缘,靠近克拉麦里板块缝合带.该矿区早石炭世浅海相玄武一安山质熔浆喷溢转为陆相流纹质熔浆喷发初期,火山热泉沿NW-NWW向线形管道(F2)形成以低Au品位硅质岩为中心的蚀变矿物晕(带);火山间隙性隐爆,潜火山热液于硅质岩裂隙间发育微细石英(冰长石)网脉,构成矿体.这两个成矿阶段同源同位的蚀变矿物晕(带)套叠,显示双峰山矿床蚀变分带与成矿模式,从上至下为隐爆硅质角砾岩化带、低Au品位硅质岩化带、石英(冰长石)网脉带(矿体)、黄铁矿蒙脱石化带和青磐岩化带.铅、硫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等研究表明,该矿床成矿流体与晚古生代岛弧早石炭世流纹质熔浆的陆相喷发相联系:火山热泉循环形成蚀变晕阶段加入大气降水,潜火山热液成矿阶段发育的低温微细石英网脉含冰长石和绢云母,它是一处晚古生代火山地区冰长石-绢云母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2.
华南二叠系底部的硅质岩及同一层位对应于华南重要的地幔强活动期和成矿期,有非常重要的动力学指示意义。研究表明,孤峰组剖面的岩性可划分为三段:泥页岩段、厚层状硅质岩段和薄层状硅质岩段。沿剖面自下而上,Al2O3、K2O和TiO2含量逐渐降低,MnO、TFe等组分逐渐升高;稀土元素显示出一定的铈负异常,∑REE偏低,且向上∑REE逐渐减少而HREE/LREE逐渐增高;一些热水沉积诊断性微量元素如As、Sb、Hg等也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异常。这些特征均表明硅质岩的成岩过程中包含有正常沉积和热水沉积的共同作用,且自下而上热水沉积作用逐渐增强的趋势。这种成岩作用的演化特征,代表了下扬子地台拉张裂陷盆地对晚古生代伸展背景的沉积响应,对于探讨裂谷盆地阶段性发育的动力学特征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对安徽铜陵新桥铜-硫-铁-金矿床区内的石英闪长岩和辉绿岩中的锆石分别进行了SHRIMP精确定年研究,石英闪长岩中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40.4±2.2)Ma,辉绿岩中锆石的年龄较复杂,其中发现了元古代锆石颗粒,其锆石207Pb/206Pb年龄为(2261±14)Ma,(1612±8)Ma,(919±12)Ma,(831±17)Ma。另外还有一组早古生代年龄的锆石,锆石206Pb/238U年龄为(443±13)Ma。以上这些新资料说明该区可能存在元古代基底的信息,且燕山期岩浆活动对本区成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硅质岩中发现三个放射虫动物群组合, 其地质时代分别为中、晚三叠世,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早白垩世. 硅质岩为生物成因. 中、晚三叠世硅质岩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硅质岩SiO2平均含量分别为90.24%和92.58%, Al/(Al+Fe+Mn)平均值分别为0.75和0.74, MnO/TiO2平均值分别为0.36和1.24, Ce/ Ce*平均值分别为1.15和1.03, LaN/ CeN平均值均为0.85和0.93, 为生物成因大陆边缘型硅质岩. 早白垩世硅质岩SiO2含量为94.12 %, Al/(Al+Fe+Mn)比值0.59, MnO/TiO2比值4.30, Ce/ Ce*为0.60, LaN/ CeN平均值1.59, 为生物成因远洋型硅质岩. 中、晚三叠世放射虫硅质岩、浊积岩组合及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 表明雅鲁藏布江地区中、晚三叠世存在强烈裂陷海盆构造环境;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放射虫硅质岩和层状玄武岩组合代表藏南特提斯初始洋盆环境; 早白垩世放射虫硅质岩及共生的枕状玄武岩代表藏南特提斯成熟洋盆.  相似文献   
105.
辽宁省的鞍山、本溪两市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各矿山长期生产遗留的铁尾矿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污染环境、诱发地质灾害等,如何解决已成为地质、环保、水工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6.
深海氧同位素记录揭示新生代以来全球气候呈整体变冷趋势,南北两极先后发育冰盖,地球由温室气候变为冰室气候,但是其变冷机制仍不明确。大气CO_2浓度降低和大洋环流模式改变均被认为与新生代气候变冷密切相关,但目前对两者的作用还未达成统一的认识,由此存在各种假说,如BLAG假说、高原隆升-风化假说、构造隆升-碳埋藏假说、火山铁肥效应和岛弧隆升-风化假说及海道开合假说等,用以解释新生代全球变冷。围绕新生代气候变冷机制方面的争论,评述了过去近几十年来相关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讨论了不同机制对新生代气候变化的影响,并提出未来需要加强的研究重点:建立准确的新生代大气CO_2浓度演变序列、建立更加准确的地球内部排气和青藏高原隆升及海道开合时刻表、建立完善的风化指标体系、加强火山作用及其大洋生物地球化学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7.
