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8篇
  免费   449篇
  国内免费   1164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3480篇
海洋学   325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22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65篇
  1996年   188篇
  1995年   165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3篇
  1958年   2篇
  1946年   3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113.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香二香四段裂缝特征及形成时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裂缝的产出特征,裂缝充填物的氧碳同位素,包裹体的测定以及电子自旋共振测年的研究表明川西地区上三叠统香溪群香二,香四段裂缝形成主要有二期。  相似文献   
114.
凤凰山Ag-Mn矿床中的低铁硫锰矿是主要载银矿物之一,矿物的化学成分,硫、铅同位素及物性等标型特征的研究,为该矿床提供了中低温岩浆热液型,成矿物质来自寒武纪地层的成因信息。硫锰矿的富集程度,其中的Fe/Mn,Ag/Pb比值,及其物性标型,标型矿物组合等特征,均可作为银矿化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5.
湖泊沉积物—水界面铁—锰循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通过云贵高原深水湖泊沉积物-水界面铁-锰循环研究,揭示了湖泊铁-锰循环不仅受氧化还原边界层化学界面的控制,而且受沉积物-水地质界面的制约;有机质生物氧化和硫酸盐还原构成界面铁-锰循环的重要机制并产生亚扩散层屏蔽效应;铁-锰循环伴随有微量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形态的改变,从而影响其迁移行为;气候剧烈变化所中断的铁-锰循环,形成铁-锰富集层的古环境记录。  相似文献   
116.
对我国南方中新生代地洼盆地中的砂岩铜矿床进行了化学动力学与热力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矿源岩中以辉铜矿和黄铜矿最有利于溶解和迁移,NaCl对Cu的溶解和含矿流体的形成起了催化作用。溶液中Cu以络合物的形式迁移,其中以一价铜氯络合物为主;温度的降低和溶液中性化导致了络合物的失稳、分解和铜矿物的沉淀。铜矿物的化学动力学和热力学制约了砂岩铜矿中以辉铜矿为主及矿床分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7.
迄今全世界已发现金19.3万吨,其中62%产于四个主要产金国,68%产于四种主要金矿床类型银已发现174万吨,55%产于四个主要产银国,45%产于四种主要银矿床类型铜已发现15.2亿吨,56%产于四个主要产铜国,88%产于四种主要铜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18.
119.
通过对铜陵地区主要铁铜矿床矿石组构研究表明,石炭系统铁铜矿床中存在沉积成岩、热变质及热液充填、交代的矿石组构。结合矿石组分研究认为,铁、硫可能主要与石系有关,而铜质在原始沉积时较少,经后生变质改造,尤其是含矿热液的叠加再富集而成矿。  相似文献   
120.
张永康  姚俊 《岩矿测试》1996,15(2):157-159
利用Zn(OH)2的两性沉淀富集待测杂质元素,分离高含量Zn以排除干扰,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其中的杂质元素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分离后残留的Zn对Fe、Cd、Ni、Mn、Ag的测定无干扰;各元素之间互不干扰。加标回收率为93% ̄106%,对菱锌矿中几种杂质元素进行测定,结果与ICP-AES法相符,各元素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n=12)为4.1% ̄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