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矿种成矿规律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7~2013年开展的内蒙古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对铁、铜、铅锌、金、银、钨、钼、铬、镍等重要矿种进行了区域成矿规律总结,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了基础资料。文章即是对该项工作部分成果的概括总结。主要进展包括:在全国Ⅲ级成矿区带划分的基础上,首次进行了覆盖全自治区的Ⅳ级成矿亚带的划分,共划分出34个Ⅳ级成矿亚带;对内蒙古铁、铜等11个重要矿种的主要矿床类型及成矿特征进行了概述,对其时空分布规律做了归纳,认为全区70%以上的矿床数量和资源储量均集中在Ⅲ_5、Ⅲ_6、Ⅲ_8、Ⅲ_10和Ⅲ_11五个成矿区带。此外,不同矿种甚至同一矿种,由于成矿地质背景的差异,在不同的三级区带中的分布也不一样。主要成矿期为元古宙和中生代,次为太古宙和晚古生代,不同矿种的重要成矿期也不完全相同。从区域演化的角度探讨了构造与成矿的关系,认为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不同的矿床类型和不同矿种的矿床,其中,古大陆边缘裂谷带以白云鄂博式铁_稀土元素矿床为代表,而大兴安岭岩浆岩带则以产出与燕山期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有关的多金属矿产为特点。  相似文献   
108.
国内外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条带状铁建造(BIFs)主要发育于早前寒武纪时期(3.8~1.8Ga),记录了早期地球演化的重要信息且蕴含丰富的铁矿石资源。本文梳理总结了国内外BIF相关领域的研究认识及存在问题:1统计对比显示,BIF沉积事件与地幔柱、地壳增生等重大地质事件相关;2稀土元素及Nd同位素示踪表明,Fe来源于海水与海底高温热液的混合溶液,其中高温热液与海水比例为1:1000;3 BIFs缺乏负Ce异常且富集重Fe同位素,暗示沉积时古海洋整体处于缺氧环境以避免Fe~(2+)发生氧化;4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尚未解决,例如Si的主要来源、沉淀机制及条带成因等;5华北克拉通BIFs多形成于约2.54Ga,BIF类型、形成时代与富矿成因等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认为,加强国内外典型BIFs的对比研究并适当应用现代先进测试技术,有利于探索BIF沉积的精细过程及古老克拉通的早期演化。  相似文献   
109.
大红山地区是云南省重要矿集区之一,已发现大红山大型铁铜矿床及东么、底巴都、底戛母、河口、坝达等多个中小型铁铜矿床(点),区内分布多个磁异常及化探异常,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近年云南省三年地质找矿行动计划项目“云南省新平县大红山外围铁、铜矿资源普查”经过勘查在大红山外围东么、底巴都矿区圈定多个工业铁、铜矿体及超贫磁铁矿体,取得一定找矿新进展。本文根据近年工作中观察到的新现象、取得的新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大红山地区铁、铜矿床成因类型及形成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0.
陈世忠  杨经绥  许志琴  朱筱婷 《地质学报》2016,90(10):2721-2732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第三先导孔(PP3钻孔),位于秦岭-大别-苏鲁超高压造山带的东部,赣榆岗上超镁铁岩体中。钻孔中超镁铁岩的岩性包括纯橄岩和石榴超镁铁岩等,该超镁铁岩的SiO_2含量均值在43.68%,变化范围为41.9%~47.11%;MgO均值在44.71%,变化范围为47.12%~48.62%;Cr_2O_3均值在0.39%,变化范围为0.30%~0.47%;CaO均值0.12%(变化范围为0.006%~0.34%);Na2O均值在0.05%(变化范围为0.005%~0.32%)。超镁铁质岩的Mg#(Mg/(Mg+Fe)×100)稳定在91.9~93.0之间,Cr#(Cr/(Cr+Fe)×100)均值在38,较高;变化在30~45之间,变化小。其中闪石化金云母超镁铁岩具有最低的值(Cr#=19)。Ni含量在2100×10~(-6)~2500×10~(-6),CaO含量均值为0.13%,Al_2O_3含量均值为0.41%。岩体成分均一,表现为高镁,低钙和低铝的特征。超镁铁岩的不相容元素和稀土元素总量很低,稀土元素总量均值在0.60×10~(-6)。(La/Yb)N比值在6.9~51.2,均值在16.1,重稀土元素严重亏损,是中国东部最亏损的地幔岩之一。超镁铁岩中橄榄石成分(Fo在88.7~93.1之间,Fa在6.8~11.1之间),从早期到晚期,岩石Fo值从93→91~92.4→88.7~89.1。铬尖晶石Cr#值从51到89变化,TiO_2和MnO_2值分别低于0.26%和0.46%,晚期铬尖晶石Cr#值增大,Ti含量减小。单斜辉石由透辉石(Wo_(45.9)8En_(47.89)Fs_(2.73)Ac_(3.39))和顽透辉石(Wo_(27.61)En_(68.78)Fs_(2.27)Ac_(1.34))两种,透辉石(Cpx_Ⅰ)在顽透辉石(Cpx_Ⅱ)中呈被交代的残余粒状。角闪石和金云母呈明显的条带状和脉状,局部发育。岩石具有弱的Na和K交代作用,较高的Sr和Ba等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HSFE),以及特征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配分曲线;岩石中主要组成矿物橄榄石从早期到晚期,矿物Mg#指数下降(Mg#从93→88);单斜辉石中可看到透辉石被顽透辉石交代现象;次生角闪石和金云母的形成等特征都显示超镁铁岩经历了碳酸盐交代作用。在超镁铁岩矿物橄榄石中发现细小白云石和菱镁矿等碳酸盐矿物更有力证明了苏鲁超高压变质带超镁铁岩经历了深部碳酸盐交代作用。PP3钻孔超镁铁岩属于强烈亏损地幔岩区域,单斜辉石和角闪石等含水矿物在超镁铁岩中含量低,交代作用的范围和规模有限,且交代作用在动力学上是快速的和不平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